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220900000068

第68章 断食,洁净身心的妙方

第六十七节断食,洁净身心的妙方

佛家箴言

若五体之内有任何变患之时,先应绝食物矣。

——释迦牟尼

智慧解读

佛祖释迦牟尼认为,如果人们的身体感知到痛苦,人们的心灵感受到烦恼,应该采取断食的方式清空身心。

修行法门

断食原本是古老宗教中的一种修炼方式,修行者通过断食来提升自身心灵的境界。其实,很多动物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只有人除外,比如,冬眠的刺猬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绝食”一天的猫,可从没有听说过它们这样便会被饿死,断食反而让它们更加活跃,连精神也好了很多。

人的身体正如动物的身体一样,并不需要餐餐食饱。有时没有东西落肚,对身体毫无伤害。相反,若身体未好好准备接受食物,勉强进食,身体不但不吸收,反而会受到损害。这是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会受情绪影响,我们在疲倦的时候、心情紧张低落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体内的分泌完全反常,倘若有食物进入消化道,会滞留其中,变成有毒物质。

断食还是一种洁净身体的方法,偶然来一次断食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什么都不做,不吃东西,只要休息。喝尽可能多的液体,只要休息,几何将会被清理干净。

有一次,弘一大师从一本日本的杂志上见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牟尼,如耶稣,都曾断过食。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还列举实行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又介绍了一本专讲断食的参考书。

弘一大师对于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便想找机会试试断食,可是并没有做过具体的决定。约莫经过了一年,他竟独自去实行断食了,他的断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渐减食至尽,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汤逐渐增加至常量。据说经过很顺利,不但并无痛苦,而且身心反觉轻快,有飘飘欲仙之像。他平日是每日早晨写字的,在断食期间,仍以写字为常课,三星期所写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隶书,笔力比平日并不减弱。他说断食时,心比平时灵敏,颇有文思,恐出毛病,终于不敢作文。他断食以后,食量大增,且能吃整块的肉,自己觉得如脱胎换骨一般。他用老子“能婴儿乎”之义,改名李婴,依然教课,依然替人写字,并没有什么和前不同的情形。

对于断食,弘一大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体会:“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

断食真正的意义是在灵修锻炼上,瑜伽论中断食的梵文名称为UPAVASA,其意为保持最亲近至上意识的状态,亦即将个体心灵融入至上意识之波流中。因为断食的时候不需要用太多能量来消化食物,大脑会极度清醒,如果以适当的灵修方法引导这些能量,将可使他们的心智提升到最高的意识境界。断食除了灵修的目的外,也是最古老的自然疗法之一,即用来控制心智和食欲的方法。

佛法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就曾多次断食修行,不断地进行冥思苦想,并最终在菩提树下开了悟。而基督教中的耶稣也有过断食的经历。

有一个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答道:“人生也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装进去东西就必须先把旧东西倒出来。”

吃饱的肚子没办法思考,断食期间,人的能量不需照顾较低层次的欲望,而使大脑特别清醒,是最好的灵修时机。许多伟大的修行者正是在断食期间的修炼过程中悟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