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两面王吴三桂
2182900000030

第30章 撤藩逼反,独树一帜(6)

圣祖对吴三桂、孙延龄、耿精忠,以及对四川叛将的一贯政策是,把他们跟手下一般将卒、被迫“从逆竹的人区别开来,对为首的,坚决镇压,部下招抚,鼓威投诚,不株连;在策略上,采取既打击、又招降的两手策略,恩威并用。这在此后战争中,逐渐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即使都属叛乱头子,圣祖也取区别的政策。他对耿精忠的叛乱,一面派“定南将军”希尔根统领大兵由江西、“平南将军”赖塔由浙江、“平寇将军”根特巴图鲁由广东等三路进捌福建。“耿精忠歼灭,在于旦夕。”一面用力招抚,使其悔罪归顺。圣祖把耿精忠同吴三桂明显地区别开来。他把耿精忠与吴三桂做了一番比较,说:耿精忠“必系一时无知,堕人狡计,与吴三桂不同,故将吴三桂子孙正法,耿精忠在京诸弟,照旧宽容,所属官兵井未加罪。”当时,耿精忠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尚在北京,因耿精忠犯逆,国法难容,已把其两弟并禁于一室,其属下官员都“闲住”,不再任事。与对吴三桂的区别是,圣祖没有处死耿精忠在京的诸兄弟。尽管派大军进剿福建,仍“念其祖父宣力累朝,泊精忠之身,遽至覆亡,宗法斩绝,朕心深为不忍”,而“吴三桂乃本身投诚之人,背恩反叛,自取诛戮。耿精忠自祖父以来,受恩三世四十余年,非素蓄逆谋,首倡叛乱者比。”他指示兵部,尽速“传谕耿精忠,果能追念累朝恩德及伊父忠荩遗言,革心悔祸,投诚自归。将侵犯内地海贼(指郑氏兵)速剿图功,即敕免前罪,视之如初。”

于是,兵部奏遣工部郎中周襄绪、原耿精忠属下一等护卫陈嘉猷携圣祖诏书至福建,招抚耿精忠。圣祖又指示进剿福建的赖塔等将领,不要因为派人招抚而延缓进兵,直至耿精忠投降为止,如不降,就坚决消灭!耿精忠既然反叛朝廷,岂肯轻易投降!圣祖派遣周、陈二人至福建,即被耿精忠扣留,对圣祖的招抚置之不理。

圣祖说吴三桂是“投诚之人”,实则是说他半路被迫加人清政权的,与清朝的关系不深。耿精忠与此不同,他的相父耿仲明是在清关外艰难刨业时代航海来归的,与清结下了患难与共的至深关系。这一历史背景,正是决定了圣祖对耿、吴采取了大同而具体又不同的政策,从而迅速分化瓦解了吴三桂的势力,把他孤立起来,聚而歼之。

圣祖对耿精忠采取了招抚与镇压的两手策略,他在派使臣去福建招抚的同时,已布置三路兵马进征福建,命浙江将军图喇驻杭州,兼防海疆。至耿精忠叛变,全国的形势,已是叛乱四起,清朝兵力不足用,不得不调取北部边防的宣府、山海关等处兵马,以加强进攻福建的兵力。

圣祖正在调集兵马征讨,耿精忠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他与吴三桂约定。双方配合作战,他主攻邻近的江西、浙江两省;跟广东潮州总兵官刘进忠联络,令其煽乱广东、广西;遣使渡海,约台湾郑锦政权进攻大陆,许以福建南部沿海郡邑割归郑氏政权;又南联琉球王国,索取军需,以为外援。耿精忠的这一战略,点燃了东南沿海的熊熊战火。他还未出兵,已向所属府州县和外省份发起兵的檄文,使福建全省顿时陷入混乱,迅速渡及浙江、江西、广东等邻省。地方守土军政官员纷纷响应。从康熙十三年五月到年末,沿海各处叛变的消息不绝于清朝官方的报道:

五月,浙江平阳(今仍名)兵变,总兵官蔡朝佐被擒;

六月,浙江温州所属罗清营相继降精忠;黄陨(即黄岩,属浙江)总兵官所属太平营亦变;

七月,江西饶州(都阳)营兵变,“赋势猖獗”

