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传
1922500000018

第18章 诺曼底登陆与法国的解放(4)

诺曼底之战进行得并不顺利。位于右翼(即西面)的美军发现自己战斗的区域满是被灌木篱笆、堤岸和坍塌道路分隔开的小块田地。坦克无法行动,步兵只能沿着一个个篱笆逐步推进。面对德军灵活而顽强的抵抗,盟军进展缓慢,代价不菲。位于左翼的蒙哥马利曾发誓第一天就攻下卡昂,但是到了六月底却没能兑现诺言。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后不到两周,喜悦变成了失望。英美两国的关系由此趋于紧张,而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之间也出现了不和。

由于他们两人性情截然不同,难以共处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事。艾森豪威尔喜欢交际,而蒙哥马利离群索居;艾森豪威尔与参谋人员打成一片,所有的决定都和部下商讨,蒙哥马利在营地里独处一隅,吃睡都在一间嵌木活动房里(那是他在沙漠中从隆美尔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蒙哥马利亲自起草命令,由上至下进行传达,而艾森豪威尔会等待手下参谋人员的一致意见,通常让他的作战军官起草最后指示;蒙哥马利在妻子去世后,不再接触女人,也不抽烟喝酒。艾森豪威尔谦逊,蒙哥马利自负。蒙哥马利曾自许:“我已完全献身于自己的职业。”

对于指挥,蒙哥马利的确做了深入研究,但对于如何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他却没有研究。他说话的样子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他对于某个问题越认真,傲慢的态度就越明显。蒙哥马利的骄傲自大甚至引起了英国军官的反感,多数美国人则觉得无法忍受他这个人。一个美国人曾说:“他长着猎犬似的长鼻子,小小的褐色眼睛滴溜溜乱转,活像是瑟伯漫画中的兔子。”他的洋洋自得激怒了众人。

性格上的差异是造成两人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两人在战略和战术方面存在根本分歧,在盟军中还担任着不同的职位。艾森豪威尔的军事理论主张直截了当,积极进攻。像1864年弗吉尼亚荒野中的格兰特将军一样,他赞成沿着整个战线不断发动进攻。他主张直接进攻,相信大部队的毁灭性威力。有人曾经说他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思想,这一点倒也属实,但稍有偏颇。他来自一个大生产社会,像所有优秀将领一样,他想在战场上运用国家的力量。

对蒙哥马利而言,“很显然……艾克和我在战法上截然不同。”蒙哥马利相信“敌乱我不乱”。他想在狭窄的战线上发起进攻,突破德军防线,直插目标。

此外,艾森豪威尔既对盟国参联会负责,也要对英美两国政府负责。蒙哥马利在理论上对艾森豪威尔负责,但实际上他听从布鲁克的指导。蒙哥马利是英国在欧洲大陆作战的高级将领,因此他自认为应对他的国家利益负责。要打败德军,英军既无人力,亦无物质资源。而且他们在1914至1918年期间认识到,蛮干无异于自杀。蒙哥马利提出,要凭借计谋与策略来击败在法国的德军,而艾森豪威尔却想通过直接较量来战胜敌人。

7月1日,艾森豪威尔前往诺曼底,目的是激励手下的各位司令官。他告诉布雷德利,自己“只带了一床铺盖、一名副官和一个勤务兵”,只需要“一条遮着帆布的战壕”。他在那里待了五天,视察部队,查看战场,和布雷德利及美军军长和师长交谈。他们都不愿意艾森豪威尔出现在他们那里,因为他们的司令部都是德军零星炮火的目标。艾森豪威尔的老朋友、第15军军长韦德·海斯利普直接请艾克离开。他说:“不要认为我担心你可能死掉,我只是不想让人说,最高统帅在我军的地盘里遭到不幸是我的责任。如果你想被打死,请去别的地方。”

艾森豪威尔曾经征用一辆吉普车,由英国副官詹姆斯·高尔特和一名勤务兵陪同,在无人护送的情况下,亲自驾车在乡间转来转去,甚至设法绕到了德军防线的后面。所幸太平无事。直到他到达第90团的司令部,有人说出他到过的地名,他才知道自己曾经身临险境。美军士兵们很喜欢艾森豪威尔开吉普车的样子。当他开车经过时,他们都会欢呼,吹口哨。

7月4日,艾森豪威尔前往一个战斗机机场视察。在那里,他得知飞机即将起飞执行一项任务。艾森豪威尔说,他想一起去,从空中看看这片灌木丛生田野。陪同他的布雷德利不同意,但艾森豪威尔坚持要去。他爬上野马式战斗机,最后说了一句:“好吧,布拉德(译注:布雷德利的昵称),我不飞到柏林去。”

