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212600000021

第21章 上篇

上篇第四章第四节拥硅者王

施正荣从事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项目,就是把太阳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电能,这个项目的上游是晶体硅制造业,下游则是太阳能设备商。卖给下游的产品不是问题,对于太阳能电池公司来说,目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关键不是生产能力与销售问题,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高纯度硅材料。原材料对太阳能公司的重要性犹如“粮食”一样,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高枕无忧地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迅猛增加,多晶硅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原料的供应极其有限。随着国内众多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加入,几家大公司都在扩张产能。这种无序的盲目扩张,让原材料的供应顿时显得供不应求,原材料价格飞涨。一时之间,原材料市场上出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一片成本4美元的硅片,原来的交易价40美元,涨到了300美元,仍然供不应求,严重牵制了下游企业的发展。中科院院士、国家973计划科学家王占国公开呼吁:“国内所有已经投产和正在规划准备投产的多晶硅产能加在一起有十多万吨,所有想干的人都干了,设计规划的产能高于全球的需求,显然是供过于求,很危险。” 权威证券机构法国里昂证券(亚洲)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两年,硅料供应紧张是太阳能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如果其中某些公司无法获取足够的原料供应,将会造成赢利增长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似乎预示着光伏产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将经历一次大的洗牌,到时,牌局变动,真的是“剩”者为王了。

此时,尚德面临着发展中的又一个瓶颈——原材料问题。

在光伏产业里,有“拥硅者王”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定律。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不是一个概念,太阳能光热是光直接转为热,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又叫光生伏特效应,它是由光转化为电,是一个半导体装置。太阳能电池吸收光以后,打破了这个半导体的一个叫载流子的平衡,就有更多的电荷在这个装置里产生,通过pn结的电场将它进行分离,分离完以后如果有个回路,它就可以产生电流和电压。这就是太阳能一个简单的工作原理。它的原材料是硅,硅的原材料是从沙子里提纯的。硅是地球上第二大最丰富的元素,无毒无害。把沙子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液体的硅,这个硅的纯度大概是98%~99%,目前的市场价大概是每公斤2~3美元,然后要把这个工业硅提纯到6个9、7个9甚至11 个9 以上。根据不同的要求,提纯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通用的是西门子法,它是把固体的硅在500多度下跟HCl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产物,所有的杂质元素都与硅形成一种气态的情况,然后通过精馏进行提纯,把这些杂质去掉,最后出来的就是高纯度的三氯氢硅,这个三氯氢硅再和氢气在1100度下反应,还原成高纯度的硅。

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是多晶硅,这个多晶硅用来做什么呢?要把它做成硅片。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铸造法,一个炉子,把硅一浇一倒,一加热变成液体以后,它就定向凝固,温度从底部开始逐渐冷却,然后慢慢成长为一种晶体,把它割成硅砖,切成硅片;还有一个过程叫直拉单晶,单晶材料的质量比较好,相对成本高一些。在中国,由于设备成本低,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很低,使得中国的单晶硅的成本跟外国的多晶硅成本一样高。多晶硅的效率现在一般在14%~15%,单晶硅的效率比多晶硅高2~3个百分点。多晶硅是方的,没有面积损失,单晶硅的四角有圆,它有面积的损失。等到硅片做出来以后,再经过十几二十道工序,将之做成电池。最后将电池封装起来,封装材料最表面是钢化的白玻璃,玻璃下面是高分子材料EVA,把玻璃和电池黏合在一起,能够抗紫外线,保证电池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寿命。在电池的背面还有一种高分子材料TPT。大致的程序就是这样。硅原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现在硅原料价格飙升,尚德正被硅上游原材料采购短缺的危机包围。作为一家下游组件厂商,尚德尽管技术先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上游原料就不可能维持生产并满足产能扩张的需要,这也是最让施正荣头痛的事情。他再一次感觉到尚德的命运远远没有操控在自己的手中,处处受制。施正荣无奈地说道:“上市融到的钱,大部分放在了硅材料的采购上。”控制上游,成了施正荣当前必须的选择。目前,硅原材料最顶端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宁夏石嘴山、湖北宜昌、四川峨眉等地。从硅原料工艺形成的中上游——硅矿、工业硅、硅微粉及多晶硅的4个环节中,尚德几乎一片空白。多晶硅以下的产业链中,存在着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原材料资源抢购,尚德的竞争对手如G天威、G申能、特变电工、航天机电、北新建材、南玻A,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

事实上,早在2003年,在尚德走出低谷步入正轨的时候,施正荣就已经认识到原材料硅的重要性。当时施正荣认识到,要在光伏产业长足发展,必须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于是,他和德国一家叫SOLO-WORLD的公司联系上了,在一个周六到公司的老板家里去拜访。老板很有情趣地带他观赏自己的别墅,介绍莱茵河畔,甚至还介绍希特勒在二战时候的故事。但是此时的施正荣根本就没有心思听他的故事,心里只想着硅材料。施正荣单刀直入地和那个老板说道,这次特地来就是想明年多争取一点硅材料,希望能从5兆瓦增加到50兆瓦。老板笑了笑,说道:“要这么多,你一定是在做梦。”施正荣一听,犹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心中蔫了大半截。就在这时候,德国老板的小儿子出来了,告诉他爸爸自己找到了一个打火机。施正荣定睛一看,那个打火机是中国七八十年代产的旧式打火机,上面还有一个毛泽东的头像,但是已经不好使了。德国老板便转过身问施正荣,能不能帮忙把打火机修好。施正荣便带着它回国了。

回国以后,施正荣随口和驾驶员说了一声,让他想办法把这个打火机修好,没想到第二天,这个驾驶员便把这个打火机拿到他的办公室,修好了。打开的时候,里面还唱着东方红。此时正值圣诞前夕,施正荣于是送了一张圣诞卡作为礼物,和这个打火机一起给了那个德国老板,结果那个老板非常高兴。施正荣就这样顺利地把硅原料供应的单子给拿下来了。更让施正荣意想不到的是,2004年,这个德国老板的很多客户都来到施正荣的尚德公司,原因就是施正荣修好了打火机,德国老板整日将这件事情挂在嘴边上。据说后来这个故事还登上了德国的《时代周刊》,上面还有德国老板手举着打火机的一张照片。

正是因为顺利签下了这个单子,有了充足的硅原料供应,施正荣才稳稳地抓住了2004年德国太阳能市场爆发的巨大机遇。

从2006年以来,硅原料日趋紧张,尚德在十面埋伏的情况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争夺措施。施正荣在这场硬仗中表现出了他的从容淡定:“虽然现在这个原材料市场形势比较严峻,但有个什么样的好处呢?由于原材料紧张,促使我们要懂得节省原料,硅片从我刚回来的350um降到现在180um,然后怎么把原材料再回用,把半导体行业剩下的一些垃圾硅材料回用。现在,很多中国这种硅片制造厂都是像服装厂一样的,一些小姑娘挑选像米粒大的硅材料,都把它挑选出来,这个能做成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