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1936600000016

第16章 安静专注,事业成功的必备性格(2)

巧妙应对孩子乱发脾气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

孩子喜欢乱发发脾气。每当这个时候,什么礼貌,什么长辈,全都不顾了。随便地扔甚至是砸东西,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喊大叫。

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就慌了手脚,忙不迭地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顺心,停止发脾气。可越是这样他这脾气似乎越不好。比如他说想吃面包,爸爸说刚吃完晚饭不能再吃面包了,他就大闹起来,没办法,爷爷赶紧穿好衣服去给他买了个面包回来,结果他脾气更大了,为什么?人家想吃长的,爷爷买的是圆的——这样可不行。

小孩子总是乱发脾气,这多半是家教不当的结果。当然也有些是处于萌芽状态,是否会发展成坏性格,还要看父母怎样去对待。但无论如何,乱发脾气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性格,父母应该注意巧妙应对,不要让这种情况成为习惯。

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

小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错的也不完全是孩子,明智的家长应该及时地总结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

压力过大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在帮孩子制定目标时过多地超越了孩子的个人能力,导致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非常着急,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越积越多,超过了孩子的承受极限,他就很有可能爆发,而且坚决撂挑子不干了。自己家的孩子乱发脾气时是否属于这个原因,就需要父母反思一下了。

安全感降低

孩子发脾气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安全感降低。小孩子对安全的理解并不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他们不是仅仅把安全理解为不受到身体的伤害,很多事情都能让他们感觉到失去安全感。

比如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小孩子,他一定希望所有的事都符合他所习惯的程序和样子,如果这种习惯被破坏了,比如说他习惯了先进房间,然后打开灯,然后关上房间门,可是今天妈妈却先带他进了房间,然后关上了房间门,最后才打开灯,他就会感觉到害怕。这时他会不依不饶地大哭大叫,即使是你带他退出房间,把这个程序重新再来一遍,他也不会高兴,他会要求“刚才”那遍就按这个程序来。

还有处于追求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他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完美无缺的,至少应该是完整的。比如吃苹果,他就喜欢拿着整个的苹果吃,可是有一天你把苹果削了皮递给他,甚至是削了皮后又切下来一块给他,这时他就会感觉到安全感丧失了,他会强求你把苹果复原,不仅要让削掉的那块长回去,还要苹果皮重新贴在苹果上面。你做不到,他就哭个没完,你换个新的给他,他也不同意,就要刚才那个变回去。

当然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处于空间敏感期的孩子被强行制止钻小空隙,或者原本可以踩在上面向下跳的小凳子被没收了,都会让他们感觉到失去安全感。

有特殊要求想逼父母就范

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个原因了。小孩子在对父母提出一个要求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可能会试探性地发发脾气,之所以说是试探性的,是由于他一定会在哭闹之余悄悄地观察父母的表情和动作,如果发现父母对他的发作表现比较慌乱,或者比较关注,他就会更进一步地哭闹。如果父母坚持不住地开始和他谈条件,比如答应给他做什么,或者给他什么许诺,他就会认定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了。那么下次再有要求被拒绝的时候,就用这个招数。这样的孩子发脾气时是分人的,从来不理他这种行为的人,他不会用这个办法,最怕他用这种招数的人,他偏偏就爱用这个办法来对付。

比如有的小孩子,爷爷奶奶非常宠他,对他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吓着,只要他脸色一变嘴一撇,两位老人就忙不迭地去满足他。可爸爸妈妈却比较理智,从来也不迁就他的这个毛病。这时你就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场景——当他一个人在奶奶家的时候,饭也不自己吃,衣服也不自己穿,如果你们不管我,我就不吃饭不穿衣。结果总是他坐在床上,奶奶一勺一勺喂他吃饭,或者他躺在床上,爷爷奶奶一条腿一只胳膊地给他穿衣服。可是只要听到“你妈妈来了”,或者听到“你爸爸来了”这样的提醒,他就会麻利地跳起来,呼噜噜地把饭吃掉,或者整整齐齐地把衣服穿上。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孩子懂得对不同的人要区别对待,也就是当着什么人办什么事儿。孩子是多么聪明啊!可我们得让他把聪明用对地方,绝对不能让他把这股聪明劲儿用到对付他人或者逼他人就范这些事上来。

怎样应对乱发脾气的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第一个选择是保持沉默,让他先发泄出来,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去和他较真,探讨谁对谁错,或者打他骂他。如果孩子总是拿一些有危险性的东西发泄,就不动声色地把这些东西拿走,避免他伤到他自己或者别人。如果屋子里没有可供他发泄的东西,你可以递给他一个枕头或者垫子,告诉他这个可以打,然后你走开。等到他平静以后,再采取其他办法。

有些时候孩子是在公共场合发脾气,这一定很让你难堪,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总会在这时不理智地出现,比如悄声的威胁甚至是公然的训斥、打骂,也有时会是息事宁人式的谈判,许诺给他一些“好处”,换得孩子暂时的安静。这都不可以。即使是在公共场合,如果孩子乱发脾气,并不理会你的善意提示,那么你就尽快把他带离公共场合,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让他把脾气发完。如果他拒绝离开公共场合,你不要和他商量太多,索性就离开他,到离他稍远的地方去,你可以保证他在你的视线之内,这样不会把他丢失,但一定要让他感觉到你不会管他,留他一个人在原地。你可以偶尔地在他平静下来之后,到他身边问他是否哭完了,如果他继续发脾气,你就再离开。直到那一次,他说哭完了,然后你领他回家,提也不提这事儿。

