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听龙永图谈经济与经营之道
213200000015

第15章 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9

第一篇 第二章9 让消费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经济政策应考虑消费者利益

判断一个经济政策的成败,还要看消费者是否得利。这是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市场观念的转变。

——龙永图

中国入世已逾7年。中国人曾对WTO感到惊恐不已,大呼:狼来了!当时的龙永图就充满自信地告诉人们:中国入世是中国的明智之举。

随着经济的不断开放,人们普遍看到,WTO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但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实惠。手机、电脑、智能卡、卫星电视、私家车,这些在十几年前,人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现代“玩意儿”,如今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由当初的无法想象,到今天的梦想成真;由当初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锐变成今天百姓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的开放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的神奇变化。 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汽车产业的开放让消费者实现了“拥有私家车”的梦想。

中国入世后走过了平稳的7年,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汽车产业也度过了快速发展的7年。7年来,品种繁多的汽车进入中国,合资企业的激烈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中国的自主汽车企业也在发展、壮大。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私家车梦想变成了现实。

20世纪80年代,当人们为买一辆自行车而费尽心思时,江西一家电器行的老板吴振汉已开始怀着“开私家轿车”梦想搏击商海。拼搏多年,他终于挣得了一辆私家车,在亲友面前好不威风。可是转眼,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他拥有的那辆大众变得不值钱。他身边的车一辆一辆地多了起来,而且品牌越来越多,款式越来越新,价格越来越便宜,令吴振汉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把这个过去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现实。2001年是中国入世第一年,当年年底江西省私家车就达到了2万余辆,之后仅仅半年时间,这个数字就翻了一倍。到2002年6月,江西省私家车已迅速飙升到近5万辆。

2007年中国1000人拥有4辆轿车,全国有500万辆私家轿车,按照年均购买力增长20%计算,到“十一五”末,1000人将拥有10辆车,全国将拥有1500万辆私家汽车。

中国入世前,之所以大呼“狼来了”,是因为中国市场的观念仍保留着过去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即评价一个经济政策的好坏,是看生产者得到多大利益。这时生产者的利益很重要,因为它要创造就业,要交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龙永图认为,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评价一个经济政策的利弊,应从消费者出发,应考虑的是能为消费者带来多少利益。因为,内需拉动将成为中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龙永图认为,消费者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消费者是分散的,他们的声音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排在第一位,这应该成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原则,成为评价一个经济政策成败的判断标准。

消费者应该成为经济中的主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道,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指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生产者的利益,只有在考虑消费者利益时,才应加以注意。”只有当消费者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才能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因此,无论从消费在抽象的社会再生产环节中的地位看,还是从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现实角度考虑,对消费和消费者的保护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中国经济长期面临内需不足的问题,连续十几年经济大幅增长,贸易顺差加大,国内消费却增长缓慢。是什么阻碍了内需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然而,我们现在却残缺了一驾马车。

阻碍内需拉动的原因方方面面,但不可置疑的是,刺激消费将成为中国政府下一步的政策目标。除了增加居民收入外,政策层面应该改变市场观念,转向更多地为消费者权益考虑的目标,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