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1856300000026

第26章

简邓星火其实已经很节约了。每月百十来块钱的津贴费,他只用10块钱,其余全部寄回家中补贴家用。而且,他还不是积攒在一起寄,而是每月每月地寄,他知道家里揭不开锅了。对于此时此刻的简邓星火来说,钱太重要了。

那天,丁晓兵从当月工资里拿出1000元,交给了简邓星火。二营的官兵知道后,也自发捐款3120元。后来,团党委研究决定救济简邓星火5000元。后来,团里派了一名干部把这些钱送往福建简邓星火的家中。

2003年8月23日,简邓星火的弟弟从大学给团党委写来了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笔者: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深深感受到,你这种爱是一种充满共产党人时代责任的大爱。

丁晓兵:农村的孩子考上一个大学不容易啊。如果没有这个钱,感觉这个家就没有依靠了,你说这个战士怎么在部队服役呢?道理,没有什么更多的道理,非常简单,一讲谁都明白。

其实战士也很懂感情的,你给他一点帮助,他就会记你一辈子,记你好,记党好。我们当领导的,你以为自己就是自己,在战士们眼里你就是组织,就是党的形象。

还有一个兵,丁晓兵说他“很有意思”。这个士兵叫彭国海,河南开封人,在连队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非常能吃苦的一个人,兵都服他,但是文化程度不高。

彭的家里跟人家打官司,小彭非要丁晓兵去帮忙,他对丁晓兵说:“我们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找你。”

丁晓兵出面,帮小彭家打赢了官司。

小彭退伍一段时间后,带着媳妇到无锡来打工,搞不下去了,就带着媳妇找到丁晓兵这里来,对丁晓兵说:“我和媳妇商量来商量去走投无路,只有找你。”

小彭把丁晓兵弄得“很不好意思”。没法子,丁晓兵托人在无锡给彭找了一个摊位,因为彭不是当地人,所以生意做得也不是很好。他把家里的好多东西都变卖了,又找到丁晓兵这里,对丁晓兵说:“那个地方生意实在不好做,想来想去,只有找你。”

于是,丁晓兵又帮他在一个叫荣巷的地方找了一个摊位,生意还是没做好,过年回家了,连盘缠都没有。

小彭最后一次找到丁晓兵说:“政委,我回不了家了,想来想去,我不找您我还能找淮去啊?”

春节快到了,丁晓兵只好把闭里分给他的年货全部给了彭国海,另外还给了他600块钱。

这些年来,丁晓兵先后给67名家庭困难的干部战士捐款,总计金额达到5万多元,这些捐款,大部分是以组织的名义捐赠的。在丁晓兵先进事迹材料上有这样的记录:

2000年11月,丁晓兵在八连蹲点指导退伍工作,连队有一个即将退伍的孤儿叫李作安,家庭十分困难,丁晓兵以组织的名义把身上仅有的410元掏给了李作安。

2001年,三连长楼伟的妻子患白血病去世,丁晓兵带头捐了2000元,带动全团官兵自发捐款18万元。

2002年6月,丁晓兵到六连检查工作,得知指导员姜爱东母亲患肾囊肿住院等钱开刀,丁晓兵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塞给他2000元,说是组织上救济的,姜爱东当时信以为真,就收下了。

副政委葛永庆在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丁晓兵同志》的发言稿中讲道:“我的第一点体会是,丁晓兵心中始终装着官兵的冷暖,为官兵解困帮难非常热心,只要是不违反原则的或者能做到的,他都全力以赴,他为官兵解决的困难有多少,我不一定说得清楚,有我知道的,也有我不知道的……“

丁晓兵经常到地方作报告,通过作报告,丁晓兵也认识了不少人。江苏省干部疗养院院长就是丁晓兵通过作报告认识的。

院长被丁晓兵骨子里透出的那股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过。她知道丁晓兵断肢伤口经常发炎,还得知丁晓兵身上有几十块弹片至今没有取出来。院长主动提出来,让丁晓兵有时间到疗养院去做一次免费体检。

省干部疗养院条件是相当好的,拥有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光机、欧林巴斯胃镜、白寿生高压电位治疗仪,美国~500彩超、雅培发光免疫机、小寸动态心电血压分析仪,法国超声骨密度仪,韩国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丁晓兵想,自己看不看不是很重要,因为自己毕竟是一个团职干部,妻子又在医院上班,有条件看病,每年也有定期查体。可部队医疗体系不是很完善,战士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团里有7名战士得了疑难杂症,领导们正在为他们的病伤脑筋。

第二天,当疗养院院长安排专人等待丁晓兵前来体检时,等来的却是7名战士。

春节的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三连战士郭利心里一阵阵发冷。

他刚刚做完手术,刀口还在隐隐作痛。他百无聊赖地拿起床头上的几本杂志,随手翻翻,又扔在床上,心情烦躁不安。

今天是他的生日,又在病痛的折磨之中,孤零零一个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想家。想过去亲人们一起给他过生日的场景:丰盛的晚餐,迷人的烛光……

一阵凉风吹来,是护士前来送药,他毫无表情地看了护士1一眼,护士叮嘱说:“快点吃药,过会儿我来检查。”说完,转身走了。

病房的门又被推开了,郭利闭着眼睛没好气地说:“药我吃过了,我心烦,让我安静一会儿好不好!”

