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9节 庞兹的骗局
庞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资本运作阶段。他销售的不是具体产品,而是金融创意。
追问与思索
1920年7月24日,《波士顿邮报》登出了一条消息:“三个月内让你的金钱翻一倍,庞兹在45天内付给投资者50%的利息——吸引了数千名投资者,国际代金券的交易利用低汇率获得利润。”
在如此优厚的利润面前,人们毫不犹豫地蜂拥而至。当庞兹利用第二批投资者的钱支付了第一批投资者的利息之后,“第一批投资者获利丰厚”的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于是,波士顿的人们都争着将自己的钱交给庞兹。
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庞兹的个人财富也很快达到了千万美元的级别。庞兹高兴地给妻子买名贵的礼物,把母亲接到身边共享富贵。一个令人炫目的金融传奇诞生了。
但是一年后东窗事发,那时的庞兹一共吸收了约800万美元——在当时足可以导致一家银行崩溃的资产。事实上,最初庞兹的手中只有价值61美元的邮政代金券。
庞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波士顿大学的学者米切尔?朱可夫为什么称他为“一个金融奇才”、“一个伟大的骗子”?
镜头回放
1882年,查尔斯?庞兹出生于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庞兹的母亲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能飞黄腾达,重振家族的荣耀。庞兹带着母亲的期盼与所谓的贵族精神,进入了古老的罗马大学。可惜,奢侈的生活很快就使他沦为一个穷困潦倒的花花公子,并且最终断送了学业。
离开学校的庞兹怀揣200美元,只身来到美国。可是,在这个充满梦想和金钱的社会,庞兹并不如意,从杂货店伙计、路边推销员到洗盘子的小工,庞兹都做过,甚至还因付不起房租而睡在路边的公园里。
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一个梦想等同于金钱的时代。庞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资本运作的阶段,将他的财富创意当做一种融资的工具,他销售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金融产品。当然,开始时,庞兹并没有想过要诈骗。他像所有怀揣美国梦的青年一样,渴望用诱人的条件吸纳资金,然后作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
当时国际邮政代金券之间的利率差价给庞兹的金钱梦带来了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利率波动很大。然而,国际邮政货币体系依据的却是罗马条约,邮价与各缔约国货币之间的利率是固定的。这样,在西班牙购买回邮政代金券在波士顿兑换,将有10%的利润。但是,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回邮政代金券无法变现;同时,各邮政缔约国总共发行的代金券数量有限,并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的可能。
庞兹也知道邮政代金券购买和变现的困难,但他天性乐观、富于冒险,他相信这些操作细节可以推到明天再解决。但是,随着整个波士顿都卷入了他的投资计划,庞兹发现国际代金券的数量很少,根本不可能支持大量的资金套利,他的投资计划面临着无法收场的窘境,致使他最后不得不走上诈骗的道路,企图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来偿还以前的债务和进行新的投资。遗憾的是,在政府的调查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庞兹还站在桌子上给孩子们表演杂耍。但是,就像所有的金字塔式集资计划一样,庞兹的资金王国仅仅支撑了一年就轰然倒塌。
法庭上,庞兹将一张字条递给了旁边的记者,上面写道:“世间的一切荣誉就此成为过眼烟云。”他被判处了9年徒刑,刑满后被驱逐出美国。1949年,庞兹穷困潦倒,病死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医院里。
假如将骗子当做一种行业,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有高下之分,就像米开朗琪罗和普通石匠一样。同样是骗子,虽然他们最后的结局基本上都是身败名裂,但能够达到庞兹的高度,则不得不归于天赋。一切浮华都仿佛过眼烟云,但是,有一样东西庞兹从来不曾失去,那就是被他称为“一位美国美人,我的罗斯”的妻子对他的爱。
1917年,一文不名的庞兹与有着一双活泼黑眼睛和一头浓密卷发的罗斯一见钟情。几天后,他们幸福地举行了简单的结婚。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罗斯勤俭持家,与庞兹过着清贫的日子。在庞兹发迹的时候,罗斯始终保持着理智。她总提醒丈夫说:“金钱越多,自由越少。”在骗局败露、庞兹身陷囹圄的时候,罗斯仍然不离不弃,定期去监狱看望丈夫,在家中照顾年迈的婆婆……庞兹出狱,她陪着穷困潦倒的他,一直到老。只要罗斯在身边,庞兹就永远保持着笑容,她永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局中悟
中国股市上的一部分投机活动与庞兹游戏很相似。股市的上涨需要上市公司的业绩来支撑,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完全相称。在股市中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中,也许有人会认为自己是站在西墙这头,因此总能在泡沫破灭之前收回成本。这样的心态让整个股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庞兹圈”。当最后泡沫毫无预兆地突然破灭时,倒下的西墙和东墙下就会“陈尸累累”。在法律尚不完善、社会监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不时地回顾一下“庞兹的骗局”,以此警醒自己发昏的头脑。
至于庞兹本人,他是一个骗子,是一个坏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善良的人,拥有真爱的人……无疑他的人生是不平凡的,是充满了传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