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2050900000007

第7章 资产负债表就是这样恶化的(3)

房价的下跌对那些仍在供楼的人来讲冲击巨大,在他们面前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尴尬而有趣的局面:他们要为已经不值钱的房子支付巨额的贷款。那些在泡沫最为严重时期购买房子的人,不管是否支付了20%的首付,最终都将持有负资产,即房屋的价值不够偿还抵押贷款;而持有负资产的房主不论背景如何,都是最容易违约的一个群体。“房子现在的价格仅仅不过七八万美元而已,我为什么还要偿还那30万美元的房贷呢?”他们觉得继续还贷毫无道理。即使他们还有能力还这些房贷,但一番计算下来,他们会发现即使失去了房屋,在经济上也比偿还抵押贷款远为有利。于是,这些房主会倾向于弃房而去。断供潮进一步恶化,更多的房屋被房贷公司收回,市场上有待出售的房子越来越多,房价的自然跳水也就越发厉害。

当人们认识到房市崩溃的严重性时,贷款机构以及购买了住房贷款抵押证券的投资者都已损失惨重。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当属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2008年年初,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债务抵押债券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投资基金,因此随着房价的下跌,那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次贷危机让美国股市草木皆兵,接二连三的消极消息又让美国股市经历了大幅调整。此外,受美联储降息和美国经济悲观预期的影响,美元持续走低,美元加权指数连续冲破30年来最低点。更为严重的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为降低风险,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甚至贮藏资本。这样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甚至借贷停止。这时,不仅那些过度激进的金融机构承受巨大损失,就连那些健康的金融机构、企业和消费者也遭遇了流动性困难,以至于若不低价处置他们所持的资产就无法偿付相应的债务。而投资者通过“去杠杆化”的形式抛售资产,使资产价格进一步下挫。由此,危机从金融部门开始向经济的其他部门蔓延,破坏了商业活动,造成大规模失业。更糟糕的是,这一危机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鉴于美国与其货币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美国的麻烦最终演化成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危机。

这次的危机主要出自银行部门。尽管美联储释放了大量基础货币,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但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加上过多的不良贷款又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银行不得不减少放贷以恢复资本充足率。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意识到,伴随着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而来的是总需求的急剧下降,作为回应,欧美政府开始大幅扩大自身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居民和企业部门提供经济刺激来减轻财富缩水的冲击,控制去杠杆化的速度。

于是,私人部门的资产损失完全社会化了,也就是说私人负债转移到了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持续刺激的结果是,私人部门的债务危机全面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

债务泡沫寻因

在本章的第一节,我们就密西西比泡沫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是,泡沫化是以债务起始,以制造出更大债务而告终的过程。就这一点,事实上今天的欧美经济亦是如此。当初,波旁王朝之所以授权约翰“劳制造一场大泡沫,旨在解决路易十四所遗留下来的那笔20亿里弗尔债务。那么,格林斯潘们一场接一场地制造泡沫,其意图何在呢?

战争的代价

在古代,一国债务的积欠往往与统治者的穷奢极侈有莫大关系,如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据说这位皇帝一年的开销就相当于法国全年税收的一半。

比欧洲这位皇帝更为荒唐的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隋炀帝。为粉饰太平,在外国使节入朝朝拜之际,隋炀帝下圣旨把首都长安大街小巷的树都用绸缎缠上,打扮得珠光宝气、富丽堂皇,国库也就这样被耗尽了。

造成一国债务恶化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统治者们为其统治欲或求利欲,往往不惜发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还是这位隋炀帝,仅为证明自己所统治国家的富足与强大,就不惜对高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结果是军费激增、财政拮据。为解决战争经费,他又横征暴敛,结果是民变在即;为镇压人民的起义,他又不得不支出一笔庞大的军费。整个社会也就逐步步入一种恶性循环中,直至国破家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也有很多东西却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为之改变,譬如制造债务的这两条根子,事实上它们已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社会了。

在西方,虽然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统治者的奢侈现象,但另外一条根子——战争,始终没有被拔出。

在冷战时期,包括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军费总额约5万亿美元。虽然最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似乎闲不下来。在这以后它先是对侵略了科威特的伊拉克施以颜色,然后是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的袭击给了美国绝好的机会。在数小时后,时任总统的乔治“布什宣布美国将进行一场新的反恐战争。

