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易经养生全书
1937400000026

第26章 求医不如求己(3)

伴有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兼冷痛、排便艰涩者,可擦腰骶部、擦大椎、揉肾俞各30次。

排便不畅、临便努挣、汗出、气短、神疲者,揉肾俞、志室,擦腰眼,揉膻中、长强各30次。

此外,揉腹也能治便秘。腹部为六脏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古人云:“腹宜常摩,可却百病。”揉腹可增加腹部的血流量,增强胃肠肌肉的张力,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增多,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如果觉得以上方法太麻烦,那么就每天晚上临睡时,仰卧,全身放松,两腿屈曲,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便秘时一定要顺时针方向,从右下腹向左下腹按摩,力量可以稍大一些。

需要强调的是,预防便秘比治疗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一些小细节,才不至于便秘,如多吃粗粮、多运动,坚持每天早起空腹喝杯白开水。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很重要。

不花一分钱,解除胃灼热、泛酸之苦

很多人在饭后都有胃灼热、泛酸的体验,虽说这些小毛病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如果任其肆虐的话,好多害人精就会接踵而来。那么,到底是什么在祸害你的肠胃呢?暴饮暴食、吃变质食物,贪吃点心、柑橘、栗子、糕点等酸性较强的食物都会引发“烧心”的感觉,有的人还会有嗳气的反应,在嗳气中带有酸味之物又称“泛酸”。对于这些反应,建议大家尝试一下简易又见效的穴位指压法。

治疗胃灼热、泛酸、呕吐、腹胀的要穴当属中脘穴。此穴位于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症状轻者,只要用指端或掌根在此处揉2~5分钟,或者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5~10分钟,胸部难受感就消失了。还可以压第三厉兑穴,此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方法同上,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三次,颇具效果。

除了上述原因引起的胃灼热外,还可能与肺有关。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畅则诸气皆畅,脾胃升降有序;若肺气不畅,那么胃气就容易凝滞,出现泛酸等症状。所以,治疗泛酸要以补益肺气为主。

刺激太渊穴最能补肺。太渊穴在手臂内侧、大拇指一边的腕横纹上。对于有着多年泛酸史的人,只要每次毛病发作时,就马上揉几分钟两侧太渊穴,很快就能止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认为胃灼热、泛酸不是什么病,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种症状是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如果放任自流,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里的酸性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常出现胃灼热、泛酸、咳嗽等多种病症。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采用控制饮食或自行购药,但是,这种做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可能引起食管腺癌。因此,一旦出现胃灼热、泛酸比较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驱走肠胃邪气,还小腹一片宁静

饭后是否感到肚子咕噜噜作响呢?如果有,就说明吃了生冷或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这些食物所带来的寒气会影响肠胃的正常功能,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所以才会感到肚子里有类似雷鸣的声音。

要想消除肚子里的电闪雷鸣声,最重要的就是祛除肠胃中的寒气。与五脏六腑直接相通的神阙穴是祛除肠胃寒气的最佳穴位。当肚子咕噜噜叫时,只要用青艾条灸肚脐,就能够除去肠胃内过多的燥气或寒气,治愈腹中雷鸣这种怪病。

一位朋友说,她母亲每天吃完饭后没多久,肠胃里像打雷一样,开始她和父亲还引以为笑,觉得妈妈的肚子太神奇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母亲的症状频繁了,有时还会出现腹泻,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得知母亲患的是结肠炎后,父女俩便全心投入到给母亲治疗上。但是,吃了很多的药都不怎么见效。后来,朋友看了中医,让她去买了三根青艾条,每天晚上点一根,对着她母亲的肚脐灸。果然,惊喜来了,没灸上一周,她母亲的病好了。

如果出现腹中肠鸣,在饮食上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物。此外,白酒、咖啡等一些刺激性饮料要停止饮用。当然,多吃一些纤维性食物,多喝水,还是很有必要的,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也很重要。

3.不生病,才美丽

爱美是女人永恒的追求,然而,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唯有悉心调养女人才能获得由内而外的美丽与自信。

艾灸神门,经期腹痛治好了

经期一到,困扰女性的痛经就会如期而至。根据每个女性体质的不同,痛经的症状各异,几乎一半的人会出现下腹部的撕裂痛,还有的人会出现绞痛,腹胀,隐隐作痛,下背部酸、麻、胀的感觉,严重者会出现恶心、拉肚子、头痛等反应。

