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瞬集
1871300000033

第33章 省世(10)

我还见到有更奇妙的科研新成就:人在说谎的时候,大脑活动的区域更大,脸部的肌肉活动更细腻、更丰富,因此经常说谎的人智慧更发达,显得更年轻。好啊,科学研究已经“细腻、丰富”到这般地步了,人类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于是,辣椒酱用苏丹红染色,海产品用甲醛保鲜,四川眉山市查出2万多条剥了皮的癞蛤蟆当鲜牛蛙卖……现在这类事多了去啦,

用一句老话叫“罄竹难书”。人们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吃东西没点胆量是不行的,话着全靠撞夭运,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毒“下。蠢不死叙的。”

难怪科学泰斗级的人物爱因斯坦说,科学能减轻人的劳动量,给生活以安逸和舒适,却不能带给人们幸福。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完全有意义地利用它。什么叫“完全有意义的利用”?这是说人类在发展和利用科学时,缺少全面的道德和责任。科学给了社会善恶两面,人类的德行跟科技的发展不能同步,科技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必然也带来麻烦。就像网上所报道的,一个德国男子在一次车祸中丢掉了命根子,医生利用现代高超的医术给他又造了一个,他甚至还利用这个新造的东西让妻子怀孕了。但他总觉得这个后造的玩艺儿样子太丑陋,便花钱让医生又造了个:好看一点的。医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造好了第二根并未把第一个割掉,当这小子脱裤子向他妻子炫耀有两根阳具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女人当场吓昏,醒来后拿着自己的东西逃了。现代科技常常就这么恶作剧般地成了男人裆里的第二根生殖器。

所以,最近公布的《中国科普现状调查》结果,让许多人大出意外。调查是由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的一些权威机构和一批权威专家共同完成的,具有无可言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每2个中国人中有1人相信求签,每4个人中有1人相信星座,每5个人中有1人相信周公解梦,在50个入中只有1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这就怪了,国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现代科技之中,利用现代科技造假坑人的手段是那么邪乎,胆性那么狂野,为什么真实的科学素养反而这么差呢?人们到底是越活越明白,还是越活越糊涂?甚至懂得越多,人类就越找不到祖宗,不知自己是什么变的,该跟谁攀亲。就像以前人们都相信自己是猴子变的,后来又发现人跟黑猩猩最接近,现代科学则证实3亿年前人跟鸡是同宗……

就这样有时太明白了反而像糊涂,傻到家反成了大聪明。前不久国际上热炒过一个新闻,让一个傻小子出了大名。10位科学工作者到非洲考查,其中一人还带着没人管的傻儿子。他们不孛被困在大沙漠中,两次都以为找到水了,奔到跟前才知是海市蜃楼,懂科学的人都躺倒在沙漠中绝望了,只有那个傻子不懂何谓海市蜃楼,只知道自己渴得要命,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水喝。于是他又拼命翻过一个沙丘,果然看到一个水塘,便大声招呼那些人。可那些聪明人谁也不动弹,知道那不过是海市蜃楼又在捉弄人,从心里同情傻子,不如保存点体能,或许还多一些活下去的希望。这时候沙漠里起风了,傻子直扑水塘……后来当救援队找到他们的时候,只有傻子一个人活着。救援队百思不得其解,那些人离水塘这么近,为什么只有傻子肯翻过沙丘?

因为他傻,心里反而有信念,有定力。这可真是一种讽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精明过头或过宁敏感,往往也最容易被炸蒙、震昏,乃至搭上卿卿性命。活得傻一点,单纯一些,反而成了一种强大。

若明若暗风水学

近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太热,将“土木不可擅动”的古训忘得干干净净,到处建房子,全民搞装修。城市普遍变高了,变大了,也变得彼此相像,大同小异。同时还多了另外一种景观:“烂尾楼”和“鬼楼”空空荡荡,阴气森森,面目古怪,无人问津,如同诚市裸露的伤口。

无论多么高档的住宅区,建成后只要被人说成风水不好,房子就很难再卖得出去了。人们对风水这玩艺儿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倘若再被说成是“凶宅”,那就躲之惟恐不及。这是一种世俗心理,祛祸求福,趋吉避凶。有些不信邪的楞头青开发商,就因忽略了这种固有的文化心态,栽了跟头,赔了大钱。

