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184500000011

第11章 李唐一枝独秀,李落众花齐放6

(二) 李唐一枝独秀,李落众花齐放6

吐蕃破关乍来,中原哭声骤起——预言吐蕃入侵

《推背图》第七象 庚午

谶曰

旌节满我目 山川 我足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公元6到8世纪是西欧人眼中的“黑暗时代”,而西欧之外的世界此时并不“黑暗”,尤其是在亚洲大陆上,大唐帝国正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初唐时期,“举天下不敌关中,居重驭轻之意明矣”(陆敬舆语),大唐彻底一扫蔓延四个世纪的边塞颓势。打破了自东汉以来,西北大漠、北面草原在中国军人的精神里种植的畏惧感,用不断的胜利撑起了民族的自信心,建立了一个西至咸海、北越过贝加尔湖、西南濒临阿拉伯海的大唐帝国。

用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唐朝前期的对外关系,比两汉有更大的发展,唐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由于战胜强大的突厥国,从而使东西交通畅达无阻,中国和四邻诸国都得到益处。”除却与四邻诸国的和谐相处,大唐也与周边的诸多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那时的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家富强,是当时的世界强国。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长安,和唐人做生意,他们以来到长安为荣。这些商人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中原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唐朝的强大,使得周围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表示臣服。为了加强自己和唐朝的亲密关系,都争先恐后地派使者向唐求婚。就像柏杨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史上越是强悍的朝代,如汉唐,就越是喜欢和亲,越是孱弱自卑的朝代,就越是没有和亲的资格。”因此,唐朝的和亲显示的是一个大国的强盛之音。

在诸多和亲中,最广泛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了。吐蕃——即为“小草滋生土口啼”之所指——这个西藏高原上的古老民族,于公元6—7世纪逐渐强大起来,与中原的大唐帝国始终保持着时战时和的关系,犹如一对欢喜冤家一般。到了贞观时期,吐蕃已是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深谋远虑的唐太宗,认为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

文成公主确实也不辱使命,在她入藏后的三十余年内,唐朝和吐蕃的关系虽算融洽,但也只是短暂的和平。拥有令世界赞叹的实力的大唐帝国,显然未对边陲的吐蕃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是“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从松赞干布起一点点发展壮大的吐蕃,就犹如唐朝眼中的蝼蚁,虽不致使大唐帝国的千里之堤毁于一旦,却也足以令李家的天子不得安宁了。

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吐蕃扩张的脚步愈发地快了。在整个高宗时期,唐朝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争斗吐谷浑、大非川之战等一连串的战争中,双方各有胜负,吐蕃成了唐朝周边诸多的民族中唯一不具有绝对优势的民族。直到武则天时期,由于吐蕃发生内乱,才使得双方的局势发生了转变,唐朝暂时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至唐玄宗时,大唐帝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逐渐从内乱中恢复过来的吐蕃也达到了最顶峰。此时双方基本上是战和参半,互相交错。而交战的战场主要是河陇与西域两地,以河陇一带为主战场,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期间仍然是唐占据优势,甚至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时,唐将封常清先后攻破大勃律和西域东部要道上的播仙,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如果唐朝能长久地保持这种强盛的话,吐蕃必将长期受制于大唐。但事情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一场令大唐,甚至是整个封建中国转向衰落的动乱——安史之乱骤然而临,唐与吐蕃的形势顿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公元756年,吐蕃乘唐朝内乱发动战争,正是“重门金鼓含兵气”,先取石堡城,进而取陇右、河西两镇。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吐蕃再次向唐朝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临洮、秦州、成州、渭州等地。次年,即代宗广德元年,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氐、羌等少数民族组成的二十余万人大举东进,进攻大震关(今陕西陇县以西),边关告急,把持朝政的宦官程元振竟未将如此重大的消息报予代宗。入侵大军迅速攻破大震关,果真是“破关客乍来”。

随后,便一路长驱直入,取兰、河、鄯、洮等州,泾州(今陕西泾州)刺史高晕投降,并为其当向导,攻下邠州(今陕西彬县),深入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阿瑟武功西),逼近京师长安。

至此,胡人使用的有一节节羽毛的旌旗已插上了大唐的许多地方,原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大唐突然间连山川、国土都不是自己说了算,形势已发展到了“旌节满我目,山川 我足”的地步。

直到吐蕃打到京师门外了,代宗才收到消息。慌乱中,他哪里还顾得上深陷战乱之中的百姓,匆忙任命郭子仪为副元帅组织抵抗“陡令中原哭”的胡人后,便和他的爷爷玄宗一样,仓猝地逃出了长安。

第二天,继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之后,长安再次落入了他人的手中,而且是落入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手中。吐蕃进入长安城后,大肆烧杀抢掠,长安顿时变成了一座空城。强盛的大唐、天可汗之都——长安,被一个少数民族吐蕃所攻陷,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耻辱。即便奉命抵抗的郭子仪故布疑阵吓跑了仅占据长安15日的吐蕃军,但曾经的沦陷记忆就像一道无法弥补的伤痕一样,长久地残留在天子与臣民们的心中,更何况还有吐蕃间歇性的骚扰不断地提醒着他们。

常识纪:

吐蕃

“吐蕃”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汉文史籍。六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七世纪初,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这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由松赞干部开始延续了两百多年。九世纪后半叶,一场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王朝全面瓦解。此后,在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中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