对待痛经,多数女性会自行服用一些止痛药,但却是治标不治本。也有的人怕吃药不好,就硬扛着、强忍着。这些方法终究不能解决问题。要想更好地治痛经,中医认为,对于原发性的痛经,也就是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痛经,可以慢慢调治,如做些按摩,或服用一些中药都很有效。如果是继发性痛经,也就是因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如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导致的痛经,就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治疗。虽说,痛经不容小视,在治疗及应对上也不能盲从。而且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痛经的可能性一般不大,因此,痛经女性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了。

女性月经期间最典型的痛经症状就是“腹胀”,这是到达子宫的心气过多造成的。《黄帝内经》里说:“胞宫络于心。”这句话告诉我们,子宫与心脏的经络是相通的,在月经将至时,心脏中的心气会传到子宫,如果心气不足,就会造成月经迟迟不至;如果心气过多,多余的心气就会被壅塞在子宫内,导致小腹胀痛而生痛经。

缓解痛经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是:艾灸左侧神门穴或者把白参片贴在左侧神门穴上,效果特别好,大家不妨试一试。这里,之所以强调左侧神门穴,主要是因为左神门是负责心气潜藏,而右神门负责心气释放的。

相比而言,这个方法比起用药止痛要安全、有效得多。所以,痛经兼有腹胀的女性可放心选用。此外,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还要注重保暖,膳食合理平衡,忌食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让精神愉悦;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照顾好两穴,经前乳房不再痛

每次月经来潮前,女性朋友都会出现乳房胀痛的情况,这种胀痛在月经来潮以后自然消失。很多女性认为这是经前正常现象而不去治疗。但其实不然,女性如果每次经期都会发生乳房胀痛,要十分注意,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

如果经期乳房胀痛伴有烦躁、抑郁、两胁胀满等反应,多半与肝郁气滞有关。女性的乳房属足厥阴肝经,通过冲、任、督三脉与子宫相联系,如果肝经发生问题,就会在乳房及子宫上有所反应。而女性最容易发生的与肝经有联系的就是肝郁气滞。所以,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房胀痛,就要以疏肝理气为主。太冲穴是肝经上重要的穴位,有疏肝行气止痛的效果。所以,女性经前乳房胀痛就按这个穴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效果特别好。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肝郁气滞时间过久,就容易发生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以及妇科肿瘤等严重的妇科疾病,到那时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对于经期乳房胀痛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经期乳房胀痛伴有胃中饱胀、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要么量少,要么迟来者,这种情况多半与胃气亏损有关。只有补足胃气,经前才不会乳房胀痛。胃经上的足三里,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最有效的穴位。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以酸胀为度,就能增强胃气,缓解因胃气不足导致的经前乳房胀痛。

天赐天麻,专治乳腺增生

女性朋友不知是否留意过,在心情郁闷、劳累疲倦或是天气骤变时,用手摸一下自己的乳房,会发现在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了肿块,而且摸起来感觉硬硬的,很有韧性,有点像摸橡皮块的感觉。很多人对这种变化往往不以为然,殊不知,这背后正潜藏着乳腺增生症的危险,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做检查。

我们都知道,乳房是人体足阳明胃经经气循行之处,如果摸上去有硬硬的结块,说明足阳明胃经经气循行出了故障。而心情一旦抑郁低落、劳累过度的话,就会使足阳明胃经循行失常。所以,作为女人,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只有心享快乐,才能身享健康。那么,《易经》在抑制肝气、防止郁结方面,又有怎样的妙方呢?天麻就是这一天赐的良药。天麻性味甘平,润而不燥,入肝经,可以平肝息风,对肝风内动引起的乳腺增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法很简单,将天麻贴在直接通向脏腑的肚脐上,用纱布或胶布固定好,药性直入肝脏,肝气得到抑制,乳腺就不会出现增生了。

除了做好这些准备,女性朋友还要多吃新鲜蔬菜,白菜、海带、牛奶都很有益处,不过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以及酒水一定要控制。

另外,还要少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佩戴合适的胸罩,保持规律和谐的性生活,尽量避免做人工流产。

经期腰酸,艾灸“妇科要穴”很灵

女性经期,十人有八人要被腰痛而折磨,虽说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疼痛,但是疼起来,真是苦不堪言。如果腰痛不严重,仅因盆腔充血引起,则无须特殊治疗。缓解这种腰痛的办法,就是用艾条灸两侧的至阴穴。

我们都知道,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后产生的,而与子宫离得最近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只要调整好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运行,就能缓解腰痛。而至阴穴恰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的妇科穴位,所以,艾灸这个穴位,就能更好地调整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的运行,这样子宫的气血运行情况好转了,身体自然也就轻松了。

