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500000047

第47章 杜甫

第3章第13节杜甫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二十岁起漫游吴越

、齐鲁等地,过着“裘马颇清狂”的生活。他受家庭熏陶和儒家思想影响,有志于“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走“达则兼善天下”的道路,但他35岁到长安应试落选,因守长安十

年,经过多次奔走献赋,才得到右卫率府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杜甫将家小安置在姜村

。只身投奔唐肃宗所在地,不幸被叛军俘获,冒险逃脱之后,终于“麻鞋见天子”,授任为

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故亦称为杜工部。不久因言事触怒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

来他弃官举家西去,经秦州、同谷到达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安居下来。由

于成都战乱,他又迁离成都,晚年漂泊在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大历五年(770)病死在一

条破船上。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

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

、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

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

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

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讃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

史叛军

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

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

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

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

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

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

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

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

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

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

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

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

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

情,必然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

笥训氖闱槭校参薏簧缸哦宰婀⒍匀嗣竦纳詈窀星椤W苤鸥Φ氖翘频酃墒?

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

,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

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综观杜甫现存的1 400多首诗歌,不仅在内容方面博大精深,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千汇

万状,兼古人而有之”。他能驾驭当时所有的各种诗体,并创造性发挥了这些诗体的功能,

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对于晚唐以后众多诗人和诗歌流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后代推崇

杜甫为“诗圣”。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

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

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

“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

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

、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比较而言,李白的诗天然涌发、飘逸而不可摹仿;杜甫的诗则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以为

人典则。就这一点来说,杜诗对后人的影响比李白要大。

杜甫的诗歌类型众多、风格也富于变化。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他的五、七言律

诗和五、七言古体诗,在唐代都是第一流的。七言绝句虽不如李白、王昌龄那样杰出,但也

有自成一家的特色。只有五绝,数量较少,成就亦稍为逊色。在杜甫的诗歌中,有几种类型

特别具有独创性,也最能够代表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一类是以《兵车行》、《丽人行》、

“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这一类诗实际是古代

乐府民歌的流变,但杜甫打破惯例,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根据所叙事实命名),

这样就更能够反映现实,更富于生活气息。这一创造,直接导引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

的“新乐府”运动。

杜甫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毫不隐讳地宣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

水如海势聊短述》)他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可以说,杜甫把中国古典诗歌语

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句式

、词汇并不特别,但由于写得准确有力,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如《羌村》中“妻孥怪我在

”,读起来是很平常的句子,但它刻画出妻子见丈夫仍在人世、刹那间竟感到奇怪的神情,

成为惊心动魄的一笔。另一种情况就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

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写景诗句,常把表示色彩的字放在开头,然后用一个动词

引入实物,像“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等。这样写来,既醒目又能表现出

情感的流动。古人炼字,有“诗眼”之说,即一句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警醒,使全句皆活。杜

甫这方面的长处尤其为人钦服,赞为一字之下,后人无法更易。像“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

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的“乱”和“悬”,“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的“垂”与“涌”,“万姓疮痍合,群山嗜欲肥”(《送卢

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的“合”与“肥”等,不胜枚举。至若《秋兴

》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动词“开”和“系”都关联两项事物,更是精

巧绝伦。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

公认的,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表》)。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

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