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2053200000026

第26章

这里使用的“关注”一词只是表明中国政府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表达自己支持哪方、反对哪方的观点,因而使自己在调解冲突中占有主动权。

避而不答。即采用巧妙方式,拒绝或回避回答对方的提问。例如:

王光英受命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当时,一位香港记者向他提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这次来香港办公司您带来多少钱?”看来,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或否定都不妥,钱的数字说多了说少了都会给人钻空子。王光英见问话的是位女记者,急中生智,说道:“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一句妙答,既使自己避免了尴尬,也不至于使对方难堪。

类比回答。即通过类比或比喻的方法答问。例如:

在某公司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听说你们公司负债累累,借了2000万港元?”该公司的总裁听后哈哈大笑,回答记者说:“我的一位竞争对手说我已借了4000万港元,不久我的公司就会倒闭。你听到了吗?”在这里,总裁不就事论事,而是用一位竞争对手的明显是不怀好意的话作为类比,含蓄地暗示了记者所听说的不过是无稽之谈,从而否定了记者提出的问题。用这种类比或比喻的方式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更形象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119、活动主持人的说话技巧

避免冷场活跃气氛是活动主持人的一大杀手锏。

在日常交往中,各种会议、宴会、典礼、仪式等都需要有人主持、有人组织,主持人的作用非同小可。他们不但要负责整个活动的编排,而且要起到上串下接,穿针引线,沟通听众、观众的作用,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懂得说话的技巧。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应注意三点:

(1)不死板,不程式化

所谓不死板,不程式化,就是说主持人在主持每一次活动的时候,都应注意研究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参与者的特点,因人因事的不同来组织语言。如主持青年人的活动,语言应当深入浅出明快,充满朝气,哲理性强,寓意深刻;主持老年人的活动,则要求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姿态大方稳重,语气温和亲切,语言庄重质朴;主持文艺节目,应当热烈、欢快;主持会议应该严肃、庄重等等。

不程式化还体现在开场白不能死板、机械、千篇一律。比如:“现在开会,请××同志讲话。”“舞会(宴会、晚会)现在开始。”这就落入俗套了。开场白要因境制宜,作灵活的设计。如设计会议开场白,就要自问三条:能安定听众情绪,形成专心听讲的气氛吗?能恰当地介绍发言的内容、发言人的身份进而吸引听众吗?形式新颖、不落俗套吗?符合这三条,开场白的效果肯定是好的,而良好的开场往往是一次活动成功的起点。

一场活动结束后,结束语也应避免俗套。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会说:“××同志的讲话很重要,要认真领会好好学习。”或“感谢××同志百忙之中光临我厂(我单位)。”等。这类枯燥的套话、客气话已成为令人厌烦的、毫无真情实感、缺乏新意的陈词滥调。作为一名好主持人,不应按这样的程式语言来主持活动,而应有自己的特色。

(2)巧于连接

主持一场活动,主持人起得正是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把整个活动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持人用连接语不外乎承上启下:肯定前面的,画龙点睛;呼应后面的,渲染蓄势。运用连接语连接时,方法多样,可以顺带,可以反推,可以借言,可以直说,也可以设疑和答问。总之,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一种模式,呆板地“下一个节目是——”,“下一位讲话的是……”而应以别开生面、恰到好处为原则。

同时,会议主持人要善于引导与会者积极发言。引导的方法很多,可采用点将法、激将法或提问法等。适时、适度地提问,可以调动与会者的答疑兴趣。不论采用什么方法,主持人都应积极主动地使会议顺利进行,而不致于出现冷场的局面。

(3)应变有术

主持一场活动,难免会遇到麻烦或变故,对此,主持人应设法加以应付。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如何应付“冷场”。

在某些场合,如会议,主持人常常会碰到“冷场”现象。“冷场”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或是与会者对会议主题内容不熟悉,或因为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有人生性胆怯,不习惯公众场合的发言或表演。此时,主持人要注意分析“冷场”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打破僵局。除了运用前面所讲的点将、激将、提问的方法外,主持人还可以自己做示范,自己带头先讲,以启发他人,抛砖引玉。另外,反复重复强调会议的主题、意义,消除听众的各种顾虑,也是激发勇气,扫除障碍,打破僵局的好办法。