一般来说,只要有经期腰痛,就用青艾条灸两侧的至阴穴,持续灸1个小时后,腰痛反应就会消失了。其实,至阴穴还不止这个功效,它在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及乳痈、乳房肿块等疾患方面也都有奇效。

最后,还要叮嘱女性朋友,经期一定多吃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如大枣、面条、薏米粥等。如果经期腰痛剧烈的话,不排除患有子宫位置异常、盆腔炎、盆腔肿瘤、盆腔血症等疾病的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切不可贻误病情。

对付慢性盆腔炎,中药外敷有绝招

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已成为女性常见疾病之一,而产后、流产、性生活不洁,以及做过妇科手术的人,更是频频遭受这种病症的侵袭,其根源就在于细菌感染。如果不及早治疗,有可能会造成不孕。

虽说有的患者也采取了措施,但还是会反复发作。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对付这种顽疾的方法,就是用甘草贴右侧足三里,用紫苏贴右侧足临泣,不妨一试。

开始操作之前,先了解一下盆腔炎是如何产生的。盆腔炎的产生与胃气的盈亏,以及盆腔中的湿气、热气过重有关。而中药中的甘草可以补脾益气、调理脾胃虚弱,足三里也是补脾益气的重要穴位,所以盆腔炎患者只需将甘草捣碎,贴在足三里上就好了。

也可以取有清热祛湿效果的紫苏。用同样的方法,贴在胆经上最能除湿祛热的足临泣穴上,坚持每天晚上睡前贴上,早起后揭下就大功告成了。这样既充盈了胃气,又祛除了盆腔中的湿热之气。坚持使用10天左右,慢性盆腔炎就会消失。

治疗慢性盆腔炎,平时不妨多对小腹进行按摩。双手虎口交叉,用掌心对准小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腹部有热感为佳。

此外,女性朋友还要注意以下事项;经期不行房事,经期做好个人卫生;人工流产、分娩及妇科手术后要加强护理;定期检查;少吃腥膻、生冷食物;多吃主食和叶类蔬菜;保持心情愉悦。

卵巢囊肿的大救星——三七花加中封、红花加太溪

提起月经紊乱,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是苦不堪言,不少人对此也不以为然,认为是家常便饭。其实,在这种“家常便饭”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器官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月经紊乱就是常见症状之一。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流通受阻都会累及血海功能,而导致卵巢囊肿,有的还会引起其他妇科病。所以,女性朋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治病一定要先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而卵巢囊肿的病根就在于肾气不足。而且“肝肾同源”,肾气衰竭必然会导致肝气虚弱,进而引起下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卵巢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卵巢组织异常增生,引起卵巢囊肿,甚至癌变。由此可见,要想根除这种祸害,就要本着疏肝、补肾、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的原则。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三七花外敷中卦穴。三七花色青,含有巽木之气,补肝效果最佳。人体右侧的足厥阴肝经上的经穴——中封穴,也是补足肝气的大穴。因此,将三七花贴在中卦穴上,然后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上贴上,早上取下就能直接给肝补气了。

除了三七花和中封穴,红花和太溪穴也是值得一提的“好搭档”。此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又称“回阳九穴之一”,可见,该穴补肾的功效是何其大。红花是纯中药植物,得坎水之气,可以补肾固肾、温阳利水。因此,将红花外敷在太溪穴上,然后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上贴上,早上取下补肾效果很好。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多吃羊肉、鹅肉、鸽肉、虾、枸杞子、韭菜、羊肾、核桃、黑豆、栗子等食物,少吃小米、板栗、土豆、南瓜、饴糖、黄芪以及烧烤食物。

川芎贴膈俞,子宫肌瘤不用愁

根据中医的临床经验来看,子宫肌瘤这种妇科病的病因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结问题,无论你是爱发脾气、暴怒无常的人,还是郁郁寡欢的人都难逃此劫。中医认为,肝脏是女性的先天之本,一个人如果过喜、过悲或是大怒都会影响气机升降而引起肝郁气滞。要知道,气行血才能行,而气滞则血行不畅,血淤胞宫,集结成块就会形成子宫肌瘤。

如果症状不明显,或偶有阴道出血、腹部触到肿块等现象,可用活血化淤的方法处理,“川芎贴膈俞”就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子。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淤的功能;川芎为活血化淤的首选中药。子宫有肌瘤者,只要在临睡前,将捣碎的川芎,外贴在膈俞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早晨取下即可。膈俞的位置也不难找,它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其实,对于子宫肌瘤这种疾病,每位女性都应该抱着防胜于治的思想,比如,经期及产后千万不要同房,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学会调节情绪,不要大怒大悲、多思多虑,尽量做到知足常乐,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