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500000065

第65章 郁达夫

第3章第31节郁达夫

郁达夫的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

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

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

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

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

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

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

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

《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

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

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

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

,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

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他的海外蒙难成了震动中国文坛的要闻。与他同垒战斗过的郭

沫若说:“郁达夫是完成了一个有光辉的特异的人格的人。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

的卑己自牧,被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郁达夫的创作

郁达夫早年作品如《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怀乡病者》、《风铃》等,均

写留日学生的生活片断,着重表现其内心的悒郁、苦闷,体现着他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

的自叙传”的主张;即如《采石矶》中所写的清代诗人黄仲则,实际上也都含有作者自我寄

托的成分。在表达个人对社会的愤懑方面,郁达夫这些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郭沫若

的强烈反抗,而是一种带点灰色、感伤的调子——仿佛是一些不甘沉沦却又无力挣扎者发

出的呼喊,或者是一些穷愁潦倒、孤独愤世者的颂诉和叹息。郁达夫作品的这种特色,正代

表了创造社一部分成员的倾向。

《沉沦》

他的第一个小说集是《沉沦》,这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它无情地轰击了封建礼教这座禁

人性的巴士底监狱。它把一个弱国子民的七情六欲受压抑的情形公之于世,使小说以矫枉过

正的方式突破了世代沿袭的儒教伦理禁区。它以一个无家可归的漂泊灵魂,呼出了渴慕祖国

富强的声音,凄楚动人。小说描写了一个留日学生由于异族的压迫和社会的冷遇所造成的精

神上的极度的痛苦。这种被歧视的痛苦和弱国人民的自卑感,构成了主人公苦闷而又复杂的

心理状态。由于作者沾染了资本主义没落期的颓废主义的影响,使这一人物的思想行为蒙上

了一层极不健康的色彩。最后,他因为忍受不了精神上的痛苦,终于走上自杀的道路。在投

海前遥望着故国天空的明星,他喊出了自己的苦痛和期望:“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

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 髌分弧K某晒υ谟诒冉险?

实地描写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女工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矛

盾。17岁的烟厂女工陈二妹每天要给厂主做十个钟头的工,还要受到厂主的其他盘剥和管理

人的侮辱,因此,她憎恶剥削阶级,在无力反抗的情况下,只有以劝人不要吸这个厂出品的

烟来表达自己的愤恨。陈二妹由于自己深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对生计艰难的失业知识分

子也表现了深切的关怀和同情。而且通过这关怀和同情,展示了劳动人民的高尚的品格和爱

憎分明的感情。作者以很大的热情描绘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他的小说在表现女工陈二妹

的感情色彩时,还带有不少知识分子的气味,在描写“我”这个失业的知识分子与女工陈二

妹之间的友谊时给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但可贵的是,作者歌颂了女工善良美

好的心灵,突出了她在苦难深重的情况下坚韧的意志和朴素的反抗精神,以此反衬并批判了

知识分子的软弱和灰色情调。

《薄奠》写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拉洋车的劳动者,他被生活的重担

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他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拼命劳动,能挣到一辆洋车,从而摆脱洋车主的

压榨。他的这种希望反映了和他有类似遭遇的劳动者的普遍要求,可是在他背脊被压弯的情

况下也还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作品中那个怀着强烈同情却又无能为力的“我”,只能以纸

糊的洋车来表示“薄奠”,这更增染了作品的悲痛感人的气氛,使它成为一篇饱含着血泪与

愤怒的对旧社会的控诉书。

这两篇小说表明作者在题材上突破了他以往创作的范围,开辟了一个新的方面。郁达夫悲痛

地反映了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对他们表示了诚挚的同情,同时也坦率地表白了自己在

生活方式上、思想感情上与劳动人民之间所存在的距离。在艺术上,这些短篇抒情气氛浓重

,文笔圆熟,结构都较为完整,已经克服了早年自叙体小说中松散拖沓的毛病。它们是初期

新文学的优秀作品。

《出奔》是他最后的一个短篇,写于1935年。它描绘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在垂死

挣扎中对革命的破坏,表现了地主阶级阴险、刻薄、残酷的阶级本性,揭示了农民与地主、

革命与反革命的尖锐矛盾。它是作者创作上一个可喜的进展。但其中钱时英这一人物的性格

不够统一,他放火烧地主的房子,这可以说是作者的愿望,却不是主人公的必然行为。

作家在后期还写过数量较多的小品随笔,它们“充分的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

,在动乱的社会里的苦闷心怀”。《断残集》中的“琐言猥说”,议论时事,多所讽喻,战

斗性较强。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寄情山水,以清婉胜,但也时露愤激之音。郁达夫散

文在表达真挚、沉痛的感情时,往往还插入一些旧诗,以补充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

抒发的情愫,使文章显得跌宕多姿,更富感情色彩。如“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水明楼日

记》(《忏余集》)中,录《过岳坟有感时事》一律,其中有“北地小儿耽逸乐,南朝天子爱

风流”之句,讽刺蒋介石王朝,借古喻今,感慨百端。这种爱国主义诗句也散见于《屐痕处

处》中。《钓台的春昼》本是一篇美丽的游记,夜探桐君,朝发富春,沿途山光水色,写来

十分动人。戟刺时事,兼披中怀,这本是郁达夫诗文的特点。但他也有一些旧诗只是写景写

情,以与游记的文字相辅相成,读来清新之气扑人。就艺术表现而言,这些旧诗在散文中不

但是有机而和谐的部分,而且往往是感情最浓烈的部分。它们有助于使他的散文像小说一样

表现出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从精神状态上说,郁达夫始终保持了“五四”知识分子和许多特色,“他永远忠实于‘五四

’,没有背叛过‘五四’”,这是他的长处。但他缺少投身于革命的激流,站到时代最前列

的勇气,思想水平大体上停顿在“五四”阶段,这又是他的短处。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

个同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对革命、对人生的态度全部诚恳地反映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他

的作品虽然没有杰出的价值,却有着鲜明的特色,对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