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2194100000015

第15章 左右逢缘有技巧(2)

怀着一颗兴奋的心,小张与同事们一起组团到外地做业务考察。一路上,不管是搭飞机或小巴士,总是听到其公司的王副经理不断地大谈阔论,吱吱喳喳地讲个不停。许多团员私底下都相视而笑,无奈地摇头说:“这次碰上王副经理,完了,真够惨!”到了北京,拜会有关单位时,轮到王副经理做简报,只见他站在大众面前却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讲不出像样的业务简报。

小张曾与一公关公司女性总经理洽谈业务。这个女总经理长得蛮漂亮,业务亦是做得响当当的,经常是海峡两岸跑,可是当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小张亦是业务口才高手,但想插几句话,却始终苦无机会。这位女总经理兴致高昂地叙述她两岸的公关事业是如何蓬勃,小张则两手在餐桌上玩弄着吸管,心中觉得十分无趣,三十分钟后,小张终于鼓起勇气对这个女总经理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少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言多必失”、“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危莫危于多言”等等,但是许多人仍然有“话多”的毛病。出国旅行、婚丧喜庆、办公室内……都有“话多之土”,喧嚣吵杂,令人厌恶。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指出简单的三原则,使人们的说话更“文雅”——

“不要咄咄逼人”;

“让别人也有说话机会”;

“让人觉得友善。”

话多的人,常求发言而后快,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让他人有讲话的机会,所以容易“招怨”。其实,话讲得最多者,多半是讲自己的私事,或东家长西家短,易滋生事端;甚至不少人因话讲得太多,长了“声带结”,还到处求医呢!

3.说话要注意场合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更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谢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妥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

话犹未绝,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的一种拙劣表现。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4.批评也需讲艺术

批评别人,也要讲究艺术,讲究批评的办法。

(1)请教批评

有一个人在一处禁捕鱼的水库网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警察走来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你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你污染了?”这情景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道歉。

(2)暗示批评

某单位工人小张要结婚了,工会主任问他:“小张,你们的婚礼准备怎么办呢?”

小张不好意思地说:“依我的意见,简单点,可是丈母娘说,她就只有这个独生女……”主任说:“哦,咱们单位还有小王、小刘都是独生女!”这段话双方都用了隐语。小张的意思是婚礼是不得不办,而主任则暗示,别人也是独生女,但能新事新办。

(3)模糊批评

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他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秘弹性。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4)安慰批评

年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比你写的还要坏的诗。这首诗就像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5)一分为二地批评

大多数的批评者,往往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却不能清楚指明“对”应怎么做。有的批评家说:“你非这样做不可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纯粹表示个人不满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说:“家里一团糟,又有客人要来,你怎么只管坐在那儿化妆?”这种话也不会起作用,他只说了一半,好的批评应该把另一半也说出来。

(6)克制“我”的情绪

有经验的批评家认为,未开口批评人家之前,先检讨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么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情绪不好是很难掩饰的,而这种情绪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对方感觉到这一点,立刻会激起同样的情绪,立即会抛开你的批评内容,计较起态度,这种互为影响的情绪会把批评带人僵局。因此智者不可不虑。

总之,批评要讲艺术,不讲艺术的批评往往事与愿违。

(7)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

在纽约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

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对别人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投其所好人抬人高

1.学会摸透人性

有很多人自己没有显赫的才能、成就,只会成天唱高调,说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决不向人谄媚,轻视甚至批评别人的成就,而事实上,这些人多属无法出人头地之辈。

曾经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就有过这么一段历史。

拿破仑是个非常讨厌别人拍他马屁的人。有一次,一个随从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回答:“是的,一点也不错!”

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一记响亮的“马屁”吗?

赞美别人,恭维别人,就算是对人“拍马屁”好了!其实都是人际关系上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赞美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持好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使人继续努力卖命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决定的。

美国一位企业家这样形容卡耐基:“他是一位会握着你的手,鼓励你,赞美你的人。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还没有碰到一个能赶得上他的人。有些人虽然拥有职权,但他们没有嘉许人的雅量,只会讥讽别人,像这样怎么能成就更伟大的功业呢?”