“郭利,你的领导看你来了。”护士站在门口喊。郭利睁开眼,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政委和连长。就在那个瞬间,他热泪盈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一刻,他永远记在广心里,因为他看到了政委那慈父般的笑容。

“小子,感觉怎么样,刀口还疼吗?”丁晓兵来到郭利床前坐定,详细地洵问他的病情。

“报一告一政一一委,我好多了。”心里过度紧张,小郭挤出来的话有些变调。

“祝你早日康复!”丁晓兵伸出那只手一一他仅有的一只手,紧紧地握着郭利的手。

那是英雄的手,是创造过神奇的手,小郭真切地感受到,政委的手传递给他的是战胜病魔的力量。

他那双清澈的08神,是那样的慈祥,从那双慈祥的目光里,小郭读到的是战胜疾病的鼓励。

他那谆谆的话语,是那样的亲切和蔼,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充满深情。

他那真诚的微笑,是那样的可亲,使人完全忘记了病痛和忧伤。

“郭利,今天是你生日,过生日时常常会想家,更何况你躺在医院里,父母亲也不在你身边,我和你们连长一起,在这里给你过一个生日吧。”丁晓兵边说边打开生日蛋糕,在上面插上蜡烛跳动的火焰,荧荧的烛光,点燃的是心灯,照亮的是心路。“来,许个愿吧。”

就在那一刻,小郭突然觉得病房里好温暖,就连那个冷冰冰的小护士也变得可爱可亲起来。

严冬的这一天,生日的这一天,病床前的这一天,警营的这一天,是郭利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天。

法国最具盛名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说:“我们身上的宗教,足够使彼此相恨,而不能够使彼此相爱。”

丁晓兵身上的“宗教”却是对部下,哪怕是对曾经侮辱过他的部下流露出足够的爱的宽容。

丁晓兵当主任时,宣传股有一个干事,因为在连队当了3年指导员没有得到晋升,心里积压了莫名的怨气。一次,政治处的处务会上,这位干部因为工作中出现差错,受到了丁晓兵点名批评。受批评者当即出言不逊:“你这个残疾人,只能带出一个残缺的部门!”这句话比骂娘都狠。在座的政工干部顿时哑然,会场一片死寂。许多人认为,丁晓兵准会找个时机收拾他,可丁晓兵没有。

年底,那位干事要求转业。下部股长提议给他送行,请示丁晓兵是否参加。丁晓兵说:“这事,你不用操心,我早有安排了。”席间,那位干事反复给丁晓兵赔礼逍歉,晓兵却只字不提往事。事后,那位干事跟别人说,丁主任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他能容人、容事、容言。

有一年,团党委安排一名十部转业,这名干部不想走。一次酗酒后,把电话打到了总部,诬告领导,在部队造成不良影响。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建议处分这名干部。丁晓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干部不愿意走,证明他对部队有感情,想在部队干。虽然他的方法不对头,但并没有对部队产生很大的破坏力,不能处分。后来,厂晓兵就找这个干部谈,给他做工作,积极帮他联系工作,对他作了妥善安排。

丁晓兵关爱部厉,但他绝不迁就部下的错误。2004年,有人反映原三营副营长收受战士礼物。这事,犯了丁晓兵的“大忌”,他当即责成副政委兼纪委书记葛怀庆查淸事实后做严肃处理!

葛怀庆了解到,事发在2001年,三营一名战士的父母来队探望儿子,得知副营长对儿子关爱有加,特意从老家给他带来了一箱酒、两条烟和小孩吃的零食,计价共670元,执意让副营长留下。

事发后,战上家长深感愧疚,压根没想到事情会弄成这样。丁晓兵秉公办事,并责令其本人退回钱物,写出深刻检查,通报全团。

笔者:亊无大小,皆由情生,你对官兵爱得深、做得真,在你的心中升腾着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念,支撑着你去这样做?

丁晓兵:有这样一句朴实的话: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心甘情愿地为群众付出,群众心目中才有你。

笔者:现在我们提倡领导干部更多的要靠人格魅力,而不是行政权力在部属面前树立权成。对此,你有何见地?