宁海、象山、新昌、余杭(均属浙江)四县“贼众蜂起”。

耿精忠叛清,为吴三桂开辟了东线第二战场,形势变得对吴三桂更加有利。耿精患的军事行动,首先从福建省开始。他派曾养性、白显忠、江元勋等为将,分别占据本省中部和偏北部的延平(今南平)、邵武(今仍名)、福宁(今霞浦)、建宁(今仍名)、长州(今长汀)各战略要地。未进兵的地区,凡檄文所至,纷纷响应。很短时间,福建全省皆叛归耿精忠。

接着,耿精忠出兵江西、浙江。他以白显忠为将出西路,攻江西。白显忠派出部将李连、李太等进犯建昌(江西南城)、广信(江西上饶)等地。

以马九玉为将,出仙霞岭中路,进攻浙江金华、衢州(今衢县)等地。

以藩下都统曾养性率部万余人为东路,攻人浙江,专攻沿海地区。曾养性是沈阳人,顺治时。初从耿氏征广东,归其藩下。康熙十一年,授为藩下左翼总兵官。耿精忠叛变,他是主要参与和策划者之一。此人十分骁勇敢战,探为耿精忠所倚重。起兵时,封他为都督。他奉命攻人浙江,先至平阳(今仍名),该城游击司定猷献城降,合兵后,渡飞云江(今仍名),围瑞安,攻不下,转赴温州。守城总兵官祖宏勋迎降。耿兵势大振,聚兵十万,挥众北上趋台州(今临海)地区,破乐清(今仍名),长驱下天台、仙居(今仍名),北上取绍兴府属嵊县(今仍名)。他联络宁海、象山、新昌、余姚(均称今名)”土寇”,授予其首领鲁朝全、褚楚白等人为总兵官、都督,指使他们骚扰绍兴、宁渡。他分遣部众攻金华,自率一部取黄岩(今仍名),该城总兵官阿尔泰降。他又西进至常山,率兵二万,二次进击衢州。到康熙十四年初,曾养性横行浙江,攻势达到了顶点!清军不惜一切代价,与耿藩叛兵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台湾郑氏政权,从郑成功到他儿子郑锦,一直坚持奉明朝年号,力图反攻大陆,恢复明政权,自感力不从心。正巧耿精忠起兵,很想借助郑氏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势力,约他重返大陆,共同攻击清朝。郑锦和他的谋臣非常高兴,把它看成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便毫不迟疑地委派大臣冯国轩率上万人马,从福建沿海登陆,占领了漳州、海澄(海龙)、同安、绍安、泉州及建宁等处,有大小船一百余只,驻洛阳桥附近,招兵买马,号召当地壮男入伍。

耿、郑联盟,为时仅数月,便归于破裂。耿精忠以盟主自居,向郑锦发号施令,封郑锦为“大将军”,派人进去敕印。郑锦很不服气,说:“靖南王乃食清朝的俸禄,且系明朝叛逆,为何封我郑锦!”心中很是恼怒。郑以其实力和占有地盘,自然不肯屈居耿精忠之下,何况他是明朝“叛逆”,面自己是堂堂正正的明朝的海中孤忠,岂能受他敕封?他自感受辱。他们之间又在是否尊奉明朝的问题上加剧了矛盾,以至阚到公开指责的地步。进居漳浦、海澄的郑锦的守将出示布告,在声讨清朝窃据中原的一段文字之后,先赞吴三桂“隐忍滇黔,生聚训练,三十余年如一日,合千万姓为一家,静候天时,暗奉嗣主(指朱氏后裔),孤忠可鉴,大义不磨”。布告又说,吴三桂遣官“密令~将军致札郑、耿二王,共举义师,扶嗣主,戮(努)力王室,恢复神州,中兴之业已成”。紧接着就指责耿精忠自三月十五日“建旗之后”,颁发指令,“俱称救旨”,皆用皇家专用的黄绫,“从不遵大明正统”。他既然“已无旧主之念”,怎能服万姓之心!因此,“不旬月间,上下解体。”布告称颂“郑王”本与他为“兄弟之国”,能“克全名节”,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虽处海外孤岛,而不剃发,“尊王朔”,“老存继主”,可谓“忠孝凛然”。我们本愿与耿王“屈体联合”,“齐驱并驾”,不料耿王“妄自尊大”,把我等视为“附庸”,“僭窃尊号竹,已可见其人之心!布告中还提到,他们只“遵照吴王原檄布,中兴大义,惟郑王为盟主,复我大明三百余年之基业,澄清东南之半壁。”布告要求他们所占领的各邑郡文武官员绅百姓要“同思水木本源,共作王家柱石”。

