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放下就是幸福
209700000058

第58章

第10章第4节先人一步,抢占先机

敏锐把握潮汛,走在潮流前面的人,才会成为商战中的赢家

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市场信息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谁能抢先一步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做出应对,谁就能捷足先登,独占商机。因此,在这个“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企业的基本生存保障。做生意必须突出一个“快”字,养成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习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改革开放的钟声刚刚敲响时,不甘寂寞的温州人就从“自古水路一条”的温州跋山涉水来到上海闯。以后,山海环抱的温州地区便久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海是个广阔的天地,温州人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温州每一个乡镇几乎都辟出了“直达上海班车”的候车站。104国道上,昼夜奔驰着大车、小车甚至拖拉机,一群群一批批温州人奔向上海。

1991年10月,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大部分土地还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正在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不断出台。

在比田间机耕路强不了多少的杨高路上,两个操着上海人谁也听不懂的温州方言的中年汉子,像勘探队员一样正在从最南端的杨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桥张望、画画写写,这样持续了整整5天。随后,他们悄悄登上海轮回到温州。

紧接着,一次大规模的集资行为在温州龙港农民中间开始了——“根据我们在上海浦东得到的信息和现场调查,浦东开发缺少一条贯通南北的干道,杨高路的拓宽改造是势所必然的,因此,将来的杨高路必将繁华无疑,我们要抢在改造前租下一批店面房屋……”说这番话的,就是前往浦东刺探商情的陈氏两兄弟中的老二。在此以前,他曾有过在深圳深南东路抢先一步租下店面发大财的辉煌。 翌晨,陈氏两兄弟提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里面装有65万人民币——匆匆坐上了开往上海的长途汽车。当然,他们没忘记从家乡带上一本不知什么名称的集体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因为温州人谁都知道,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大上海,谁都害怕与个体、私营经济打交道。

尘土飞扬的杨高路上,提着蛇皮袋的陈氏两兄弟叩开了一个又一个单位的大门。令上海人诧异的是,他们所看中的都不是沿马路的门面,在浦东严桥乡陈氏兄弟看中的竟是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自然,有上海人窃笑这两个人不开窍。可是,陈氏兄弟心里清楚得很,根据他们掌握的信息,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

到1991年11月底,陈氏兄弟的65万元投资全部落实了。尽管他们的上海合作伙伴有村办企业、市属企业、部队大院之分,但是,联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改造成活动房式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变。

正如陈氏兄弟所预想的那样,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行视察浦东,出现在杨高路上,这时上海人才看出了点眉目。不久,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造被列为上海市头号重点工程,而杨高路改造竣工之日,也就是陈氏兄弟的店铺开张之时。这时在上海人眼中,温州人的精明便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了。

如梦初醒的上海人不能不心悦诚服:怪不得说温州人隔水能看见湖底有鱼,这温州人对商机的敏锐竟如此神奇,如此了得!他们所选的从前的偏僻地块,此时

无不处于杨高路改造后的黄金地段,而且在杨高路扩宽后,不偏不倚恰好位于当街处,既不落后,也不抢前。对陈氏兄弟而言,杨高路两边店铺的租金直线攀升,所改造的109间活动店面,以平均8 000元一年的租金租出98间,还有11间年租金不断上涨,超过万元,甚至直逼2万元。温州人将活动店面转租出去,当年就将改造店铺所投的资金全部收回,还赚回了40余万元。根据合同条款,今后4年中他们将至少净赚300万元。

温州人的做法实在令人惊叹。在商品经济时代,能先人一步,获得的实惠便可以先人百步、千步。由此可见,对形势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商业活动中才能占尽先机,而跟着潮流走的人虽然不会错,所担的风险也小得多,但所得的回报也不会很丰厚。实践证明,只有敏锐把握潮汛,走在潮流前面的人,才会成为商战中的赢家。

一支船桨快过于自己的两条双腿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不管你要成为一个如何优秀的人,都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万事都要巧借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效的社会智慧,也是成功之士的一种好习惯。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才能平平,一身痞子气,但很懂得用人。当初,儒士骊食其来给他建言,刘邦正在让两个女仆为他洗脚,因为刘邦一向轻视儒士,他见了骊食其就继续洗脚,骊食其很生气,说道:“大王想取得天下的话,就这样对待长者吗?”

刘邦即刻醒悟,起身礼待骊食其,结果骊食其为他出谋划策,作出了巨大贡献。韩信投奔刘邦之后,开始没有受到重用,韩信很失望,就跑了。结果还是被萧何追了回来,然后劝说刘邦重用他。后来,刘邦直接拜韩信为大将。到楚汉相争处于关键阶段时,韩信派人来请封为假齐王时,刘邦刚想破口大骂,但一想当时的局势,便封韩信为齐王,取得韩信的支持,为取得天下奠定了基础。

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定国安邦,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但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

而他的对手项羽呢?有才有勇,能够招揽人才,却不善于用人。起初韩信投奔他,项羽只让他做了执戟郎充当卫士,结果白送刘邦一名将才。

范增足智多谋,他七十岁投奔项羽,为项羽出了许多好点子。项羽尊称他为“亚父”,但关键问题上他并未采纳范增的意见。最后范增被疑,一怒之下,辞职而去。借人之力,方可成己大事。刚愎自用,个人英雄主义当先,往往导致失败。

某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考试,最后只剩下3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为了测验谁最适合这个职位,公司出了一道怪题:请3个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3个竞争者一个身手敏捷,一个个子高大,还有一个个子矮小,看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次考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而且大多都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树梢的一部分,他就够不着了。而个子矮小的人,一看到这种情形,二话不说就往门口跑。守门的是个老头,也是果园的维护者。这位小个子的应聘者意识到这次招聘非同寻常,也许个个是考官,也许处处是考场,所以在刚进门时,他就很热情地和老头打过招呼。他很谦虚地请教老头平时他是怎样摘这些树梢上的水果的。老头回答说是用梯子。于是,他向老头提出借梯子,老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结果,他摘得比谁都多。因此,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从这个故事中,你是否看出了主考官在考什么?他考的是团队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赢得别人的帮助以及协作的能力。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获取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突出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大思想家荀子曾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陆地上的时候,我们用腿就可以跑得很快,但是在水中时,一支船桨就可以快过我们的两条双腿。所以善于巧借他人之力,解决难题,才能用更快的方法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