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瞬集
1871300000031

第31章 省世(8)

我們丟探访青木原的时候,天气时阴时晴,空中云卷云舒,地上忽朗忽暗。公路两边看不到大山,也没有大片的平野,地形显得十分破碎,到处布满皱褶和断层。车头右前方一片起伏的山岚雾霭之中,挺出一个巨大的圆锥体,尖端雪白,像扣着一顶小白帽儿。帽子下面是明显的灰褐色,越往下色越深,山腰以下就变成一片墨黑。圆锥形的山体上分布着一道道竖纹,应是一条条雪沟,宛舍飘带自山顶垂悬而下,摇荡生婆。如果你不靠近它,只是远选地望去,富士山显得异常的端庄秀丽,弁随着气候和天象在不停地戋化着自己姿容,亦真亦幻,时隐时现。我们的汽车明明是迎着它前进,却越到近俞就越难看清它的面自,汽车东拐西旋,上盘下绕,富士山一会在左,一会靠右渐渐地让你觉得已经来到了倉士山跟前,它却突然在车头前消奂了,一片浓烟似的黑森林遮住了我的视野——这就是“死亡之林”青木原!

我们下了车,两位日本陪同忽然都变得格钋严肃和谨慎起来,一漓又一遍地强调大家必须走在一起,万不可分散,好像一分戢就是永久的分别。而且我们只能沿着踩出来的一条小路稍微走进去看一看,象征性地感受一下青木原的气氛,绝不可以深入进去,陪同说一旦钻进森林深处就佘失去方向感迷了略就是想不自杀也出不来了……馬害,青木原已绎形成了一种死亡效应人们只要接近它脑子里就再也抹不掉这个“死”字,在心理学上这叫潜藏的死亡倾向被唤有了邦的意识,离死也就不远了7仿佛凡是到这儿来的人都是活腻了的,瞅个冷子就会寻短见。

青木原莽莽苍苍,遮天蔽日,走近它身上不禁一激灵。阴森森,黑幽幽,暗影浮动”冷气搜身,刚刚还晴空万里,阳光强烈,眨眼间四周一片昏暗,真是一片奇怪的森林。脚下没有平地,全是乌黑的乱石,七棱八角,牛拐别棒,横躺:竖卧鬼魅浄狩,上面长着苔:藓,下面铺满腐叶,脚踏下去噗噗的能踩出水来。而一根根笔直参天的大树就生长在这柽石之上,浓密而茂盛。更有乱丝般的藤萝缠绕其间,万树连网,宛若龙盘蛇绕,令人毛骨悚然。树恶石凶,阴冷湿滑,处处都藏有杀机,抬脚动步须格外提防陷阱。脚下这条所谓由日本警方开辟出来的小路,其实哪里有路,不过是把藤蔓、树枝砍掉一些,勉强弄出一条能过人的空间”脚下却还是机里咕噜,磕磕绊绊。每隔几步,树上就挂一个日本警方的“警示盒”,上面写着相同的话,劝告那些想自杀的人:生命是宝贵的,你的亲人和朋友在等着你回去……

阵阵阴气袭来眼前似有鬼彰幢幢,我觉得脊背阵阵发凉,便对參森林深处大喊几声……长声从我的喉咙喷发出去竟没有一丝回音,吼叫完完全全地被吸纳、被弱化…非典期间我不能游泳,便天天早晨到公园里跟着几位喊嗓子的人学长啸,有时候吼上几声立刻就能气流谭畅,心神大快。今天喊上几声原想给自己身上增加点热度,哄赶一下鬼鬼祟祟的“死魂”,却想不到没有喊出威势,反倒让自己头皮越发地紧了。

实际上,青木原是富士山喷发后留下的一片火山岩,由于这里气候湿润,水量充足,加上火山灰原本就可以肥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片特殊的森;?,被自杀者相中选为生命的归宿地。正因为它有了这样一个著,名的死亡招牌,便给人以强大的死亡暗示,心有苦痛,精神抑郁,原本还没有想到要死的人,接受了它的暗示就很容易走进青木原的死亡陷讲。

每隔几个月,日本警方就要到这里来捜索一遍,把自杀者的尸骸清理走。去年年底一次就找到了76具自杀者的尸骸。青木原林深树密,没有找到的还不知有多少。

四、自杀性格

当今人类有三大精神疾患:抑郁、精神分裂和自杀。

抑郁会导致精神分裂”抑郁和精神分裂又都可以导致自杀。一生以“硬汉”自诩的海明威,55岁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因对文学和创作能力的失望,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1情绪经常出现大的波动,感到眼球十分干燥,没有眼泪一这是一种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到60岁时已经发展成精神分裂,经常嘲笑和辱骂妻子和客产生了病态的固定观念:一次轻微的汽车相撞,会害怕自己要坐牢;时常感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间谍在跟踪和篮视他;尽管他在银行有足够的存款,却认为自己买不起房子……终于在62岁的时候吞枪自杀。

