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199100000029

第29章 投降主义的牺牲品

第6章第5节 投降主义的牺牲品

付水东流

南宋在战场上的局面得到了扭转,但在投降派眼里,岳飞已经在触动投降派的底线了。如果说岳飞的死不是宋高宗的意思,那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只是秦桧的一相情愿,那么岳飞死后秦桧好景也不长,但事实不是这样。岳飞的死显然经过宋高宗的御笔亲批。很重要的一点,前方的战局威胁到宋高宗的处境了,他十分尴尬。“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目标实现在望,南宋子民也是欣喜万分,但这个时候最不安的其实不是金国,而是宋高宗。为什么?在他看来,岳飞的下一步战果将成为他皇帝命的极大威胁,迎回二圣,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他哥哥,他还好意思继续把皇帝当下去吗?二圣又将做何处置?难道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果实却成就了自己的下台?宋高宗岂能甘心岳飞破坏他的好事,宁可自己当个偏安称臣的皇帝,也不要轻易就交出坐热了的龙椅。然而他也太小看金国的胃口和高估自己的实力了。没有了忠君将士在前线的浴血奋战,他又怎能安坐?

秦桧呢?一个金国安插在南宋的高级间谍。宋高宗既有此意,何不顺水推舟,一来不易被看出破绽,二来又继续朝既定计划前进了一步,将来的荣华富贵就在前面招手,一石二鸟的好事哪能错过。秦桧和宋高宗尽管目标不一样,但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打到主战派,拿岳飞开刀。有了秦桧,宋高宗也有了命令的执行者,当然也有了将来的替死鬼。

因此,在抗战派和投降派的斗争中,投降派逐渐抬头,由此催生了“十二道金牌”,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绍兴八年七月十八日,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写了一封奏章反对班师,向皇帝陈述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直言“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希望再考虑一下。然而攻克朱仙镇不久,一天之内收到的十二道用金字牌班师诏彻底打消了岳飞的期盼。班师诏措辞严厉,没有给岳飞任何探讨商量的余地,命令岳家军必须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则必须朝见皇帝。

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然泣下,慨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但又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于马前哭诉挽留,岳飞无奈,决定留军五日,以便当地百姓顺利南迁。

在己方处于有利的局势下,辛辛苦苦打回来的江山却一朝拱手相让,着实少见,不能不让人怀疑决策者的意图。宋高宗在接到岳飞郾城大捷的战报后,尤其是接到岳飞反对班师的上奏后,又命令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从“行在”临安府开赴淮南西路北上待命,并发手诏,改令岳飞“且留京西,伺贼意向,为牵制之势”。这种战胜后不乘胜出击反而班师,但也竭力牵制金国的奇特举动,用“高宗生母韦氏当时作为事实上的人质被金国囚禁待释”为由尚有可理解之地。但把岳飞召回临安,军队退守,让出国土,事情就远非那么简单,此时等待他的不是犒赏,是一场阴谋。十二道金牌既不是慰劳三军的承诺,也不是鼓舞士气的壮行酒,而是悲剧的上演。

岳飞走后,前方金兵卷土重来,中原再遭铁骑横扫,局势急转直下。当他听到前线传来的宋军败讯时,只能长叹:“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加之前线将领张浚 、杨沂中、刘光世等,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有岳飞在《小重山》的慨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一心忧国,却孤立无援。

第四次北伐非正常性的主动失败,也预示着一场暴风骤雨即将到来,岳飞从此告别战场。

风波亭忠魂长在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网。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定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除夕之夜,一代名将岳飞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内被害。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一代忠臣良将含冤而死,昭示着南宋内部投降派对主战派的决定性胜利,这样的胜利莫不是王朝的悲哀。岳飞被害是投降派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作为投降主义的牺牲品祭奠了历史的转折。赵构与秦桧没有把将士的浴血奋战当成重振山河的希望,相反,他们用奴颜婢膝乞求外虏的悲悯,有君如此,有相如此,良将何能长在,国何能不亡?

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残害岳飞,和事实、和老百姓开了一个谁也开不起的历史玩笑。大敌当前,不思合力退敌,却以拜倒于权钱的诱惑,外通金兵,内害忠良,出卖国家,不顾南宋子民的生死安危。秦桧害国害民的卑劣反过来凸显了岳飞忠贞报国的伟大。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将长跪在历史的奸佞阶上,无颜正视栖霞岭的忠魂。

岳飞被害的消息传出后,天下人无不为之痛哭流泪,临安人民悲苦万分,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表示对高宗和秦桧迫害忠良的强烈怨恨。有诗如下:“经略中原二十秋,功多过少未全酬;丹心似石凭谁诉?空有游魂遍九州!”“强金扰扰我提兵,血战中原恨未平,大厦已斜支一木,岂期长脚误苍生!”

为岳飞平反的民族正气逐步显露,这股正气,可以被邪气、恶势力压制一时,但终不能压制一世。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岳飞的一生是为南宋朝廷卖命转战沙场,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同时又屡战屡胜、屡建奇功的忠臣、功臣,他使侵略者闻风丧胆;这样的忠臣、功臣,没有战倒在敌军的刀枪下,而是冤屈惨死在自己一生忠贞不渝的君王荒唐颠倒黑白的刀口之下,真让后人解读后不胜叹息!

岳飞的数次北伐,成功地扭转了当时的战局,与金兵主力的决战更让金兵元气大伤,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南宋的紧张局势,在国家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化解了国家和民族的重大灾难。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使南宋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他的作用在被害之后明显得到印证。尽管南宋没有在岳飞被害后很快走向灭亡,尽管南宋最终不是为金兵所灭,但试问:岳飞之后的南宋何曾出现过大破敌兵,直抵中原,收复东京的壮举?何曾出现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帅才?南宋何曾再从颓势中走出来?历史难以假设,我们无法想象岳飞重新站在抗敌前线的情形,但害死岳飞无疑加速了南宋亡国的脚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岳飞影响了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