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易经养生全书
1937400000027

第27章 求医不如求己(4)

“三穴鼎力”治崩漏效果最好

崩漏是一种月经病,一般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中医认为,崩漏分青春期崩漏、育龄期和更年期崩漏,下面就从这三种病症来具体讲解各自的治愈之道。

青春期崩漏患者多属天癸初至,先天肾气不足,治疗以补肾为主,调整好月经周期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了。青春期女性经少经闭,或见崩漏,是肾阴虚的主要症状,可以用太溪穴来治疗。此穴是肾经上经气最旺的穴位。足少阴肾经在五行中属水,肾主水,所以刺激太溪穴能够发挥“补水”,也就是滋阴的作用。太溪穴一年四季都可以按揉,时间最好在晚上9~11点,身体阴气最旺的时间段内。

育龄期妇女崩漏多见肝淤血热,治疗以疏肝理气、调补肝肾为原则。我们都知道“肝肾同源”。所以,在这里我们调补肝肾用的是肝经上最值得敬畏的太冲穴,只要刺激太冲穴就能疏肝解郁,治好崩漏。通常,育龄妇女要承担来自家庭、工作多方面的压力,所以生活中经常会有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等情绪,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引起育龄女性崩漏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心病,太冲穴也最有效。因此,我们在这里用太冲穴治这种肝气郁结引起的崩漏再合适不过了。

更年期妇女崩漏多因天癸渐衰,肝肾亏损,或脾肾虚弱等原因引起,治疗应从补益肝肾或健脾益肾入手。这里我们选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处的三阴交。

中医称三阴交是治妇科病的万灵丹,具有双调节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月经量少可按其调理;相反月经量多也可用其调理。对于按揉三阴交的最佳时间,我们选在月经开始前5~6天起,每天按摩1分钟即可。不过孕妇千万不能刺激此穴,以免引起流产。

阴痒难堪,用老中医的不传秘方来消

带下变少,阴部瘙痒,奇痒难忍,感觉好像有小虫子在爬一样,让人心情烦躁。遇到这些难题,西医会告诉你这是阴道炎、宫颈糜烂或其他病症。中医则认为,外阴痒是肝肾发出的急救信号。

肝经过阴器,肾开窍于二阴。如果经过肝经的经气过盛的话,阴部就会觉得热;如果经气不足,就会觉得痒。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不适呢?

人们都知道,“怒伤肝”,如果一个人经常生闷气而得不到发泄时,就会造成肝气郁结,致使肝气通行的道路被堵,时间久了就会化成热。

同时,“肝又克脾”,就是说,肝像木块一样压在脾上,如果木块过重,超出脾的承受能力,脾就会出现故障,这样就无法发挥其运化水湿的功能,于是,湿与热就会狼狈为奸,伤害到影响女性一生健康的任、带两脉。一旦这两条大脉出了问题,就会引起湿热带下病,从而引起阴痒及其他妇科疾病。由此可见,引起阴痒的根在肝经上,只要补足肝经经气才能治本。

补肝经经气,首选蠡沟穴和中极穴。蠡沟穴最擅泄肝经湿热,自然可以治阴痒;中极穴在带脉上,疏通了带脉,阴痒的困惑也就化解了。其实,对于女性来说,这两个要穴就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宝物,是值得每个女人好好善待的。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对待任何疾病,预防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生殖器官最为脆弱的经期、孕期及产后,女性朋友一定要做好私处的保养与护理,特殊时期避免房事、对待私处卫生毫不马虎,而且还要学会调心养性,心安身才安。

艾灸带脉和关元——根治带下病的神术

女人的私处是最娇贵的,特别是女性有了性生活后,阴道相对开放,如果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细菌很容易趁机侵入,稍不留意,就会患上“带下病”。一旦患上这种病,往往会出现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有异常反应,有的还伴有全身或局部的症状。女性朋友千万不要轻视带下病,它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能反映出生殖系统或者泌尿系统是否出了问题。

对付这种疾病,可以用带脉穴和关元穴来治。因为从带下病的病根上看,湿为带下病的主因,也与脾肾功能失常、任带二脉失于固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圣张仲景认为,足少阳胆经上的带脉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可见,照顾好这个穴就是调节了带脉,自然就能治好带下病。其实,此穴还是盆腔炎、附件炎等一切妇科疾病的良药。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它不仅能调理任脉损失,还能调理肝脾肾三经。所以,不管是肝湿热、脾阳虚、肾阳虚,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带下病,只要找到此穴,你自己也能成为神医。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找准这两个穴位后,对其进行艾灸就可以了,不过一定要在肝肾经最旺盛的时候进行,分别在下午3~5点、5~7点这两个时间段,每个穴位各灸3分钟即可。

除了外治,患者还要少吃一些湿热的食物,如芒果、榴莲等。此外,还要注意主食的摄入量,吃得过少会导致脾肺之气升提无为,脾不运湿也会导致湿热带下病的发生;再者就是要保持心情愉快。

温润女人的寒区,让她不再怕冷

一说到怕冷,很多人就会联系到“阳虚”这个词,果真如此吗?