据悉,抑郁者中的60%至70%有自杀意念,有10%会自杀成功。

抑郁症钟情于这样一些人:性格孤僻内询、偏执暴躁、敏感多疑;虚荣心过强、责任感过重;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和绝望;兴趣寡淡、缺乏关爱;还有一少部分是过于冲动的外向型性格的人。当然,这只是内因,能够抑郁成病,还要有外因。这外因最主要的工作压力过大。有关部门做过一个公开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在中国的企业家和都市白领由,有80%的人承认工作压力太大75%的人发生过失眠、心慌、恐惧、易怒、自卑、自怨、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等症状。我曾读到过这样些新闻广东茂名年仅29岁的企业家冯永明在家中割腕自杀,留下的遗书中说: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一位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的企业大名人,在北京一个顶级夜总会里突然发作,掏出一沓沓的钞票砸向身旁的小姐“给你,给你,都给你!事后他又后悔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还有个企业家开着自己的宝马车故意往树上撞,以至于把自己撞进医院躺了两个多月。

情感上遭受过打击和伤害。达如童年的生活有过不幸、曾失去过亲人、发生过婚变、自己生活中遭受过严重的打击等等。媒体上关于这类的报道很多,因情自杀或因情杀人。有这么一位感情生话弄得一塌糊涂的老板,每到晚上就将自己反锁在房子里,用老婆的化妆品浑身乱抹,然后就在屋子里胡乱蹦1,直到闹腾累了,倒头就睡。第二天像没事人似的到公司里继续下么五喝六。因情感问题而陷人抑郁,是全球性的问题,古已有之”不过于今为烈罢了。甚至像贵为奥地利皇子的克隆普林茨鲁道夫,竟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因抑郁而不要皇位也不要命的典型。在他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其母伊丽莎白皇后就离开了家而这位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茜茜公主”,这给鲁道夫的心灵造成极深的创伤小小年纪就得了抑郁症。长大后便借酗酒和放纵麻醉自己,30岁时和刚满17岁的情人玛丽菲特寒拉一起开枪自杀。

能够造成抑郁的还有缺乏信仰、宿生的狂热或消沉、极端孤独,疑神疑鬼、偏执狂…先割下自己的耳朵送人然后再自杀的凡高,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远没有终结。”这被认为是抑郁症患者的经典独白。

但,发达的现代医学目前还不能科学地解释出抑郁症的病因。—说是血清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水平低造成的,一说是大脑化学物质失去平衡造成的,还有一说是长期的紧张和焦虑伤害了大脑细胞……目前流行的所有抗抑郁症药物,都得在服用几周后才开始见效,症状严重者如果偏巧又碰上了不愉快的事情,现服药可就来不及了,想死的人足可以死几个来回。而且医学界也承认;目前的抗抑郁药对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不起作用看来至关紧要的还是要调理好自己,别得上抑郁症。已经意识到自己心情抑郁的,不要瞒着,不胃要不承认:;该怎么治就怎么治,抑郁症不丢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占95%,在心理学家看来、,简直无法想像一个人会没有心理问题。看看,现代人抑郁一下还是随大流、赶时髦,特别对于“三有人士”(有权有名有利)就更是如此。蓝领阶层:想得抑郁症,还不一定能得的上呢……

五、自杀钓程式

心理学家总结出“自杀五步曲”产生自杀意念——下定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异常并思考自杀方式选择自杀时间与地点——实施自杀。

完成这个程式最短的只需几分钟,最长的可用几十年。

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还在盛年的时候就写下了《临终的眼》:“我孑然一身,在世上无依无靠,过着寂寥的生活,有时也嗅到死亡的气息。”又过了30多年,他才终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断定,在30多年的时间里,死的念头就一直跟随着川端康成,他只是在等待着一个契机,让自己的精神达到死亡的临界点这令正常的人十分惊奇,一个人脑子里经常装着死的念头,难道并不像没有这种念头的人所想像的那么难熬吗?本民族确是有股艮劲儿,即便决定要死,也要按部就班地规划好,等待最佳时机和水到渠成的那刻日本文学史上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芥川龙之介,在自杀前留下遗嘱《给老友的信》:“我近两年来净考虑死的问题。”他是怎么考虑的呢?“上吊,有失体面;溺水,因我会游泳,故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侥幸成功一定比上吊更痛苦;卧轨,有悖于自已的爱美之心;用手枪或刀子,临时会因双手颤抖而失败,跳楼,死相定然惨不忍睹……经反复斟酌,决定使用毒药。”

瞧瞧,虽是自杀,却要死得体面,尽量还要给人留下美感。还有一个同样死于自杀的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肯定了这一点:“一切形式的自杀,都有演技的意识。”而最讲究程式,也最能体现日本传统武士精神的是切腹自杀。如果有条件,切腹前要沐浴洁身,穿一袭白袍,用白布裹住刀或剑的把柄,单膝跪倒,昂头挺胸,反手自戳。