尽管债务是所有问题综合产生的,但正如研究全球安全局势的独立智库——牛津研究组织所认为的,联邦开支和赤字大增是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同时发生的。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2000年美国有财政盈余2360亿美元。但自从乔治“布什上台后,情况遽然间发生转变——联邦支出随即扩大。到2001财政年度,对阿战争让美国原有的盈余迅速减少到1200亿美元。而在2003年对伊拉克开战之后,联邦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这种额外开支使美国的债务猛增到2002年的1500亿美元。而后,随着战争的扩大和深入,债务数字也日益增加。

美国布朗大学瓦特森国际研究所,于2011年6月29日发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报告。这份由20多位专家学者完成的、名为《战争的代价》的报告指出,从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10年间的战争开支在2.3万亿到2.7万亿美元之间。而战争还没结束,加上对退伍和伤残老兵长期的抚恤福利金等,战争开销还将飙升。这还没包括1万亿美元将到期需要支付的利息和无法明确计算的开销。到2010年已有55万人向美国退伍老兵部申领残疾福利;预期今后40年向退伍老兵支付的各种福利将在5890亿美元到9340亿美元之间。报告称,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在巴基斯坦对付“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战斗,累计开销将在3.67万亿到4.44万亿美元之间。取其中值,亦即4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战争所制造的债务占到了美国公共债务总额15万亿的近30%,这一数据也约等于美国2个财政年度的全部财政收入。

也许有细心的读者要质疑,美国今天所面临的债务困局,“战争说”或许成立,但这一观点在欧洲和日本怕是不成立吧?是的,包括日本和英国等在内的国家虽然被美国裹挟着而不得不参与到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中,但其参与的规模显然要小于美国。更何况德国、法国的一贯主张是坚定地反对对伊拉克动武。如果将其今日所面临的债务危机也归因于战争,显然是不恰当,甚至是滑稽可笑的。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今日欧洲和日本的债务危机的呢?与战争不同,这个因素是伴随着凯恩斯主义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高福利。

高福利的代价

过去十多年来,希腊人已习惯了一种令美国人都羡慕嫉妒的舒适生活。在这个爱琴海畔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里,人们舒适地生活着。《法治周末》的报道很诗意:“这个国家的公民们通常吃晚饭的时间是晚上9点,各种社交活动也多是在这个时段进行。有人形容希腊人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上午上一会儿班,下午小睡一会儿,晚上狂欢一夜。希腊公务员的福利更是令人艳羡。在希腊,仅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数量就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0%。希腊公务员上班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2点,下午2点一过,不要说行政机关,就连银行都大门紧闭。公务员每个月可以获得介于5至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甚至连准时上班都会获得额外奖金。希腊法律还允许公务员在过了40岁之后就退休并领取退休金。”

然而这种悠闲幸福的生活,希腊人仅靠自己的钱已无法维系,于是他们开始借钱,不断地借钱。也正是这种惬意的生活,决定了希腊财政多年超支,直至酿成今日的债务危机。

棘手的是,希腊的福利并不是孤立的个案,这种高福利不仅仅局限于希腊。以《华氏911》(Fahrenheit9/11)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着名导演迈克“摩尔,在2007年推出一部片名为《医疗内幕》(Sicko)的纪录片,以此来批判美国的市场化医疗服务体制,赞美欧式全民公费医疗体系。为表现全民免费医疗的优越性,摩尔不辞辛劳地从美国跑到欧洲。欧洲人惬意的生活,让摩尔无比羡慕。

当摩尔在英国、法国分别询问医生、病人看病是否需要花钱时,惹来的是一阵阵的嘲笑和不可思议。“我们看病不交钱,吃药不交钱!在英国,穷人去医院不仅全部免费,甚至连路费都可以报销!”英国人这样自豪地告诉他;而在法国,政府考虑的更是无微不至:对于刚生完孩子的女人,考虑到有些人请不起保姆或钟点工,于是政府派专人去她家帮她洗衣做饭!

英国人和法国人没有欺骗这位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中年胖子。在英国,大部分的药品是免费的,而且儿童、孕妇、一年期的哺乳妇女、60岁以上老人、低收入者和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人群一律享受免费医疗。这就是有名的“NHS”,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该系统最早建立于战后的1948年。依赖于该体系,每个在英国有居住权的人都能够享受免费的医疗权利。而支持NHS的资金,82%是由政府财政拨款,12.2%出自国民保险税,其余部分来自社会及慈善机构的捐款和其他收入。

免费医疗是好,但问题是这套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一方面,医疗网点的覆盖率不断提高,更多的专科治疗技术被引入;但另一方面是后续的经费严重不足,因经费不足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发突出。免费固然好,但NHS体系设施陈旧、手术等候时间有时长达几个月,这也是公认的事实。2007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标题就是《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全民福利,进退两难》。可以说,困扰今日英国的债务问题,NHS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