其实,真正阳虚的人非常少,特别是女性。所以,女性一怕冷,不要误认为自己是阳虚,而乱服药。至于怕冷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与受寒、特殊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情绪有关。

对于怕冷的女人来说,手脚就是寒气的盘踞地,要不为什么冰天雪地的时候,有那么多女人还会手脚冰凉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温润女人身体的寒区,赶走潜伏在那里的寒邪,症结才会解开。

人体受寒后,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络最容易潜藏寒气,而左侧的荥穴恰好是盘踞寒气的主管区域。其中,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是足通谷,换句话说,只有把这两块区域打通了,女人就不再怕冷。

当然,要想彻底温润女人的寒区,还得借助有祛寒功效的中药。

这里极力推荐雪莲花、葵花子或葱白。所以,当女性朋友受寒怕冷时,就要分别在这两个穴位上贴上具有祛寒功效的雪莲花、葵花子或葱白,从此以后,就无须担忧怕冷的问题了。

除此以外,女性朋友还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更不能为了靓丽的打扮而给健康减分。正在或是计划节食的女性,也要调节一下,要知道,节食也是怕冷的诱因。这是因为人们不吃或是少吃食物,人体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支配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就会怕冷。值得提醒的是,女性在经期、孕期、产后都比较容易怕冷,此时可以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牡蛎、虾、蛋黄、猪肝、黄豆、黑木耳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而冷饮、梨、西瓜、葡萄等寒凉食物则要敬而远之。

应对妇科病,吃对才是硬道理

提起豆浆、牛奶、骨头汤,女性朋友往往视其为天赐的保健品,果真如此吗?其实,食物本没有错,如果因为吃而造成身体不适,就不值得提倡了。像上面提到的这三种食物,就不适合患有妇科疾病的人多吃。

有一位久治不愈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吃了许多药都不见效,问题的症结是,她经常过量饮用牛奶。在中医的建议下,她停喝牛奶,并依旧服用同样的药,没过几天症状奇迹般地缓解了,直至最后痊愈。

为何在大众眼里的健康食物,到她这里反倒成了疾病的祸根了呢?

《易经》告诉我们,牛奶为坎水之物,而妇科炎症是人体胞宫郁火所致,只有将郁火疏散,炎症才能痊愈。

按理说,牛奶为水,水正好是能灭火,但是,大家要注意这里的火是郁火,而非明火。郁火用水来浇不但不能灭,反而会越来越旺。

这就是那位患者吃了那么多药后,炎症依旧不退的原因所在。其实,不仅仅慢性盆腔炎患者要禁喝牛奶,患有崩漏、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人也应禁喝。

与牛奶特性一样的豆浆和骨头汤也是这个道理。豆浆虽然可以补虚润燥、清肺化痰,是中老年女性不离口的保健品,但是豆浆属于坎水,能够导致火气郁于盆腔,极易引起妇科炎症,因此,有妇科病的人一定要少喝这些常人眼里的好东西。

而最常见的滋补品——骨头汤,虽说适合全家老小饮用,但是骨头汤的特性和牛奶、豆浆一样,因此,患有妇科炎症的女性,还是远离它比较合适。

此外,有妇科炎症的妇女,还应尽可能地少吃鱼、虾,因为鱼、虾也同样属于坎水,吃了以后会把人的气向下引,导致人手脚冰凉,或者引起妇科病。

4.上了年纪,就要享健康福、得长寿命

人上了岁数,不生病就成了最大的心愿和追求,而只有懂得其中智慧,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长寿的人。

手握十全大补丸,慢性疲劳尽扫光

做事情力不从心、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醒、头痛、眼睛疲劳、焦躁、爱发火……仔细留意一下你的现状,有多少与这些描述相符合呢?如果绝大多数都打勾,你可要当心了,你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其实,现代人,尤其是处于家庭结构中间层的年青人,往往要面对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习惯不规律、人际关系复杂等压力,如果长期如此,而又很难解开其中症结,就会产生心理疲劳感。