布告反映了台湾郑氏政权的基本立场。声明不再与耿精忠合作,只愿与吴三桂联合,共扶明后。恢复明朝基业。看来,郑氏还不知道吴三桂已无意复明,限于交通不便,一时还得不到确切消息。耿精忠很担心郑氏与清兵的夹攻,便谋求吴兰桂之助。吴三桂从他的利益考虑,当然不希望他们之间互相攻击,就派礼曹钱点到福建做两家和解的工作。此时,郑氏方面也已知道吴三桂的政治意图,对吴开始不满。郑锦的大将刘国轩说:“吾家在海外数十年,称奉明号,今吴号‘周’,耿称‘申寅’所以,我带兵来是要攻你们两家的。如你们归正奉明号,我不难进镇江,上南京,否则你们两家都是我的敌国!”因为吴、郑、耿各持一端,各有企图,政治目标不一,这就在反清的阵营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原则分歧。钱点无法化解郑、耿的矛盾,连吴三桂一方与郑氏的矛盾也解决不了,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福建。叛乱集团中的各派系的原则分歧,最终导致他们的彻底失败。

当叛乱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时,清朝方面加紧了对耿精忠的军事进攻。从康熙十三年七月以后,清兵在江西、浙江战场开始取得进展,不仅顶住了耿部的进攻,连连取得了胜利,还收复了一些失地。

据清官方战报:

七月,杭州将军、都统喇哈达报:耿军总兵阎标率部万余人,自温州、处州进攻金华。清军副都统鄂申巴图鲁亲率满汉官兵应战,大败耿军,斩杀七千有余、将官以百计,活捉阎标等以下将官一百七十二员。

八月,江西总督董卫国报;南赣总兵官刘进宝等击败耿军,恢复石城(属江西,今仍名)。

同月,一平南将军”都统赖塔报:自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清兵同进犯金华的耿军展开激战,共九次,大败耿军,收复诸簪、义乌(均属浙江,今仍名)二县。

浙江总督李之芳报;严州副将鲍虎督率官兵,一日六战六捷,恢复寿昌(浙江金华西北)。又报:耿军犯绍兴府新昌县(令仍名),被清军击败遗沈。

参赞军务护军统嘎,《桑遏、副都统席布报:精忠令闽军自建昌(江西南城)北进,与前来平叛的清军在抚州(江西抚州市)遭遇。清军把叛军杀遇,获得了胜利。

浙江总督李之芳报:已派遣“授剿总兵官”李荣率官兵血战,斩杀一千余人,乘胜恢复淳安县(浙江,今仍名)。

在八月间,清兵还恢复了浙江的遂安县(淳安县西南)、嵊县、东阳县(今仍名)。在江西,则恢复了万年县(今万年县西)、崇义县(今仍名)、抚州等地。

十月,“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报:福建“逆赋”一万四、五千人犯遂安(浙江淳安西南),当地“土赋”王应茂等率部四千人,沿河傍山,遥为犄角。清严州(浙江建德东)剐将鲍虎统率官兵迎战,击斩精忠参将王师右等四员、兵士一千一百七十余人,井乘胜追杀了二十余里。

康亲王又报:精忠部将都督周列、总兵桑明等率部二万由常山(浙江,今仍名)谋犯衢州,于九月十七日被清军击败于焦园等地方,斩杀万余人。

“镇南将军竹民雅翰报:精忠部都督李大元等万余兵马,屯驻南京(江西星子)崖口。他同副都统绰容托等于十月二十二日,率官兵将其击败,收复南康府,与此同时,清军卫收复了万载县(江西,今仍名)。”

十一月,江西总督董卫国报:他属下有右营游击佟国栋等率兵恢复新昌县(江西宜丰)。

杰书报:精忠部将都督徐尚朝等率马步兵五万,进至金华城外,列二十余营,军势甚盛。清军捌都统马哈达、都统巴=雅尔、总兵官李荣、台吉察等满、蒙、汉将官,奋勇夹击,阵斩闽将吴荣先等三十余人,歼灭其兵二万余人。

