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即席讲话
191700000028

第28章 (2)

第二十章.即席演讲的体态要求 (2)

领导者讲演时,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手势,目的各一。有的是为了强调他所表达的某一思想的重要性;有的是为了是使听众能直观地了解这一思想;有的是为了深入地揭示这一思想的实际内容;也有的是为了指出刚刚讲过的话的潜台词。一句话,使用手势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所阐述的思想、所肯定的结论或者推断。

领导者的手势,种类很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演讲中,手势语言有上举、下压和平移等几类;在各类中又分为双手、单手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根据其功能,我们可以做如下划分。

1.指示性手势

指示性手势,是指领导者在指明对象或发出指示时,所使用的手势。

指示性手势,是领导者经常运用的一种动作,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中就常看到,在古代的领导活动中,也被大量使用。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三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大军远征途中,全军因断水面临崩溃的危险形势。在这危难关头,亚历山大在战场上作鼓励演说:“勇敢的战士们,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会找到水的。”只见他边说边把右臂高高向正上方举起,张开五指,然后迅猛而有力地挥下,从而给人一种无可置疑之感。接着,他又说:“壮士们,勇敢前进吧!!”他边说边把手臂往后收回,然后迅速有力地将五指分开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给人一种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感觉。

列宁堪称语言艺术的大师。看过《列宁在1918》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列宁在演讲时富有感染力的手势。当起义的工人、士兵攻下冬宫之后,列宁快步登上讲台。他面向台下群众,就像大乐队的指挥,身体稍向前倾,右手掌向前果断有力地推出。沸腾的冬宫立刻鸦雀无声,列宁震荡环宇的声音开始传向世界……列宁的这一手势,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多少年来,全世界有很多画家、雕塑家,都对这一形象不断临摹再现,使它永驻人间。人们一看到或想到这一形象,就会对列宁油然而生敬意。

恰当的指示性手势就是这样,既能有助于表达感情,又具有很大的包容量,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达情式手势

达情式手势,其主要作用是表达感情的。比如,表示愤怒时挥拳头,摊开双手表示没办法,等等。

3.达形性手势

达形性手势,是指演讲者为了给听众以一个比较具体、实在、明确的印象,而对事物形象所进行的模仿。达形性手势,在演讲中也常被运用。例如领导者在演讲中讲到某物时,用手比划其形状。

4.比拟性手势

比拟性手势,是指演讲者为使听众对抽象事物有一种具体感、实在感,从而用手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和比较抽象的概念。

例如,演讲者在作报告时,想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可以紧握拳头。再例如,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号召大家要为伟大祖国献出一颗火热的心,可以做双手捧物上奉的姿势;号召大家要压倒一切困难,可以做手掌朝下,用力一压的姿势等等。

领导者在演讲时使用手势必须适度,因此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一,不可滥用手势。各种各样的手势,如同在舞台上朗读时的种种动作一样,愈少愈有力量。这是因为,同任何用于人的视觉东西一样,手势如果被多次反复,便会失去吸引力,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当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二,手势必须用得审慎。因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具有表现力的手势动作是有限的,不审慎就会与所有的人一样,失去特性,因而其讲演也就失去了光华。

第三,手势必须用得有道理,必须是所阐述的思想、所表达的感情的自然产物,而不是一种出于紧张、神经质的乱动。

领导演讲的手势不是随便做出来的,它是领导者内心状态的外部表现,是领导者进入演讲角色后,在对所讲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对所讲内容有深切感受的基础上,自然而发的。大概领导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有演讲的感情冲动,而又十分恳切地讲出该讲的话时,自己的态势动作就显得自然得体,并常常由于自己的感情倾注于演讲而忘记自己这时所做的手势动作,虽然未曾受过专门训练,却做得恰到好处,使人感到真实准确、无可挑剔。

第四,手势不宜只从肘部做起,那样显得局促,不自然、不大方。从肩部做起,显得有力而顺眼。领导演讲的任何手势都要和其说的某句话一起完成。如果太快或太慢,看似小小的不妥,则往往突出不了你强调的重点,甚至会使听众将别的内容当作你强调的重点。

体态

一般说来,领导者在演讲时,常常采用立势、坐势两种基本体态。有时根据需要,在立势讲演中,可以不断变换姿势,时而正立势,时而侧立势,时而移动势。究竟采用何种姿势演讲,主要取决于听众对象、讲演内容以及当时的气氛。当然,这与领导者自身的习惯、年龄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1.立势演讲

这会给人以干练的印象和平等的感觉。加上讲演者当时的装束,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领导者来说,立势演讲能够扩大视野,容易发生灵感。随时根据听众的心理、情绪,调节讲演的节奏、语气,便于与听众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但这种姿势,也容易给讲演者,尤其是年轻的领导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怯场或过于拘谨的情况。而这种演讲姿势又恰恰适合于年纪较轻的同志,所以,加强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坐势演讲

这会给听众以老成庄重的视觉印象。因为这种姿势有一定的遮挡物(如讲桌等),没有把演讲者的大部分身体暴露出来。所以,演讲者不必调控姿势,少花了许多精力,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在讲演内容和其他技巧上。当然,这种坐势演讲也有一些弊端:在感觉上,与听众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两种体态各有利弊之处。使用时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

领导者一旦站在讲台上,就应该端正、庄重,同时微微收腹,使胸部挺起,具有一种稳定感。稳定,能表现出领导者性格的沉着坚定并显示出对于演讲成功的信心,使听众感到英姿勃勃、潇洒自如,富有美感。稳定的感觉是通过对称的体形体现的,站立时,不应斜肩、偏头曲颈,这样会破坏身体的左右对称,导致平衡感的消失。

两脚的站法有两种:一是“前进式”的站法,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稍有距离,成45°角,重心侧于前足,身躯稍微前倾。这种站势给人一种向上的、振奋的感觉,一是“自然式”站法,即两脚平衡,相距与肩同宽。这种站姿给人一种旨意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无论采用哪一种站法,都要注意:第一,要使自己的站姿有利于演讲。站姿不好,演讲的形象就比较别扭,甚至东倒西歪;第二,要有利于走动。开始没站好,走步和转动都显得困难,有时还会出现摇晃;第三,要有利于发音。不适当的站姿,直接影响到演讲者的发音。

如果领导者准备坐着演讲,坐姿要端正、文雅,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地面对听众。切不可上身趴在桌子上,眼睛只对着讲稿而忽视了听众。坐的时候,可以先用腿的后部触摸座椅,然后,小心从容地坐下去。不要随随便便地用大动作搬运桌椅或挪动话筒,这样,既容易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也使自己显得太冒失、不稳重。

无论哪一种体态,对演讲者的最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演讲姿势要自然、得体。具体地说,领导者在演讲时,要始终面对观众,不能把脸侧向一方;姿势也要经常变换,如果总是一种姿势,就显得呆板,达不到与听众融洽地交流感情的作用;领导者在演讲时,不要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也不能像木头人一样的一动不动,若那样也会使听众感到疲劳。

特别注意的是,要竭力避免已形成的陋习。如常常地摸眼镜架,摆弄笔杆,捋头发,抓话筒以及双手插兜等。这些都是下意识地、不自觉中做出的,我们在做时是无意的,可看到的人却是有心的,会给听众留下不稳重、轻浮、缺乏自信的感觉,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