事情过后,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结束了。选择一个你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间,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在交流时,首先要向他强调发脾气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然后很认真地给他分析他发脾气的原因,可以先让他自己说,如果他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敢指出大人的错误,就要客观地帮助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

找到原因,一切就好办得多了。如果是因为父母给他的压力太大,或者是父母的其他做法是错误的,比如像我们说的第二个原因,关于孩子在某些敏感期的一些特殊心理,那么要向孩子道歉,并保证以后要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希望他能原谅你。如果是他的无理要求没有得逞,用发脾气的方法想逼大人就范,就要向他说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理的要求都是不会被同意的。而且乱发脾气是一个特别愚蠢的做法,不仅不能获得别人的同情与认同,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显得特别没有教养,还会被别人鄙视和嘲笑。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有明显的独立性的表现,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行为方面,还表现在他的思想方面。他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如果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支持,他就会发脾气。可以说,发脾气是孩子的独立意识日渐完善的信号。

孩子,慢慢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龙应台

慢,是一种艺术。让孩子慢一点,其实是给孩子一个体验与锻炼的机会。在慢的成长中孩子才能快乐地体验与家人的亲情、与他人的友谊,并懂得爱,懂得给予和放弃,更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握人生的精彩。

慢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既要求做事麻利,又要求准确度高。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常常不能兼顾速度和质量。注意力集中、做事准确度高的孩子,往往速度比较慢。而做事特别快的孩子,常常是重速度不重质量的典型,思想全在一个“快”字上,结果错误率特别高。父母们偏偏不知足,有了质量就埋怨孩子速度慢,有了速度就埋怨质量差,可是想鱼与熊掌兼得,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两种孩子都让父母头疼,但做事又快又好的孩子是需要经过漫长的训练过程才能成就的。做事准确,取决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专注的能力在这时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建议那些做事认真,但仅是速度慢的孩子的父母不要着急,也建议那些孩子做事虽然速度快,但却毛手毛脚的孩子的父母注意培养孩子“慢慢做事”的习惯。让孩子慢下来,允许孩子慢,这对父母来说似乎是个挑战,但孩子的成长恰好需要这样的速度。

你可以观察那些做事又慢又好的孩子,他们可能吃饭特别慢,但每一口都在细嚼慢咽,这无疑对他的身体是极有好处的。还有搭积木特别慢的孩子,他总是搭得特别整齐,甚至特别对称,连颜色都处理得很好,而且没有一块是倾斜的。

孩子为什么想要把事情做好,总是速度很慢,这与他的各方面功能发育程度有关,比如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肌肉、骨骼、协调性等都没有发育好,他不可能按照我们成年人所希望的速度去做任何事。无论是系纽扣、穿鞋子,还是吃东西,都是很慢很慢的。即使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这些功能都有了极强的提高,但与成年人相比,仍是极其稚嫩的,如果这时强求他们又快又准地写字、计算,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场灾难。这时的孩子还不具备快的能力,我们能做的是让他们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有了这个根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总会越做越好。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学者张文质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这些强求速度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了,孩子慢了,他要没完没了地催,实在等不及了,还会亲自上场代劳。看着别的孩子做什么都那么优秀,就开始着急,小小的孩子一会儿送进这个班一会儿送进那个班,让孩子棋琴书画学个不停。孩子的生活速度上来了,简直是超速了,可孩子学会什么了呢?不仅什么都没学好,还讨厌学习了,这是多么得不偿失啊!为什么不能允许孩子慢慢地成长呢?哪怕只是让他专心地琢磨一件事,这么长的时间,总也能琢磨出一些成绩来的!你看,家庭教育不讲究慢的艺术,归根结底是要遭遇失败的。

让孩子慢一点,其实是给了孩子一个体验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在坎坷不平的路上不管不顾地向前跑,结果没完没了地摔跟头的时候,你对他说:“孩子,慢慢走,小心翼翼地,看清脚下。”当孩子对于你提出的问题不加思考就把一个又一个的错误答案脱口而出的时候,你对他说:“孩子,慢点,不急,慢慢想,想好了再把答案告诉妈妈。”当孩子总也不能把扣子系好的时候,你对他说:“孩子,慢点,不着急,妈妈等你。”这有多好!孩子在这种氛围中,会更轻松地去面对他所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心里总有双妈妈或者爸爸虎视眈眈的眼睛,让他越来越紧张。

不过,爸妈的着急并非没有理由的,如果孩子不能养成做事又快又准的好习惯,将来上学以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交卷,不能按时完成各种任务,这怎么能行呢?不从小培养怎么行!是的,不从小培养确实不行,但也要讲究时间。在孩子学习和练习某种技能的时期,只要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做的事上,就没必要觉得孩子不可救药。当他的这种技能熟练之后,速度自然就会上来。

另一种“慢”

有些孩子的慢不是出于认真,而是有其他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做事慢,是因为根本没用心做,做一会儿玩儿一会儿,甚至是反监视着爸妈,只要爸妈眼神一转,他就偷一小下懒。有的孩子呢,是故意拖拉,非得一件事做很长时间。他们的这些慢简直让爸妈忍无可忍,怎么办呢?

对于这种孩子,爸妈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在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比如平时是否总是给他安排很多的学习内容,根本没有玩耍的时间?或者是否对他看护得太严,根本不允许他玩儿?……如果你有这些家教问题,那孩子的表现就十分正常了。还是先从改变自己的家教方法上下工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