久而久之,无形的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就会像大山一样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而这些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可以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患上这种病,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如果你的反应还没到去医院接受治疗的程度,不妨试试下面介绍的十全大补丸,相信只要你坚持服用,再配合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一定会看到理想的效果。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十全大补丸,还得先从中医的角度说说慢性疲劳综合征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肝肾亏虚所致。既然肝肾出了问题,治疗上就应以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固本壮元等综合调理方法为原则。而十全大补丸是中医补益气血的良方,对于因过于劳累而导致的种种疑难疾患,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这种药一般药店都有成品出售,又叫十全大补膏,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直接去药店购买就行。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的体质不同,致病原因也会不同,如果服药后感觉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服。如果你没有服用禁忌,并且服后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服用,但是一定要注意调理饮食,并安排好起居生活,这才是更为稳妥的调养之道。

血行风自灭,治湿疹就找血海穴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身体会突然感到奇痒无比,从手掌窜到胳膊,又从胳膊窜到后背。更为痛苦的是,一旦痒起来,手指就会不听使唤,抓过的地方便会留下凸起的小红疙瘩,严重时,像划痕一样,让旁人看了心疼不已。其实,这种症状属于典型的皮肤病——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是风热之邪所致,对于健康体质的人来说,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骄阳似火或是冷风飕飕的户外时,也许身体不会出现强烈的反应,但是对于身体抵抗力相对差的人来说,这种来自外界的攻击就会转为一种邪气而侵入机体,于是,他们的身体上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症状。当然,症状轻重也与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也就是与我们常说的免疫系统的强弱有关。

中医根治这种顽疾的方法就是疏通血液。要知道,血行风自灭,只有把身体的血液系统激活了,潜伏在血液里的邪气才会被赶走。

在激活血液方面,有一个特别见效的穴位就是血海穴,此穴功效正如名字一样,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其位置很好找,用手掌心盖住膝盖骨(左掌按右膝,右掌按左膝),五指向上翘,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指端正对处即是。患有湿疹的朋友不妨每天晚上按一按。血海穴不仅能治湿疹,对于常见的皮肤瘙痒等皮肤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与此同时,还要吃些具有疏风、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绿豆、冬瓜、西瓜、山药、黄瓜、番茄等食物只要双管齐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摆脱湿疹的困扰了。

对于湿疹这种来袭突然,又反复无常的疾病,最稳妥的对策就是做好护理工作。比如说,少吃鱼虾、海鲜等挥发性食物;做好过敏原的防护工作,像花粉、日光、温度、湿度这些都要划入范围。同时,还要少接触各种动物皮毛、皮屑以及化妆品、洗涤用品、化学纤维等各种化学物质。

神穴配神药,脂肪肝不足惧

提起脂肪肝,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专属富人的肥胖病,其实,中医理论告诉我们,脂肪肝的根本病因在于肝脏本身的元气不足了,以至于维持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它与人的胖瘦没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如果身体处于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性功能减退等状态时,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及早去医院做检查,避免患上难缠的脂肪肝。

既然脂肪肝是由肝脏元气不足而引起,治疗就要以调理肝脏功能为主。而太冲穴就是上天赐给脂肪肝患者的神穴。此穴是肝脏元气的聚集地,只要找到它,补肝气就不用愁了。有了大补肝脏元气的神穴,还得找到与其“相配”的神药,桑葚子就有这样的神效。桑葚子得巽木之气,是滋补肝肾、收敛肝之元气的最佳选择。将桑葚子捣碎,外敷在太冲穴上,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晚贴早揭,很快肝气就能补上来。轻度脂肪肝患者用上面的这个方法,只要2~3个月病情就会有所好转。

除了太冲穴和桑葚,给大家推荐一款适合脂肪肝患者吃的山楂荷叶粥:山楂、陈皮各5克,荷叶2克,竹茹3克,小米50克。将山楂、荷叶、竹茹、陈皮加水煎煮后,取汁,加小米煮成粥即可。每周使用1~2次。适用于思睡乏力、形体肥胖、痰湿型的脂肪肝患者食用。痰湿困阻表现为形体肥胖,胸胁隐痛,思睡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宜祛湿化痰,疏肝健脾。

除了这两个好搭档,脂肪肝患者还要好好安排一下你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比如,经常熬夜容易损伤肝气,那就要学会休息放松;总爱生闷气,那就要经常让自己保持一张笑脸;习惯胡吃海喝,就要常安排一桌清淡爽口又营养均衡的饭菜。总之,只要你平时善待自己,健康就会与你长相随。

孝敬脾脏,对付糖尿病的大药

在和糖尿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很清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可是有的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总是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其实,只要了解病根,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糖尿病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正常升化气血时,肌肉才有所养,反之肌肉就会失养。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其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体力下降、不耐疲劳、肢软乏力等现象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