当这位企业家就任造船厂厂长的时候,工人群众都被他调起了巨大的热情,他在传记中这样写道:

“从经理到工人,他都很大方地给予嘉奖,称赞工作人员的工作技巧,使受奖的人都觉得这比金钱奖罚分明更为可贵。”

这家造船厂造成的军舰拖甲虎号在二十七天内完工,造船厂里所有的记录都被打破了,老板召集造舰的全体工作人员发布一篇庆功的演说辞。并且赠送给每人一枚银质奖章和威尔逊总统的一封信。最后他转向负责监造人,从自己的袋子里掏出个金表,亲手交给他,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

把赞扬送给别人,就像把食物施给饥饿的乞丐。在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是一种最有效果的食物。

有的人严格有余而赏“银”不足。吝啬赞美他人,是违背人性的做法,结果往往使一些“马仔”暗中搞鬼或干脆“走人”。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嘴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说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此,说奉承话是求人所必有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更能增强你的个人魅力!

2.马屁该拍还得拍

“拍马屁”一词原本是说,人在骑马前最好先拍抚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驯地让人骑上去,否则,不仅骑不上,还会被摔下来。后来就被引申为专门说奉承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相信你也到私人商摊处买过衣服,在你试衣时,卖主肯定就来话了:

“啊!真漂亮!你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风度。你必以前年轻了几岁。”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两小时,某条缝隙断了,裂开了一个大洞。此时,你才骂他是个“骗子”。然而,又有何作用呢?

生活中,吹你捧你然后趁你晕乎之机,大掏你腰包或大占你便宜的事随处可见。

有自大狂妾的人虚荣心最重,往往他们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喜欢别人对他们做阿谀式的颂扬。

许多有为的人便是如此。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他们喜欢别人恭维,有一位著名作家恺雷曾经报导过:

“倘使有人称赞他的家庭经济,这位石油大王常会乐不可支,同时,他又喜欢听别人说他对慈善事业和办理学校是如何的热心,当他听到这类话时,他会马上非常兴奋。有一次,我赞美他向学校里一群小孩子所发表的谈话,他立刻感到高兴极了。”

恺雷又说:“钢铁大王卡内基或洛克菲勒只要你恭维他某一次的演说辞是怎样的有益和怎样的动人,就很容易引发他回答平时不愿回答的问题。”

他又说:“如对着卡内基或洛克菲勒赞美他们的商业领袖才能,是绝不会使他们发生兴趣的,这些在他们听来反而会觉得你没有诚意。然而‘家庭经济’和‘公开演说’却是他们癖爱的虚荣点。”

如此大名鼎鼎的人物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一般要请他作演讲或出席一次会议,简直八抬大轿都无法请来,但一席不要钱的吹捧即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可见必要时,马屁该拍就得拍。

3.真诚地赞美别人

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特别是发自心底真诚地赞美。赞美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会鼓舞一个人的士气,会让被赞美的人增加对你的好感,甚至心甘情愿地做某件事情。

赞美别人并不困难,难的是要发自内心真诚地赞美,许多大公司、大企业对作出贡献的员工表示赞美的方法就是公司总裁与其共进午餐,事实证明,这种赞美与激励的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并不亚于用数目可观的金钱来激励的效果。

4.恭维宜恰到好处

在不断加强充实自我能力的同时,还不要忘了修炼一下对别人恭维的技巧。

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

这种驭人术,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扬人,这个方法,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也最有效果的了。布德本人正是通过这种技巧来取得信任的。

有一群和罗斯福交往的人,觉得罗斯福好像从来不会犯错。布德称他们为“疯狂的摇尾者”。那种人嘴里永远不断地说着:“真令人敬佩”、“这还不值得惊讶吗”、“多超凡出众呀”这一类的话。

布德十分钦佩罗斯福,但是他决不做这样的“疯狂的摇尾者”。然而却没有几个人,能比他更获得罗斯福的信任。

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到你找出他所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才可进一步交谈。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非常悦耳呢?因为那是“真诚”的赞语。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要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员,他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个部属,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所说的话传给那个部属。

还有一种间接恭维人的方法。

美国前任军事部长贝柯,曾经在法庭上用过这种方法。他向一位外国法官陈述案情时,故意地说了一句似若偶然,而很动听的关于并非美国公民的话,那位敏锐的律师和另外几位出席法庭的人,都注意到这句话,因此,贝柯便很顺利地得到这位法官的好感。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竞选民主党总统的时候,就应用了这种方法:有人发布威尔逊多年以前所写的一封信,在那封信里,他表示要将某议员打得一塌糊涂。在信件发布不久以后,在华盛顿的某一场宴会中,那位议员也在座,威尔逊在他的演说辞里,对那位议员的品格和他以得名誉倍加赞誉。过了不久,威尔逊又和该议员碰面了,那位议员与原来判若二人,对威尔逊十分热情客气并在竞选中支持了威尔逊。

恭维话还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奉承别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