风水学就是这样若明若暗地却是深刻地影响着建筑业。明在民间,暗在官场;明在心里,暗在嘴上;明在南方,暗在北方;明在农村,暗在城市。百姓们可以公开信风水,任何一个建筑单位,在施工前大都要请风水师堪舆一番,至少也要在开工的时候放几挂鞭炮,或烧几张纸钱。但官员们在桌面上则对风水之说噤若寒蝉,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官职大、地位高就不信风水,甚至恰恰相反,凡活得好的人都是活得在意的人,权势越大越怕出事,就更在乎风水的好坏,时时事事处处都渴望能逢凶化吉、福寿满堂。所以,有钱人比穷人更信风水,富裕地区比贫困地区更讲风水,南方比北方更注重风水,城市比农村更在意风水。

而建筑界公认的事实是:从世界建筑文化的大背景下来比较,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各种建筑活动,无论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和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到营造,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师对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和组织,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实践成就。像有口昏碑的北京紫金城,柱细里看,一点一滴都无比精美。往大处瞧,整个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在体量、尺度、造型形式乃至质地肌理等方面均有大小高卑、远近离合、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的变化,其艺术效果臻宁完美。而且非常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感受效果,特别是在视觉感受效果上,能引起强烈的精神震撼和审美愉俛,故为中外学者所折服。

中国人无论懂不懂风水,看到一处好地方,见到一片好房子,最容易发出口的一句感叹词就是:“这儿的风水真好!”那么到底怎样解释“风水”这两个字呢?

晋人郭璞著《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永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郭璞还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风水的选择标准:“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深浅得乘,风水自成”。

后人解释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摩,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南京的明孝陵和中山陵,其建筑设计独具一格自不必说,环境设计就更为嵩妙,成就了优越的生态小气候和自然景观。以北障陵寝为底景的后龙能挡风,迎纳阳光;夏季则招来凉意,使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左右阜丘环护,“以萁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尚如《葬经翼》)而陵寝的南面,有峰命成对景,“易野一望无际,有近案,则易野之气为之一收”。风水是义理之术,萁生死观为:人是自然生态链上的一环,“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之一物”;“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五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风水极为重视“养生送死”、“慎修追远”和“事死如生”的传统观念对陵蟇的修筑是极为讲究的。如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北京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东陵、西陵等,凡亲临其境者,无不为奇佳的建筑环境所感染,抚膺叹绝。

这就是好风水的魅力!

《青乌先生葬经》对风水的解释则更简练易懂:“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所谓内气萌生,是指穴暖而生万物;外气成形是指山川融结而成像。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故要得水藏风。北京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围合封闭空间,典型的采用了“藏风”理论,而且是多重封闭,加强了封闭的层次。

苏州城,是春秋时通过伍子胥“相土尝水”而决定的位置,城址千年不变,显了风水相地的意义和优越性。处于“金城环抱”的四川阆中古城,现址乃唐宋时的格局: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山主静,水主动;山为阴,水为阳。山水交会,动静相宜,阴阳合和,为情之所钟处。还有云南的丽江城,山包水,水包城,城包水,有山有水有城,得水聚气藏风,千多年兴盛不衰!

风水学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琿之道,山水而已。水就是生态环境所必须的“地气”、“生气”。能构成现代城市环境美的最突出的个性因素就是水,设若没有黄浦江,上海还能成其为上海吗?当年也是“九河七十二沽”造就了天津。相度风水须观山形,亦须观水势。有俗谚云:“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山管人丁水管材”。古人将水比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有水便如血脉贯通,气血调宁,骨肉强壮而精神发越。“水飞走则生气散,7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则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至今也还是如此,沿海地区发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富庶,相对来说缺水地区往往贫穷。

风水学甚至认为水“能移人形体情性”,即水与人的疾病夭寿有着种种密切的关联。风水学中“相土尝水”,以鉴别水土质量而断吉凶之说,竟从近几年国家対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疾病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同一地域却分成有病区、重病区和无病区,原因就在于地貌和永土质量不同,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的结果,恰与传统的风水学相合。可见风水学成为古代一门实用的学术,被长期倚重是有原因的。甚至在国家机关中,也有钦天监专设官员职守掌风水事宜。如《大清会典》载:“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向,诹吉兴工,典至重也。”