有的还要举行一个仪式,冈仓天心的《茶人之死》里就描写了茶人利休为自己要切腹自杀而举行了“临终茶仪式”……这使死亡具有了一种宗教感,将死升华为艺术。

切腹时旁边还要有人当场见证,如同观众,让死亡更像一场演出。

据说人在切腹后并不能马上死去快了也要几个小时才能断气,慢的则要熬上两三天,需慢慢感受死亡的过程和酷烈的痛楚。想要速死,就须请别人帮忙,再狠捅几下,或搅动番。

1除去日本人,再有非常讲究自杀程式的,就数中东的“爆炸性自杀”了。那也需要有时间筹划和准备,或单刀赴会把炸弹绑在自己身上,或驾驶着汽车、飞机作为自己的殉葬品。

即使是服毒、跳楼、吞枪、投水、上吊、割腕、抹脖子等等比较简单快捷的自杀,实施起来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也少不了上面提到的五个步骤,要想救助就得赶在前面。

凡想自杀的人,没有不露痕迹的,越是内向的、多疑的、孤僻的、偏执型的人,其行为异常越明显:倒是虚荣心强的、外向型情绪化的人,平时极力掩饰,被一点不顺心的事触发,突然下了死念,恰巧身边又没有人,那就危险了。

2001年10月15日傍晚,在一间装修豪华的大办公室内,北京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像往常样走到窗前;凝视着满天红霞,看上去像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员工们已经习惯了老总喜欢在这个时候站在窗前想问题,公司的许多重大决策就是在这个时候成型的。然而,这一次,祝凤生慢慢打开窗户,纵身跳了下去。

这种生活里的强者,萁致命的脆弱往往被人忽视6其实在不久前,祝凤生的妻子和年仅6岁的女儿被入室行窃的歹徒杀害了。一个人遭遇了这样的祸患,怎么可能情绪不出现异常?一个老总式的人物,每天嘗有多少人在揣摩他的心思,在对他察言观色,却独独看不出他下了想死的决心。

六、自杀的背景

哪个年龄的人容易自杀?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证实:15岁至34岁是自杀的高峰年齡段。

还是以自杀率高的日本为例,他们做过一种“你想过死呜?”的问卷调查,作出肯定答复的:

初中生占24.5%,

高中生有34.5%,

大学生是75%

这可是个惊人的比例!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生前也曾一度是青年人的偶像,又是在壮年时切腹自杀,他的观点或许更接近自杀者的心境:“日本人以年轻人的情死为美,人理应夭折。”自杀也好,情死也好,只限于年轻之时,若是美男美女便更加好。

自我破坏是青春本质性冲动,它只是意昧着青春处于“肉体性状态”。到青木原寻死的人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青年情侣,还有一些是成群结伙的少年,三五好友结伴赴死,这几乎成了一种风气。你看看,他们把去死当成了泡吧,当成了減对所以有些青少年自杀看上未并不需要理由,只是对血液和死亡有兴趣,忽然兴起就有自杀的冲动。这也证实,日本文化确实有崇尚自杀的一面。

还是那个三岛由纪夫在《情死论》中管这叫做“日本人的自杀赞美”。但他也承认,在这种自杀赞美中缺少了人类意志的悲剧内容。对自杀这种人类意志的行为本身,实际上还处于暧昧不清的状态。

从许多自杀者留下的遗言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在这样一个灾难频仍,充满恐怖和血腥的世界上;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为生活而生存的悲哀”,是好事不是坏事,是高尚不是卑怯。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说:“若是甘于进入永久的长眠的话,即使我们本身不会获得幸福,但肯定会为世界带来和平。”

这有点像自杀者的宣言。不论如何,这至少应该承认是有勇气和有尊严的。

古今中外,哪个民族厂哪段历史,都有自杀者,而且自杀榜上有许多是社会的精英。我甚至忽发怪想,现代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很高的国家,同时又是二战后崛起最快的国家,德国同样也如此。像日本这样一个面积只是美国的一个零头,还不及俄罗斯三十分之一的小小岛国,竟是世界上第二号的经济强国:当然这不能归结为是由于自杀的人多,而在自杀这个问题上体现出来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却跟这个民族的强弱不是没有联系。

我的推想并不是没有根据,《世界卫生统计年报》称:世界自杀最高的前几名都是发达国家,德国、瑞士、日本、芬兰……而贫的非洲大陆自杀的人很少。如此看来,越是活得艰难,就越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

还有,名牌大学的学生自杀率高于普通大学的学生;社会地位高的专此人员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受教育程度高和生活水准高的人自杀率高于低学历和低收入的群落,还是说刚离去不久的张国荣,拥有3个亿的资产,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有雨,可谓享尽世间的荣华富贵。但有谁知道隐藏在这些背后的痛苦、无助和绝望?

上帝真是公平,在这方面多了那方面就要少,这儿亏了那儿补上。

七、自杀的预防

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有句名言:“懒惰是自杀的最好预防药。”真是妙论。按传统习惯都是鼓励人要勤奋,勤奋,再勤奋。懒惰就要挨饿。现在挨饿成了养生的高招,“饥饿疗法”不是正在全球流行吗?当然,这种吃饱了撑的去找饿,和因贫穷而挨饿不是一码事。

所以,对那些因成功而感到压力巨大,因富有而活得发腻,因盛名之下而精神崩溃的人,要大声断喝:懒点,懒点,再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