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争取做优秀的自己
1932900000026

第26章 入乡随俗

人情,这是自古至今的人际运转纽带,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元素。维系人情的元素除了工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以外,还有送礼。

说到送礼,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那简直可以当一篇博士毕业论文来做。不过,我这里不想展开,也不想探讨得那么深入,我只是就有关送礼习俗举几个例子,发表一点看法。

送礼的目的很多,但粗粗归纳一下,无非是两类——感谢和阿谀。“阿谀”是书面语,就是俗话说的“拍马”。为什么说拍马也有学问呢?因为拍马也有拍得不好的时候,“马屁拍在马腿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譬如,老板的夫人生病住进了医院,你准备去看看她。这些年,看望病人送水果的很普遍。可是,送什么水果都行,在上海,你千万不要送“苹果”。因为在沪语中,苹果的读音和“病故”差不多一样。假如不了解这个细节,如此这般送了苹果,哪怕是最顶级的美国蛇果,你这马屁也已经拍在马腿上了。老板宽容的话,会不和你计较,但你升职、进修、出国度假一类的机会可能“病故”了。严重点的,老板马上会让你卷铺盖走人。这个时候,细节显然就是魔鬼,而且是吞噬人的恶魔。

在上海,还有一些习俗也不可不注意。在待人接物中,假如处理不当,是会惹麻烦的。

譬如,不能给人送手帕,哪怕是再好看、质地再好的手帕也免送。在上海人看来,手帕是和哭联系在一起的,什么事没有,你干吗希望人家哭啊!实在要送也可以啊,你给人的时候,跟对方收几分钱或几角钱啊,象征性地收一点,权当卖出去的,这样就避免了赠送的嫌疑。

伞呢,也不能送,“伞”字和“散”字谐音,你不会指望和别人一拍两散吧?除非你和对方中断恋爱关系,不便明说而以伞表意。那么,真要送怎么办呢?好办啊,和“卖”手帕一样,你可以把伞“卖”给你要给的人啊。

虽然现代人不那么忌讳这些个陈谷子烂芝麻了,毫不忌讳的人是没有的,只要它生活在这个习俗圈里,只不过每个人的忌讳程度不同罢了。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日本人,但我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日本人做事的缜密和严谨,面对这样的作风,不佩服显然是违心的。

别的不论,就说一家日资公司开张吧——

一般地,公司开张什么的是要送点礼物的,或纪念品,或购货券等等,总要“意思意思”的,一来图个喜气,一来随个人缘。总之,是为了公司的发展。

章小姐告诉我说——

我们公司是一家全资的日本眼镜公司,开张那天准备送本《现代日汉词典》给来参加开张仪式的各位来宾。但被我坚决严词阻止了,我提醒老板说,不是中国人拒绝这样的词典,中国人的民族觉悟还没到这个水平,主要是因为词典它是一本书,而在汉语中,“书”

跟“输”谐音,来参加开张典礼的很多嘉宾不是自己开公司就是做生意的,既然是做生意的,谁愿意输啊。

这一说,老板也认为没错,但他马上就犯难了,因为这些词典已经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不能送的话,发给公司员工也太多了,这不是吃了“毒药”么?

不过,我马上就给了老板“解药”。我给他的提议是,把公司从日本带来准备作为附带礼品赠送的小闹钟和词典捆绑在一起,送给来宾。我告诉老板说,这是因为在沪语中,“钟”谐音“终”,而“书”谐音“始”,两者捆绑,正好与成语“有始有终”谐音,做事情、做生意有始有终,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口彩吗?

日方总经理听了,将信将疑,就去请教民俗学家。

经过请教民俗学家一番解释,日方总经理连连点头称是,对我一迭声赞赏,称我知识面广,办事干练。受到表扬,我当然也很高兴,而油然生出一股成就感。

入乡随俗,通过送礼中这么一个细节,可以看到日本人办事态度认真之一斑。有这样的态度,何愁生意不成?事业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