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1867100000002

第2章

西瓜+冬瓜+南瓜=?看到这个式子肯定会有人疑惑,它仍然是经济学发展和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GDP和GNP的核算统称为国民收入的核算。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的缩写,即“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过去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NP,GNP和GDP在数量上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出入,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分GNP和GDP并不十分重要,只是GDP比GNP表达的意思更科学,更具有可利用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我们就可以将它们加到一起了。GN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在这里,无论国民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创造的财富都计算在GNP之内。但是,很多时候,一国国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其实是无法准确统计的。C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在这里,一国是指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创造的财富都计算在一国的GDP之中。比如说,假设一个中国人在日本开了一个中餐馆,他创造的价值是日本GDP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GDP的一部分;当一个日本人在中国拥有一个酒吧时,他创造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而不是日本GDP的一部分。

GNP强调的是财富或者价值的民族性,GDP强调的是财富或者价值的地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各国经济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已经很难找出纯粹的民族产业了。因此,联合国统计司于1993年要求各国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中用GDP代替GNP。

我国从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不同的物品是不能够相加到一起的,也用GDP代替了GNP,即将国民生产总值改为国内生产总值。

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年内生产的”是指在一年内所生产的,而不是一年内所销售的。如我国2008年汽车工业创造的价值是25000亿元人民币,虽然仍然有几千亿元的汽车并没有销售出去,但是这25000亿元人民币仍然将全部计算在2008年的GDP之中,没有销售的部分并不再计算在其实现销售年份的GDP之中。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为人们所消费和使用的物品,从而避免了重复计算。“市场价值”是指这些最终物品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如果按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我们就称其为名义GDP,如果按基年(统计时将某一年作为基础年)的市场价格计算,我们就称其为实际GDP。

不同的商品就如同这些不同的瓜一样。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的确又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虽然歌星唱一嗓子得到的几万元酬金和小商小贩卖萝卜白菜得到的几元钱收入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毕竟通过GDP核算,人们将一国的经济活动以及一国所创造的财富进行了系统的记录,科学的计算,使各国的经济规模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有效的比较。所以,无论人们对国民收入的核算怎样说三道四,对GDP的统计有多么的不满意,可以说,西瓜+冬瓜+南瓜=?-GDP

美国的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对国民收入的核算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定义和估算等问题,解决了将“西瓜、冬瓜、南瓜”统一核算的规则,建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被人们誉为“国民收入核算之父”,并因此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库兹涅茨在他的《国民收入》一书中指出,国民收入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一是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二是人们协作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三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这些收入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也就是说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分别用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三个角度计算出的数字在理论上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时候,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有时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支出法。从支出的角度看,GDP由三个部分组成,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即: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虽然,GDP将一国的经济活动以及成就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和科学的计算,因为“和”的单位无法统一。但是,但是它真的就那么神奇吗?它所反映和计算的财富是真实的吗?其实也不是,哪有那么绝对的东西,这种核算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美国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竞选总统的时候这样说道:“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其实,GDP的核算,也就是国民收入的核算,它和把西瓜、冬瓜与南瓜加到一起是一回事,无非就是将不同的商品或劳务进行价值的核算而已。”罗伯特·肯尼迪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这句话却被很多经济学家所引用、所信奉。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但是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并不总是给人们带来福祉。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社会、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而GDP并不能正确地区分出这其中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它甚至把GDP中的一些对人类有害的东西也当做“幸福”一同计算到它的内涵之中了。

比如,一辆载着一对情侣的摩托车在城市的林荫道上徐徐而行,两个人正在亲密耳语的时候,前面飞驰而来的汽车轰然向他们撞去。结果,一场车祸酿成了:修理汽车花销了2万元人民币,这对情侣住院花销了3万元,处理车祸的过程中双方聘请律师花费了5000元。汽车和摩托车相互碰撞这种倒霉的事情,使我们的GDP一下子增长了5.5万元!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一年里我们的生活之中将发生多少起这样的不幸事件呢?而我们在进行GDP统计的时候却把这些“不幸事件”统统当做人们创造的财富、人类的福祉津津乐道地统计到国民收入之中去了,我们的GDP将因此而增长多少呢?