夫津大学著名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在《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文中写到:“风水在科学上的价值,不仅惠友古代中国,而且惠及整个人类文明进程,有目共睹的要属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业已清晰揭示出,这一伟大的历史贡献,正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家堯成的。他们是在体国经野、辨方正位的长期职业洁动中,即在建筑选址规划及经营时,为选择最佳方位以臻天时地利人和的完善统一,经过不懈地追求和探索而发明的。”原来指南针竟是古代风水大师的创造,它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雇历史。

马克思说:“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英国伟大的自然哲学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钎的发明,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况都改变了,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印刷术在文学;火药在战争;指南针在航海。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所以,素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和“敬鬼神而远之”传统的中国古代士人,每每会涉入风水理论,欣赏并弘扬其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自汉以来,如张衡、王景、郭璞、萧吉、李淳风、吕才、一行、王洙、朱熹、蔡元定、刘基,以及晚清的魏源、翁同和等等大学者都曾致力于凤水学,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

由于风水的美学成分极其明显,也格为文人瞩目,古代留下了大量的“风水诗”。《诗经小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描述建筑面对青山,靠近涧水。谢灵运《山居赋》:“抗北顶以葺瞰南峰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因丹霞以赤眉,附碧云以翠橡。视奔星之俯驰,顾飞埃之未牵。”杨万里《东园醉望暮山》“我居北山下,南山横我前。北山似怀抱,南山如髻鬟。怀抱冬独暖,髻鬟春最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杜甫:“卷帘惟白水,隐亦青山。”李渔:“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

毋庸讳言,在中国的传统风水学中不乏迷信内容,有渲染神秘和宿命的色彩,常常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古人才有“达者玩之,愚者信之”之。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风水这一指导中国建筑活动的基本观念和实践方法,在它发源的国度里却一直欲言还止,羞羞答答,成了“神圣或邪恶的禁地,或不能触犯,或不屑研究或不敢探析,使风水经历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禁锢,或其迷信得不到有力的批判,或其科学内涵得不到合理发掘”

倒是外国的科学家和学者,怀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深入探索取得了今人惊异的成果。如英国学者帕特里克阿伯隆比说:“在乡村问题上,中国风水的处理,已较欧洲任何国家都前进甚多。在风水下所展开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美国城市规划权威开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一象》一书中写道:“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教授们应组织起来,予以研究推论……专家们正在向这方面谋求发展。”剑桥大学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中周风水理论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重新考虑它的本质思想和它研究具体问题的技术,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这真是没有想到,当下中国建筑业正在经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而西方建筑学却转而向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汲取营养。这就是世界的多元性,个性和差异最值得珍贵。你不可能不吸纳世界,也不可能不被世界吸纳。风水之说本来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长时间笼罩在迷信的阴影下成想和说、说和做不统一的“两层皮”现象。

现代社会的发达,足以让现代人傲慢张狂。但琬代世界的种种困境,如“三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又使现代人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懂得尊重古人,而不是苛求古人,从而能真正认识和发掘风水的奥秘。

——这真应了一句老俗话:“风水轮流转。”

人妖工业

我从泰国回来,到机场接我的司机向我问的第一句话是:“跟人妖照相了吗?”

呜呼呀!泰国的人妖竟然在中国如此地深入人心。

中国人去泰国,不和人妖合个影,似乎就不能说你是真正地去了泰国。

当司机知道我没有跟人妖照相,他感到失望和不解。

我告诉他,我是认真地观察和了解了人妖的,没有跟她们照相实在是不想照……在暹逻湾里,停泊着一艘大船,叫“东方公主号”。每隔一个小时,由几条小船将提前买好票等候在岸边的游客,送到“东方公主号”上,去和人妖联欢。

每一场的联欢时间为1个小时,场与场之间休息15分钟,是流水作业,各个环节衔接得都很紧凑。钱也像流水一样从无数游客的腰包里流向泰国人的腰包。每个人的票价为600铢——泰国人不搞599或598之类的心理数字游戏,所有游乐项目的价格一律是整数,游金沙岛每人1200铢,看气功表演每人400铢……

我们的陪同提前三天订票,结果还只能订到晚上十一点半的这一场。偏偏天不作美,风如黑雾,海似虎啸,空中暗无点光,岸边和海面上,倒是灯影一片,闪闪烁烁,摇摇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