他回到布希公园之后,对乡间的战斗未能取得进展而失望,甚至觉得自己不可能突破这个可怕的国家。特德和史密斯都对他说,这是蒙哥马利的过错。他们坚持要艾森豪威尔迫使蒙哥马利行动。特德抱怨道,蒙哥马利不公正地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空军,并说“陆军看起来没有准备自己打仗”。

艾森豪威尔给蒙哥马利去了一封信,但口气太软,更像是陈述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不是要求后者采取行动的强硬命令。7月12日,巴顿在日记中评论道:“艾克被英国人绑住了手脚,却仍不自知。可怜的家伙。我们实际上没有最高统帅——没有人当家做主,来说明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众人普遍觉得艾森豪威尔根本管不住蒙哥马利。有人开始猜测“如果蒙蒂(译注:蒙哥马利的昵称)被撤职,谁会接替他”。对艾森豪威尔而言,这种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根本不可行,因为蒙哥马利得到了英军、布鲁克及英国民众的一致支持。此外,艾森豪威尔无权撤换英军高级将领。在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中,能够认识到这些道理的,只有最高统帅一人。而这些事实解答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艾森豪威尔能够容忍蒙哥马利?答案就是,因为蒙哥马利在指挥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与这个令人气恼的英国将军进行合作。

不过,真正威胁到蒙哥马利地位的是特德的建议。他希望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迁往诺曼底,亲自指挥陆上作战。蒙哥马利知道,他需要争取时间。这倒不是为了保住他的职位,而是为了将艾森豪威尔留在英国,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指挥权。

7月18日,蒙哥马利终于发动了代号为“古德伍德”的进攻。进攻开始阶段,在空军大规模轰炸的支援下,一切进展顺利。但蒙哥马利损失401辆坦克,伤亡2600人之后,攻击中止。英国第二集团军夺下卡昂,占领了几平方英里的土地,使德军伤亡惨重,但是战争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蒙哥马利宣布,他对战果感到满意。

艾森豪威尔很不高兴。他怒骂道,占领七英里的土地需要7000吨炸弹,那按每英里1000吨的代价,盟军根本不能通过法国。特德指责蒙哥马利要对“英军的失败”负责。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军官迫切地想知道,蒙哥马利会不会受封成为贵族,进入上议院或是出任马耳他总督。

这一切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测。战后,艾森豪威尔说自己认为最高统帅的权力应该更大。他应该有权将任何一名部下撤职,不管他国籍为何。但是,就算1944年艾森豪威尔拥有这种权力,他也不会使用它。考虑到士气问题和蒙哥马利广受拥戴的事实,他不会提出撤换蒙哥马利的请求。

在史密斯和特德的催促下,艾森豪威尔给蒙哥马利写了一封信。他说:“时间最为关键。”他催促蒙哥马利再次发起攻击。许多美国军官认为,蒙哥马利之所以犹豫再三,是因为英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英国不能补充第2集团军受到的损失,因此经受不起全面进攻带来的伤亡。艾森豪威尔说,从长远来看,现在发动进攻能够减少伤亡。

每个人都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经过七周的战斗,盟军突入内陆最深处只有25至30英里,前线宽度仅有80英里,既缺乏机动空间,也无法将在英国境内等候部署的美军运过来。美军仍在灌木丛生的乡村挣扎,挺进的速度以码而不是以英里计算。“古德伍德”行动失败,蒙哥马利拒绝再次发起进攻。报纸上到处都能见到那个令人恶心的词:“僵持”。

但是黑暗之中仍有两个亮点。截获的无线电情报显示,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而且布雷德利正在制定“眼镜蛇”行动,准备在右翼突破。艾森豪威尔在给蒙哥马利的信中写道:“现在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布雷德利身上。”

到7月23日为止,在诺曼底登陆的美军总兵力达77万人,其中第1集团军死伤7.3万。登陆的英、加军队为59.1万人,死伤4.9万。大批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的美国后备役部队正在英国待命,准备投入战斗。与此同时,德军在诺曼底部署了26个师(其中6个为装甲师),用以阻击盟国远征军的34个师。盟军虽然处于攻势,却并未占据多少地面优势。此外,德军的第5集团军仍然毫发无损地驻守在加莱海峡。这意味着德军在增援能力方面要强于盟军。

艾森豪威尔的优势是继续掌握了制空权。布雷德利计划在“眼镜蛇”行动中利用空中力量突破德军的防线。一旦他取得成功,艾森豪威尔就打算立即从英国调来援军,正式组建巴顿的第5集团军,并派它赶赴布列塔尼,夺取那里的港口。

