书城励志史上处世非常道
183400000102

第102章

第三卷第一章第3节“狡狐三窟”,多条后路少个祸患

智慧行囊:生活中不能只有一套生存哲学,做事也不能只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虽说破釜沉舟能够给你更大的鼓动,让你不得不去行事,但是多条路总是有备无患的。

狡兔有三窟,兔子为了躲避捕猎者,通常会为洞穴挖多条通道,如果一条被堵上,还可以从另一条道逃走。狐狸在这一方面就更聪明了,通常它会抢占野兔等弱小动物的巢穴,并且会挖更多的入口,越往里面越迂回曲折,不易找到它真正的藏身之处。捕猎者往往以为自己已经围住了狐狸的所有出路,却常常发现它们已经跑了。当猎者发现狐狸逃跑的洞穴时,发现洞穴被掩盖得很好,让人很难猜到这就是出口。

狐狸的保命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能只凭借一套生存哲学,做事也不能只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虽说破釜沉舟能够给你更大的鼓动,让你不得不去行事,但是多条路总是有备无患的。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广收门客,获得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他求贤若渴,到处搜罗人才,不论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以客相待。这样,他爱慕贤人的名声就慢慢地传开了。一个叫冯谖的人来投奔孟尝君,他自称毫无长处,孟尝君却依然收留了他。

孟尝君在薛城有一笔债款,本想收回,但收债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还得懂一套会计业务,门客没人愿意去。有人推荐冯谖:“此人身材高大,又很会说话,别的本事没有,收债也许还行。”孟尝君就把冯谖找来,请他去薛城收债,冯谖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准备车马,收拾行装,带着债券就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问孟尝君:“债收了以后,要买点什么回来吗?”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哪知道冯谖到了薛城,那些比较宽裕的人来还了利钱,而那些还不起债的穷人全躲起来。冯谖就用收上来的钱办了酒席,请来所有债户,凡是当时能给利钱的,就收下他们的钱;一时没钱的,就约好归还的期限;穷得实在还不起的,就干脆把他们手中的债券收回,当着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并对债户们说,这些都是孟尝君的恩典。债户们见状都万分感激孟尝君的恩德。

孟尝君听到冯谖焚烧债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冯谖叫回来责问。冯谖说:“能付得起的都付了,付不起的,就是再过十年八年,他还是付不起。您要是硬逼着他们,得钱不多,倒落个不好的名声。我把这些债券烧了,使薛城百姓对您感恩戴德,到处颂扬您的美名,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我临走的时候,您嘱咐我挑您家缺少的东西带回来。我看您这儿金银财宝、山珍海味,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对穷苦人的情义,所以我就把情义给您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他说得有礼,只能默认。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仁义之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给了他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向西去魏国活动,他对魏惠王说:“齐国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可使其国家富庶而军事强大。”于是惠王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作了上将军,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很重的聘礼;百辆车子,这算是显贵的使臣。齐国君臣一定会听说此事,届时一定会重视你。”

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而此时齐湣王听说这一消息,十分惊恐,忙派遣太傅携带千斤黄金、绘有文采的车子两辆、佩带的剑一把,封好书信,请孟尝君顾念先王的宗庙,回国治理百姓。冯谖告诫孟尝君道:“希望您向齐王请求赐予先王传下来的祭祀祖先使用的礼器,在薛地建立宗庙,才能保证自己的未来。”宗庙建成之后,冯谖才对孟尝君说:“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作乐了。”

孟尝君得到了仁义、名利和香火不断这三条路,失去了任何一样,都可以凭借其他的两样保住自己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人多为自己留后路的好处。

一个人只有一套生存哲学的缺陷在于,你没有辗转的余地,一旦遭逢变故,除了硬撑只有认输,想要从头再来、东山再起都很难。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自己的初衷,固然是一种执著,值得称赞,不过不管是在过去还是今时今日,万般事态变化莫测,充满了机缘,固执己见也许反而阻碍你登上高峰的脚步,而学会变通地看待事情,也许会找到通向成功的快捷路径。但一些事情明知道行不通,还要一条道走到黑,这样失败了就只能怪自己。与其遭受那些不能挽回的损失,不若另辟蹊径,总会找到一展所长的地方。

我们学习狐狸的“多窟”哲学,并不是让自己变得有多么狡猾,这仅仅是一种保存实力的方式。唯有学会变通,学会开辟不同的小径,才可令通往成功的大路越来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