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却是俯拾皆是的。面对这样的事情,GDP也无可奈何。

自1994年开始,世界银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评估各国财富制定了一套新的计算方法。它从自然资本、产出资本、人力资本三个方面来综合计算。既考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益,也考虑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益。按这种计算体系计算,将这些不同的东西的价值通通用一种货币来表示的话,我国当时在192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31位。

食色,性也一恩格尔系数

《孟子》里说:“食色,性也。”就是说吃饭和性欲是人类两个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中国还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就是说老百姓把吃饭当成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因为没有“吃”,其他的一切就都无从谈起。吃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过去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不说别的,也是从吃饭说起,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而不管你是从厕所里出来还是刚刚从猪圈里出来。

而且,整个中国的文化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吃的文化史,人们总是拿吃来说事。一个人如果在重要人物面前被看重,人们说这是“吃香”,香的东西人人喜欢,这样说也无不可;但是当一个人经受艰苦的时候,人们说这是“吃苦”,人们没有想到香可以吃,苦竟然也是可以吃的。甚至当一个人办事没有占到便宜的时候,人们说这叫“吃亏”,亏也是可以吃的。被人饱以一顿老拳,人们说“吃了一顿拳头”,窝头可以吃,没想到拳头也是可以吃的。形势紧张的时候叫“吃紧”,行不通的时候人们说这是“吃不开”,受不了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人们说这是“吃不消”。占女人的便宜叫“吃豆腐”,因男女之事而嫉妒叫“吃醋”,靠女人挣钱糊口的男人叫“吃软饭”。想要去某家拜访而想见之人不在或某人不见叫“吃闭门羹”,而被控告或蹲监狱人也形象地说这叫“吃官司”,骂一个可恨的人的时候,人们会狠狠地说:“早晚你是个吃枪子的货!”枪子都可以吃,你说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吃的呢?

可见,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异常重要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了,甚至人们见面的时候也很少能听到这么亲切的问候了:“吃了吗?”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的“吃了吗?”被国际流行的“你好”所替代了。无论葫芦还是茄子,也不管西瓜、冬瓜或南瓜,只要我们按照市场价格通过换算,它们的价值很容易就加到了一起,哪怕有更多的瓜也不怕,什么黄瓜、倭瓜、丝瓜、香瓜、哈密瓜,以至于什么癞瓜、傻瓜,只要能够计算出它们的价值,无论多少,我们都能将它们轻松地累加到一起。人们花在食物上的支出在总数上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占总支出的比例却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而花在服装、住房、汽车、教育、娱乐等上的支出却占了全部支出越来越大的比重。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恩格尔系数”降低。

这个现象要从恩格尔的发现谈起。

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在研究经济学统计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并据此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一种观点:一个家庭的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是与该家庭的总收入变化成反比例的。就是说,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支出中用在购买食物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就越大;相反,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家庭收入中或者支出中用在购买食物的部分就会下降。后来人们就把恩格尔的这个发现命名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已经被许多资料所证实,并且被经济学家们所接受。根据恩格尔定律,人们将食物支出的总金额比上支出的总金额称为恩格尔系数,即: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的总金额/支出的总金额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称,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数,它容易计算,如果我们通过价值计算,简捷而准确,计算成本低而反映现实的意义又非常重大,所以很多经济学家愿意使用它。

恩格尔系数可以准确地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开始的时候首先反映在食物的支出上,然后又反映在服装和住宅的支出上,这些维持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呈现出一种递减的趋势。而高收入家庭消费在奢侈品和享受性的劳务上的费用则随着收入的增长而递增,比如旅游、娱乐、休闲等,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者有一种随意消费、挥洒自如的倾向,人们从生存状态过渡到生活状态。

恩格尔系数也是划分家庭富裕程度的一个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家庭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家庭为绝对贫困家庭,500/0~590/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还为分析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可以为我们提供生产和消费的参考资料。

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计算一下自己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看看你的家庭处在一个怎样的生活水平。

富贵与贫穷的水平尺一基尼系数

有的城市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可能有的地方依然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水平;有的行业月月发奖金,而有的行业几乎连一天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有的人喝“人头马”一边喝一边摔,有的大款祭奠死人焚烧真钱,还有的富豪什么都不愁,就愁手中的钱太多无处可花;相反,有的穷人别说喝酒了,因为小学学算术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连一日三餐都没有保证,别说祭奠死人了,活人的生活一点着落都没有,孩子上学的费用一年只要28元钱,但是他们就是拿不出来……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贫富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按理说,绝对平均的社会也是不正常的,因为差距也是一种动力。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在私有制普遍存在的条件下,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有竞争就会有差距,就要有先进和落后,就要有富有和贫穷。这种贫穷和富有的差距就形成了一种无穷的动力,促使贫穷者不断地向富裕的方向努力,小富的人不断地向大富的方向拼搏,大富者向巨富的目标奋斗,永无止境。但是,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也不能过大,差距过大,社会就失去了安全的保证。所以,人们对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关注的,发明了很多评价贫富差距的指标或者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