空军面对的就是天气问题。只有在合适条件下,他们才能发挥作用。根据计划,“眼镜蛇”行动将于7月21日开始实施。当天,艾森豪威尔飞抵诺曼底,亲自见证此次行动。天空浓云密布,只有他乘坐的B-25在独自飞行。他抵达目的地时,大雨倾盆。布雷德利告诉艾克,进攻已经推迟,并且责怪他这么糟糕的天气还敢坐飞机。艾森豪威尔扔掉湿透的香烟,微笑着说,当最高统帅的唯一乐趣就是没人能不让他坐飞机。

他看着滂沱大雨,又说:“我死的时候,他们应该等一个雨天,然后在暴风雨当中把我埋了。这样的鬼天气可真要了我的命。”

第二天,雨继续下,他飞回了伦敦。24日,仍然在盼望晴天的他给布雷德利去电,催促他在天气允许的时候全力出击。他说:“在此关键时刻取得突破能够使总体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他还让第1集团军“竭尽全力,寻找一切有利战机”。如果突破成功,“战果将难以估量。”

布雷德利基本上不需要别人的催促,但蒙哥马利却正好相反。艾森豪威尔要求第2集团军在“眼镜蛇”行动开始时发动攻击。他向布雷德利承诺,自己将亲自过问此事。因此,给布雷德利发完电报后,艾森豪威尔就飞往蒙哥马利的司令部。史密斯写道,艾克想要的无非是“前线的盟军协调一致,全面出击,最终使我们的部队行动起来。他在前线像一个橄榄球教练一样四处奔忙,激励大家奋勇杀敌”。

蒙哥马利和布鲁克对这一切十分反感。布鲁克在给蒙哥马利的信中写道:“很显然,艾克觉得(指挥第2集团军的)迈尔斯·登普西将军未能恪尽职守。同样,我们也看得出来艾克根本不了解战争。”英国军官一致认为,艾森豪威尔不知道“平衡”这个概念。蒙哥马利认为,如果大家全都参与进攻,也就意味着没有一支部队有能力实现决定性突破或是扩大战果。布鲁克抱怨说,艾森豪威尔“显然……对全线进攻有些认识。这想必是美军的作战理论”。

特德也对艾森豪威尔有所不满,但像以往一样,他也不同意蒙哥马利和布鲁克的意见。7月25日上午,盟军开始实施“眼镜蛇”行动。当天,特德给艾森豪威尔去电话,质问为什么蒙哥马利没有多出力,而艾森豪威尔对此如何处置。艾克说,自己已经与丘吉尔谈过,两人都对蒙哥马利这次准备全力出击表示满意。特德“一点也不满意,反而有些半信半疑,暗示首相肯定骗了艾克”。艾森豪威尔和布彻说到了这次谈话,并说自己能够满意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只要一打胜仗,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事情不出他的所料。“眼镜蛇”行动的第二天,美国第1集团军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艾森豪威尔正式起用巴顿的第3集团军。布雷德利升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第1和第3集团军。考特尼·霍奇斯将军任第1集团军司令。

8月1日,巴顿大展神威,开始迅速突破布列塔尼。两军对峙的严梦终于结束。艾森豪威尔大喜过望:“这是好消息。”8月2日午饭前,布彻在布希公园的大厅里见到艾森豪威尔。最高统帅笑容满面。他说:“如果截获的情报正确,我们攻下了布列塔尼,把诺曼底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8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设立了前进指挥所。军帐搭在格朗维尔附近的一个苹果园里。此处离莫尔坦不到25英里,是德军反攻的必经之路。他接见了布雷德利。两人一致决定,除派少数兵力驻守莫尔坦外,命令手下所有师迅速向南挺进。他们用美军炮兵部队巩固两翼,并调来了战斗轰炸机。

盟军在莫尔坦的冒险获得了回报。第30师在经典的防御战中守住了阵地,而盟军的飞机和大炮重创了德军的坦克。8月9日,德军停止反攻。加拿大和巴顿的部队即将对敌构成包围。盟军攻势全面展开。所有部队密切配合,全力消灭德军的第7和第5坦克集团军。这两支敌军都位于巨大的突出部,北面是莫尔坦,而最南面位于法莱斯—阿让唐一线。布彻写道:“艾克不断催促蒙哥马利和布雷德利,告诉他们不能满足于寸土之得,重要的是消灭敌人。”

但是加拿大军队进攻缓慢。未遇顽强抵抗的巴顿势如破竹。到8月10日时,德军已基本被包围,巴顿的部队只给德军留下一条补给线,其余道路尽数切断。8月12日,巴顿的先头部队抵达阿让唐。而加拿大军队还未攻下法莱斯。

求胜心切的巴顿想要穿过集团军的边界线,把缺口堵死。他打电话给布雷德利,恳求道:“请让我向法莱斯进军。我们可以把德军赶下海去,重演敦刻尔克一幕。”布雷德利没有同意。他不相信巴顿有足够的能力挡住突围的德军。另外,他认为加拿大军队能够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