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1867100000003

第3章

图中,A表示实际分配曲线b与绝对平均曲线a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分配曲线b与绝对不平均曲线c之间的面积。

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表达基尼系数是困难而烦琐的,而用几何方法表达基尼系数却非常简洁明了。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得出基尼系数的几何表达公式:

基尼系数=A/(A+B)基尼系数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小数,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社会的全部财富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基尼系数为0时,收入绝对平均,每一个人拥有的财富都是相等的。基尼系数越小,社会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平均。一般经验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时,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均状态;基尼系数为0.3~0.4时,社会分配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和李长久在《中国基尼系数实已超0.5财富两极分化》中指出:“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它就像一把衡量富贵与贫穷的水平尺。基尼系数又称为洛伦茨系数,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这是十分严重的信号。”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年薪人均为17.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年薪人均8.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年薪人均为7.5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而几何方法却比较简洁,容易理解,所以在此用几何法对基尼系数进行解释:

图1中,OY表示收入累计百分比,O×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对角线OL是绝对平均线,我们称之为a。

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超过0.5,已经远在国际警戒线以上,处于不合理的范围之内。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已经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惠及十几亿人口”。

就是说要实现共同的富裕,而且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地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把基尼系数降到0的水平是不现实的,但是将基尼系数降到0.3~0.4之间,达到社会分配比较合理的水平还是可能的,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4.人类,你往何处去?

一发展指数经历了几十年的以“物”为中心的发展之后,人们逐渐从异化的物质财富增长中解脱出来,开始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人的自由拓展和人的能力发展上,投向了遥远的未来,形成了新的发展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意大利几何和统计学家基尼于1921年提出的,由于传统发展观带来的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等种种问题,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研究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状态。

经济学家丹尼斯·古雷特认为,发展至少应该有三个内容:

实际分配曲线是介于a与c之间的一条曲线,我们称之为b。显然,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分配曲线越接近a,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即b越接近c,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从曲线中我们可以读出每个阶层的收入比重,从曲线的弯度可以观察到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从不同曲线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国度收入分配差距的比较,或者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

生存,自尊和自由。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著作《新发展观》,它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的标志性著作。

佩鲁曾服务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他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综合发展观”专家会议的要求,撰写了《新发展观》一书,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

佩鲁认为增长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各国如果把它作为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理解,可能会造成惊人的混乱。增长概念只突出了经济现象,而排除了对教育、职业培训、人口群体质变和增长率的联系等问题的评估,是比较片面的。增长没有考虑过增长的目的是什么,增长是为什么人的,是为了某些人还是为了所有的人,缺乏对“发展目标”的深入思考和价值判断。对于危害人或毁灭人的可能性问题,不在增长观的考虑范围之内。佩鲁还认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毁灭”了他们所不能取代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把文化价值从市场集中排除了,把增长只看做是由资本、价格、供需等自发调节的结果,造成了经济与文化的对立,导致了人对物的贪恋,导致实用主义盛行,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泛滥。

佩鲁强调,人们将他发明的这个系数命名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这样的: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公平分配的收入占全部居民收入的百分比。因为财富的社会实际分配曲线是根据洛伦茨曲线为基础计算的,真正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共进。为了一切人和完整的人的发展应该是各国发展的中心目标,这也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佩鲁提出的“为一切人的发展”的观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开启了一个评估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迪亚森指出,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人的商品消费数量,而且更在于使人们获得能力。根据这一思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又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概念,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目标的内涵。

1999年9月,阿玛迪亚森出版了《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书的主题是人类的发展,在上述发展理论的影响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人类带着潜在的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折线O×L是绝对不平均线,我们称之为c,它的几何意义表示社会成员中除一个人拥有财富之外,其余人的收入均为零,这个人占有了社会收入的全部。发展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所有的人都能施展他们的能力,不仅为这一代,而且也能为下一代提供发展机会”。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克服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把发展的焦点由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转向了人的自由的拓展、人的能力的提高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上,着力提高人们拥有充分收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当然,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需要社会总产品的增加,需要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这些能力的扩大是有限的。但是有了经济增长,所以计算公式比较复杂、繁琐,不等于会自动促成人的发展。在这种新发展观的指导下,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建立了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即HDI。人类发展指数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就指数、生活水平指数。即:

人类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就指数+生活水平指数。

预期寿命指数根据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计算;教育成就指数根据成人识字率(占教育指数三分之二的权重)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入学率(占教育指数三分之一的权重)计算;生活水平指数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以购买力平价(PPP)美元计算。这三个指数是按照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在算出每个指数的等级以后,对他们进行简单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然后按指数的高低对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排序。

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低人类发展指数(0~0.50),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高人类发展指数(0.8~1)。

当然,人类发展指数目前是一个正在完善的指数,它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增加新的内容。

《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又特别提出了性别发展指数、性别赋权尺度两个指标,反映人类发展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综合指标。性别发展指数与性别赋权尺度一样,使用相同的变量衡量相同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性别发展指数考虑了男女之间成就的不平等。性别赋权尺度衡量在经济和政治机遇上的性别不平等。

《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又引进了人类贫困的概念,并形成了一个综合测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人类发展的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人类贫困指数衡量这些方面存在的剥夺情况。人类发展的概念比用其他任何综合指数,或使用一系列详细的统计资料指标来表示都要更加深刻和丰富。

人类需要一种简单的工具来监督人类发展的进程。而人类发展指数、性别发展指数、性别赋权尺度以及人类贫困指数,为人们提供了一国人类发展的简要信息,它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一国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008年1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发布了《2007~200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人类发展指数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了纪念他,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的标准。报告认为,中国过去30年以年均近10%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与之同步,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也快速提升。在这条绝对平均线上,对应的人口百分比和收入百分比都相同,意味着社会收入分配是绝对平均的。这表明,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在得到极大改善。报告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从1975年的0.53上升到2006年的0.781,由略高于低人类发展水平提升到非常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的水平。(注:如果某国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高于0.80,则是高人类发展水平;指数在0.50~0.79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低于0.50则是低人类发展水平)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从1991年全球的101位上升到2007年的81位。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年度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资料,2009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较2007年有所降低,为0.772,排在92位,和2008年相比上升了7位,与人均GDP水平同等的国家相比,中国与那些经济增长但教育和卫生指标没有改善的国家不同,其人均预期寿命和教育指数都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性别发展指数(GDI)也在稳定上升,从1999年的0.71上升到2005年的0.77,中国的GDI水平的世界排位高于HDI水平的世界排名。这表明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数涉及的领域有比较高的性别公平。

在健康指标方面,中国不仅在改革开放前就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在1978年后,继续加速改善。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人口预期寿命2005年为72.4岁,而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7岁。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0年的3.97qo,下降到2005年的2.25%,到2007年更下降到1.81%,基尼系数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重要指标,不仅远低于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8.7%),也低于2004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3.6%)。

在教育指数方面,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一个非凡成就。2000~2005年,中国小学学龄前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8.6%提高到95%;小学辍学率在2005年不到0.5%,达到历史新低水平。

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7年的1.6%。中国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人类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公告文件可以看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城镇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都是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好,以及通过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的人类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人类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中国的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显得更加突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等都仍然存在。

中国社会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解决前述的诸多挑战,就要努力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目标是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这一目标并不意味着公共服务结果的绝对平等化。其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使人人都能够享受到差别操作在社会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社会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居民都能够得到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