如何应付“变故”。

在活动主持过程中,最能体现主持人机智灵活的是处理各种各样的变故。如在某次企业内部的联谊晚会上,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变故,因主持人的巧妙应付,才避免了尴尬的局面。当时,主持人在报节目时,产生了小小的疏漏,他把妻子的名字说成是丈夫的,而把丈夫的名字说成是妻子的,引起台下哄堂大笑。但主持人并没有只说一句“对不起”就敷衍了事,而是加进了一句:“我之所以讲错,是因为这两个名字经常出现在一起,这对夫妻太恩爱了,我们愿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夫妻都能像他们那样,恩恩爱爱,美满和睦。”主持人的机智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如何应付“偏题”。

讨论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其他一些会议,常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如新闻发布会上,有些记者的提问离题太远,超越了中心议题等。遇到这种情况,主持人应正确把握会议主题,灵活机智,把不利局面扭转过来。这时,应善于提醒记者和与会者,明确会议的主题和中心。但话语要得体,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另外,也要把握好整个会议的时间,见好就收,以防再次出现“偏题”现象。

120、展览会解说技巧

明晰的解说能使观看者产生兴趣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展览会是一种通过实物、文字、图表等来展览成果、风貌、特征的社交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解说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展览会的解说不仅要有宣传性、鼓动性,还要有趣味性,使听众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因而解说者同样应该掌握说话的技巧。具体说来,要求解说者的解说必须明晰、概要,语气亲切柔和。

(1)明晰。解说其实就是口头说明,因此,应当以明晰为第一原则。明晰即清楚明白,也就是说在解说过程中,解说者要把解说对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或听众,让人听起来不费力。为此,要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解说方法恰当。

作为企业产品的解说,多采用分项说明、数字说明和图表说明的方法。分项说明指对比较复杂的事物按一定的标准逐条进行说明。如说明某种产品的特点,就要根据这种产品的不同构造一项一项加以说明。数字说明是运用数字的特点,使说明具体化。图表说明则借助插图、照片和表格来说明事物,解说过程中,就要依据这些图表进行解释说明,并作必要的补充。

解说有序。

即根据事物需要说明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来。比如对产品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明,就要用“先是……”,“再是……”,“最后……”等顺序一项一项说明清楚。这样条理才清晰,程序才得当,也才能使观众和听众易于理解。

尽量做到口语化。

平易朴实,简明准确的语言才易于为听众所接受,听起来才明白、易懂。

(2)概要。展览解说有时需要详细说明,但更多情况下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交代和简要概括的说明。如介绍某种产品,只需概括地说明该产品的历史、性能、特点以及获得的荣誉即可。这是因为解说受时间限制,解说时间短,涉及面又广,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求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3)亲切。语气亲切柔和,语调不紧不慢,是解说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解说切忌生硬背稿,照本宣科。尽管解说词大多已事先准备好,但生搬硬套总让人难以接受。而娓娓道来,如叙故事,如数家珍,则让人备感亲切。因此,要吸引听众和观众,就需在语调、语气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解说的目的。

121、典礼仪式中的致辞技巧

在典礼仪式中,致辞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辞说得好,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增进友谊。

典礼仪式包括节日庆典,开工、峻工典礼,发奖、授勋仪式,开幕式,签字仪式等。

在典礼仪式中,主宾之间一般都要致辞。在致辞中,可以看出致辞者的是否懂得说话的技巧。

典礼仪式中比较常用的致辞有以下几种:

(1)迎送致辞。

包括欢迎辞和欢送辞。欢迎辞是指代表组织或企业在宴会、酒会、茶话会上向客人表示欢迎和日后团结共事的愿望。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头表示对来宾的欢迎,中间对过去交情的回顾,最后表达今后进一步合作的愿望以及前景的展现,当然依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例如:

中美建交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设宴招待尼克松总统所致的欢迎辞便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表示对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的欢迎;其次,揭示了欢迎的理由和根据:“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中美建交,“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说明这种欢迎不是客套话,是有实质性内容的,是真诚的,从而使开头的口头欢迎变得实在而有分量。第三部分便是结束语,表明自己的愿望及良好祝愿: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篇欢迎辞因内容的针对性强和合理的结构、得体的措辞而成为欢迎辞的典范。

欢迎辞中间部分内容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动。如欢迎来本单位工作的致辞,除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和客观评价他们的特长外,还可以简单介绍本单位的情况,希望来者在新天地里施展才干,做出成绩。

欢送辞就是主人为客人送行、告别,基于情感和友谊而说的话或发表的演讲。社交活动的欢送辞主要表达一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过去一段时间合作的肯定,结尾处则应有鼓舞、振奋和祝愿之语。

