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四章双赢思维:世界是双赢舞台,不是角斗场3
他人所得不一定是自己之失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柯维先生说:“一般人看问题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游戏与这种二分观点非常相似,那就是零和游戏,也叫零和博弈。在一项游戏中,参加者有输有赢,赢家所得正好是输家所失,总成绩永远为零,这就叫“零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零和”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应该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一个荷兰商人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上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的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但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肯给。他计划培植三年,等拥有上万株花苗之后再向外出售,馈赠亲友。
第一年春天,花圃里那种名贵的花都开了,万紫千红,商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到了第二年春天,商人已经有了五六千株这种名贵的花卉。但令他费解的是,今年的花朵似乎变小了,而且还有一些杂色。
第三年春天,他终于培植出了上万株花苗,但令这位商人沮丧的是,花的花朵已经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得多了,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雍容和高贵。
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大面积、年复一年地种植,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商人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花圃看了看,问他:“你这花圃隔壁是什么?”
他说:“隔壁是别人的花圃。”
植物学家又问他:“他们种的也是这种花吗?”
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在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也只有我一个人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
“我知道你这名贵之花不再名贵的致命秘密了。”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尽管你的花圃里种满了这种名贵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邻的花圃却种植着其他花卉,你的花被风传授了花粉后,又染上了毗邻花圃里的其他品种的花粉,所以这些花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那该怎么办?”商人向植物学家求助。
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
于是,商人只好把花种分给了自己的邻居。次年春天,商人和邻居的花圃里都开满了这种名贵的花——花朵大而饱满,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这位荷兰商人最初只想独享财富,他认为若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就会流失。谁料想独享的财富竟然那么短暂。后来,他把种子分给大家,不仅自己获得了财富,也帮助别人获得了财富。
人普遍都是利己的,但给予总是相互的。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密切联系,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的给予和接受,无论缺少了哪个环节,都必将影响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自己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只有当自己能够与别人分享时,才能把“零和”状态转变为双赢的结果。
分享才能共赢。懂得分享是一种聪明的生存之道。自我实现和帮助他人是一个铜钱的两面,辩证地相互依存着,悟得了其中的含义,才能悟得生存的至高智慧。
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在这个崇尚合作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维系在与别人互助的基础上。许多时候,与人分享自己拥有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