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度有心人
1923100000025

第25章 有一颗淡泊心,你会更超然(2)

禅里有自由

根据云门所说:“禅里面有绝对自由,有时否定,有时又肯定,高兴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一个和尚问他:“如何肯定?”

云门回答说:“冬去春来。”

和尚问:“春来有何事?”

云门回答说:“肩上横着杖子,不分东西南北,漫步田野中,敲击残椿为乐。”

禅里面有绝对自由,禅就是生活,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绝对自由的。你看:“肩上横着杖子,不分东西南北,漫步田野中,敲击残椿为乐。”自由自在,潇潇洒洒,我们为什么要规定自己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允许呢?真是在自寻烦恼啊。

但求身心超然

唐朝,隐居在湖南南岳一个岩洞里的懒瓒禅师写有一首诗,以表明他洒脱的生活态度: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朵里,德宗很想见识这位禅师,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大臣找到那个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里喝酒。

大臣在洞口大声呼叫:“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

但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丝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看去,只见禅师用牛粪升火,炉上烧的是地瓜,洞里洞外烟雾缭绕,熏得禅师直流鼻涕,侍卫忍不住叫道:“喂!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怎么不擦一擦呢?”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有空闲为俗人擦拭鼻涕呢。”随即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并连声说道:“好吃!好吃!”

大臣见状,惊奇得目瞪口呆。禅师还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并说道:“请趁热吃吧!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心田识海中不要把他们分在两边。”

禅师这些奇异的举动和难懂的佛法令大臣不敢回答,只好赶回朝廷,如实报告皇上。德宗听了感慨地说:“国家有这样的禅师,真是大家的福分啊!”

出家人中,有人间的僧人,也有独居的僧人。人间僧人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独居僧人深山岩穴,清净修道。有些人间僧人是人在红尘,但心在山林;有些独居僧人是人在道场,但心在世俗。无论怎样的僧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

一堆牛粪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一起打坐。苏东坡自认为修行得不错了,就问佛印禅师:“禅师您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称赞他说:“居士现在的样子就像是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心里很得意。

佛印这时反过来问他:“您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苏东坡生性幽默、诙谐,故意打趣禅师:“我觉得您的样子就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照样是笑嘻嘻的。

回到家以后,自以为占到便宜的苏东坡得意洋洋地跟家人讲了这事儿。苏小妹听后笑话哥哥说:“哥哥你还得意呢!你输给禅师了!”

苏东坡说:“我怎么会输呢?”

小妹就说:“因为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以世间万物在他看来都是佛;而你没有修行到家,内心肮脏,所看到的只是牛粪。”

苏东坡听后,懊悔不迭,自己的境界是差得很远啊!

眼为心窗,言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于是看到的都是佛;而苏东坡内心受尘世污染,因此看到的也是肮脏的牛粪。苏东坡离佛的境界确实还差得很远啊。

不拜佛祖

禅宗达摩祖师的坟墓在现在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位禅僧从来没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唐代宗时,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曾赐“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有一次,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塔主与他见面后就问:“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

临济禅师说:“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既不是礼佛也不是拜祖!”

塔主听后不解地问:“请问大德,难道佛陀与祖师同你有什么冤仇吗?”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说:“您替佛陀与祖师这么讲话,佛陀与祖师有什么恩惠给你吗?”

塔主一听,茫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许久,塔主问:“那我该怎样自处呢?”

临济禅师开示:“泯灭恩仇,体会禅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

塔主豁然领悟。

临济禅师得法于黄檗禅师,黄檗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境,临济一定深有领悟。这回见到达摩祖师的塔墓,以至尊的无求之礼,契入祖心,而塔主却不明白,用存有差别的看法,问先礼佛或者先礼祖,临济禅师不是佛与祖均不礼,而是自性中的佛与祖早就打成一片了,所谓佛与祖已无分无别,何必妄加揣测什么恩仇呢?

肯知足

知足,是一种做人的艺术,它小半出于无奈,大半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满。

知足是对现实生活欣然接受,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生活的处境时,他除了欣然接受以外,还能有更明智的选择吗?

人若有此种想法,在顺境里能优哉游哉,在逆境中也能安之若素。

两条船

康熙皇帝与镇江金山寺住持香磬禅师站在高高的望江塔上,只见长江江面百舸争流。

忽然,康熙皇帝指着江面问香磬禅师:“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香磬禅师不慌不忙,伸出两根指头:“不多不少,有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

香磬禅师告诉人们,世间的求享乐、争名利,都无意味,一切都是虚幻,是自寻烦恼。惟宽禅师说:“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怀琏禅师说:“世法里面,迷却多少人;佛法里面,醉却多少人!”无论是沉迷于世俗生活,还是执著地追求出世的精神生活,都是迷惘。禅宗就是要做既不沉迷于世俗生活的追求,也不盲从佛家戒律的旷达之人。

佛遇三人

一日,佛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佛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没它帮忙犁田,我怎么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赐他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佛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佛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幸福,你能给我吗?”佛想了想说:“可以。”于是佛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拿走了诗人的才华,毁去了他俊朗的面容,夺走了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生命。佛做完这些后便离去了。一个月后,佛回到诗人的身边。诗人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佛又离去了。半个月后,佛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佛道谢,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老子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就是说做人如果懂得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就会免遭许多不必要的侮辱和羞耻,人生才会生活得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

简单生活最真实

江南的初春时常会持续一段阴雨绵绵的天气。很冷,而且潮乎乎的。这种天气通常都会让人觉得沮丧,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但是,有一天早上,天气突然晴朗了。阳光灿烂,虽然还有一些湿润的感觉,但是空气很清新的,而且很暖和。你简直无法想象还会有另一个比那天更好的天气了。

特别是在悦净大师住的寺庙,光线透过窗户进入房间,空气里虽然有一些淡淡的灰尘的痕迹,不过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脏,反而觉得生机盎然。即使是站在阴暗的角落里也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站在阳光底下,那份感觉是无法形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