欢送辞还应注意措辞,讲究文采,适当运用名言、典故、成语、诗词,或形象化的比喻等。如一位企业家在欢送来访客人的宴会上说:“过去,我们交往只是一条小路;现在,却是一条宽敞的大道。我相信,我们的友谊和交往一定会成为一条高速公路。”比喻贴切,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他内心的祝愿。

(2)贺庆致辞。

贺庆致辞主要是客方向主方祝贺致辞,如开张、庆典等活动,就需贺庆。通过祝贺,表示对对方的理解、支持、鼓励和祝愿,以增进友谊。

一般说,祝贺是针对喜庆意义的事,因此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或使人伤心不快的话,而应讲吉利的、欢快的、使人快慰和感动兴奋的“好话”。如祝贺企业开业,除了开头表示热烈祝贺、结尾表示衷心祝愿外,中间内容也要根据自己与对方熟悉的程度多赞美对方。从企业开张的充分准备,领导们的不懈努力到员工们的协助配合,以企业今日的开张到美好的前景展望,祝贺辞应不吝赞美语,给喜庆的典礼更增添一份喜庆的气氛。

祝酒辞也属贺庆致辞之类。在庆贺的酒会宴会上,主、宾双方都要互相敬酒并祝辞。祝辞有即兴发言,也有准备好稿子的。祝酒辞一般分三段。如主人致祝酒辞,一般包括:感谢来宾光临酒宴;阐明宴请的目的;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祝酒辞话语要简短,最好有点文采和幽默感,词藻可稍加修饰,但不要矫揉造作。我国某市市长出访德国马尔巴赫市时,曾在一次晚宴上讲了一段精美的祝酒辞——

让我端起金色的葡萄酒,在诗人席勒的故乡,用他著名的《欢乐颂》里的一段话,为我们已经签订的盟约干杯!“巩固这个神圣的团体,凭着这金色美酒起誓:对于盟约要矢志不移,凭星空的审判起誓。”

这段祝酒辞突出该市是席勒的故乡这一典型特征,引用席勒的名诗名句,把酒会的欢乐气氛及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3)答谢致辞。

在社交活动中,答谢辞是一种回报对方的重要形式。孔子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答谢辞正是为了感谢对方的祝贺、帮助、盛情款待而应有的礼节性致辞。答谢辞最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有真情实感,令人听后感到愉快、亲切。构思答谢辞的最好方法是根据过去或正在进行的具体事情,找出它的具体细节并从中把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讲出来,作为诚致谢意的依据,从而避免虚浮、空泛。答谢辞有的事先准备好,也有的是即兴的。

在典礼仪式中致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场合和对象。致辞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因此一定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要与当时的气氛相融,要与听众对象的情感相通。

②注意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应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公众场合的致辞,如果开头吸引不了听众,你就不能有效地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再好的内容,也不会有几个人听进去。结尾也很重要,要做到干脆、有力,给人以鼓励、希望和信心。

③注意内容和措辞。致辞时目的要明确,内容富有针对性,应明确提出活动的宗旨和要求,表明主宾态度。语言要求明快热情、简洁有力,切忌东拉西扯,旁征博引。措辞要有鼓动性。庆贺典礼宜多用赞扬话,以增强喜庆气氛,鼓舞人心。

④注意体态和风度。致辞者一般应站立发言,称呼要得当,体态要大方自然,气质优雅,根据讲话内容致礼于听众对象,时而含笑环视其他听众。还可以用鼓掌、致敬等动作加强同听众心灵的沟通,以增强表达效果。

122、婚礼司仪的说话技巧

在欢庆的婚礼中,司仪的语言要含蓄、文雅,切忌低级粗俗。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许多人在结婚时都图个喜庆,热闹。婚礼能否圆满成功,固然与环境、各方面准备等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看有没有一个善于随机应变、口才出众的司仪。

妙语生花的司仪能使婚礼分外红火、热闹,不仅能使来宾们在笑声中享受到乐趣,而且能使人们增长知识,得到教益。更可贵的是司仪的有些话能给新婚夫妇留下深刻印象,即便是他们到了“银婚”、“金婚”之年,子孙满堂之时,一提及当年的婚礼,仍会忍俊不禁。可见,司仪在婚礼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司仪究竟应该怎样说话呢?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妙语开场,渲染气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主持婚礼也不例外。司仪在婚礼开始时,必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来宾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借以渲染热烈气氛,为下面各项“节目”的进行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