丁晓兵:现在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对我们领导干部的要求比过去更高了,特别是现在基层官兵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了,并不是看你官当得有多大,更多的是看你领导是不是按党的宗旨办事。群众心里有杆秤,你做了多少亊情,大家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实际上,有的时候人活着,能看到别人从你的支持帮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讲,也是拓展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为党工作是幸福的,为大家谋福利也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感是金钱所不能代替的,那种成就感也是任何东西无法比拟的。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因为处在一定的位置,享受的待遇,听到的颂词会多一些,那么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了一定的权力,有求于我的也比较多,如果一些根本的东西在这种环境中淡忘的话,慢慢地会出现一些脱离群众的情况,最突出的表现是会对群众的疾苦产生冷漠,很明显能看到的东西他看不到。所以需要我们经常地教育,经常地在这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过去讲领导是群众的公仆,讲都会讲,但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去年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矫正人生航标和价值取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自觉磨炼、奋发有为》的授课中,我讲到我新编的《陋室铭》,还讲了为官的根本目的不能错位,为官的落脚点不能站偏,为官的参照物不能倾斜等几个人生应把握的问题。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

在8722部队,丁晓兵有一个“外号”叫“送子观音”。营房助理员赵美俊结婚整整4年,没有孩子。用官兵们私下里开玩笑的话来说,辛勤耕耘了4个年头,力出了,汗流了,咋就没有收获呢?

赵助理是河南人,家在农村,这种事情在老家也要承受思想压力的。尤其是双方的父母,更为着急,四处打听“祖传秘方”。钱花了好几万,始终未见动静。于是,夫妻双方互相埋怨,家庭出现了不和谐咅符。

另外一个为此事着急的人是丁晓兵,他四处询问,收集资料,发动干部寻找治疗不孕症的医院。

后来,有人给丁晓兵推荐了上海国际红十字民院。在丁晓兵的授意下,赵美俊怀揣着丁晓兵塞给他的上海市交通地图,带着妻子往上海跑了两次。结果,只花了170元,妻子的不孕症愣给治好了,笫二年便生出个大胖小子。消息不胫而走。

于是,丁晓兵有了一个“送子观音”的雅号。时隔不久,又有一些部羞羞答答拐弯抹角地向丁晓兵打听治不孕症的路径。看来此类情况并非赵助理一个,他让团计生办采取“秘密”的方法搞了一个调査,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团范围内,和赵美俊同样情况的夫妻有四对!原来以为他们不想早要孩子,现在看来,这些干部是一口苦水硬是咽在肚里头啊。

丁晓兵把这件事提到党委会议程上来,专门研究解决“生孩子”的问题,这事够新鲜的吧。

问题出来了,丁晓兵要求干部部门统筹安排,让干部尽量在江河解冻的春季回家,安排干部家属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来部队探亲。

丁晓兵开玩笑地说:“春天是播种的最好季节。”对于家属来队比较集中的连队,团里规定由营里安排一名干部到连队代职,家属准备生孩子的,干部晚上点完名后可以回家。

“春种秋收”,罾年后,有了“情况”,陈建华的妻子挺起了肚皮,沈晓凡的妻子也看到了“希望”。

这些讯息对当事人来说远比提前晋职的幸福感要来得猛得多。

创作的报春图

这些讯息对尸厂晓兵来说感觉就像突然呼吸到了一口特别新鲜的空气,惬意无比。

已婚干部家属不孕问题解决后,部队一名战士出现另类情况一因病可能导致不会症。战士名叫张铁,五连的。

他患的是“精索静脉曲张”,确诊时间是2004年7月13口,当时部队汜在进行军事演习。

医生说,精索静脉曲张为青壮年常见的疾病。可伴有睾丸萎缩和精子生成障碍,造成男性不育。听到这消息,张铁伤心至极。这辈子不就完了吗?得知病因,张铁羞涩难言。张铁还了解到,师医院无法做这种手术。治疗宜早不宜迟。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铁决定出院,自己掏钱到地方医院动手术。

第二天一大早,张铁收拾完衣物下楼办理出院手续,忽见政委的车子停在医院大门口。张铁心里咯噔一下:政委来干什么?他知道我要私自出院?

张铁观察了半小时后,发现丁晓兵从院长办公室里出来,脸上堆满笑容地与院长握手道别,然后,提着水果和营养品直接走进了自己的病房。

“谁是张铁啊?”丁晓兵进门就问。“报告政委,我是张铁。”

“你不用担心了,我刚才和院长已经商量好了,我们请解放军101医院的专家来为你做手术。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接受治疗。”丁晓兵接着道。丁晓兵说着,张铁听着。

听着,听着,张铁的泪,年轻士兵的咸咸的、热热的泪,顺着双颊止不住地往下流……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张铁返回连队后,当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丁晓兵从那场战争后就是典型,典型之累与典型之苦他有切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