精军捷报频传:十一月十七日,清军克取紧部江西的叠源(江西,今仍名)。休兵一二天,即进军饶州(江西鄯阳)。圣祖闻此消息,十分高兴,写道:“此闻恢复婺源,良可嘉悦。尔等兵单,进克饶州,尤宜如意。”在夺取婺源时,清军又在江西与安徽交界的彭泽县大败耿军,“奋勇登城”,一举攻克。二十日,清军由婺源进取饶州,经乐平县,乘机恢复,进至鄱阳云吉峰下,大破叛军,逼饶州城下,叛军弃城逃,遁人鄱阳湖中。饶州复归清军。

清军已在江西、浙江战场上获得了一系列战役上的胜利,并收复了一些县城,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战局。从双方的战斗,可看出耿军的战斗力不很强,但它借助军队数量的优势和各地响应,使它尚能与强大的八旗兵周旋,败而复来,清军剿不胜剿。短期内还不能明显奏效。为此,圣祖指示康亲王杰书说:“浙江贼寇,在在窃发,骚扰地方,皆由耿逆未灭之帮,若剿除耿逆,则小丑自灭。”他要求杰书等将领钡,“或同守金华诸处,由仙霞岭、分水关人闽;或固守杭州、衙州,从金华进克温(州)、处(州)。平定浙省,剿灭闽贼,听大将军酌量速行。”

耿精忠的军队在同清军的反复争夺中,实力有所消耗,军需物资如制造火药火器的原料不足,便谋求琉球国的支持和援助。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派人航拇至琉球联络,其文称:

总统兵马上将军令谕:予惟军兴之际,需用惟繁。内附之邦素祢外海之名封,早识中华之大义,翊戴原无异视,尊攘谅有同心。予建议三年,提师四出,天南半壁,尽入版图,极北九边,尚烦绥靖。兹特差员前诣王国,采办硫磺,以佐军需,所望悉心指导,俾其趂候早归,庶藩屏兼资,而折冲有赖。他时入贡,伫待风帆,指日加封,游膺天眷。故谕。丙辰年五月十八日。

丙辰年即康熙十五年。耿精忠意图有二:第一,要琉球支持他起兵,在政治上成为他的附庸;第二,索要硫磺,此为当务之急。琉球盛产硫磺,是制造火药和其他弹药所不可缺少的。要制胜清军,必须大量使用火药火器。值得注意的是,耿精忠不署吴三桂的周王年号,而以干支纪年。这清楚地表明,耿精忠要独立,不承认吴三桂的独尊地位。

此后一个多月,派往琉球的引礼通官郑裴等向该国王递交一份公文,主要目的还是索要硫磺,但文件中大加描述和炫耀反清活动盛极一时。为窥其全貌,征引如下:

伪清无遗,民心思汉,处赴皆然。我千岁(指精忠)应天顺人,于甲寅年(康熙13年)三月十五日,与郑世王番(即郑锦)同得建竖义旗,兴师四出,我千岁大兵所至,旬日之内,福建全省尽复大明,即于三月末,兵分四出,东复浙江、温州、台州处,北复浙江、衢州等赴,四复江西广信、饶州、建昌、抚州、赣州、南康等府、南京徽州府。其时,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广(湖南)诸省,尽属平西王吴、广西全省半属孙将军(延龄),半属吴王,广东一省潮州、惠州等府,皆属郜世璠,其余各府州县半属吴王。半属平南王子(指尚之信)。夸我千岁复率大兵,西连吴王、孙将军,东连郑世璠、平南王子,合攻南京。

裴自起身之日,已得捷书小报,夸伪清闻风丧胆,仅存河南、山西、山东、北京四省。我千岁思军兴之际,需用硫磺,特差使者游府陈前来。贵国主采办,着裴等随行引导。回闽之日,理当遣官致贺干岁,裴等愿力保大功,据实启报。伏乞睿蓥施行。

丙辰年七月初一日。

郑裴等人在文件中所描绘的国内政治、军事形势,颇有索引渲染之意,但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耿精忠东联台湾郑氏政权,南联琉球,内结吴三桂,所谓“天南半壁”江山皆人版图!

琉球已通使于清朝,双方关系既平和又友好。耿精忠动之以引诱,示之以情,琉球能否给他帮助,也是个疑问。而且琉球毕竟国小力微,即使能有所帮忙,最终改变不了耿精忠日益陷入用境的局面!

圣祖对付耿精忠的办法,一而不放松军事进攻;一面又加紧做招抚工作。耿精忠能否接受招抚,怎样结局暂且按下不说。让我们暂时离开江西、浙江战场,把目光投向广东尚藩,且看他如何动作……

六、陕甘动摇,京师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