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兵法
2214200000010

第10章 拓展篇——编织成功关系网(4)

如果你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对方的信息,比如,多注意与其相处时积累的相关情况,通过他的朋友了解他的为人处世,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个人材料增进对他的了解。

约翰的交际范围很广,当他要结交新朋友时,他总是想方设法弄到对方的生日,然后悄悄地把日期记下来,并在日历上圈出,以防忘记。等对方生日的那天,约翰就送点小礼物或亲自去祝贺。很快,对方就对约翰印象深刻,并把他作为好朋友了。

“独木难支大厦”,朋友在关键时候帮你一把,可能会直接导致你事业的成功。所以,要时刻注意能结交朋友的好机会。机遇是一件捉摸不定的宝贝,但他又专爱有准备的头脑。所以,当有朋友请你去参加生日聚会、舞会或者其他活动时,如果不是十分要紧的事,你就不要借口自己忙而懒得动身,这可能就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当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这将有利于发展你的人际关系。

不过,你也不要以为机遇会像一个到你家来的客人,会等着你开门让他进来。许多失败者常常以自己没有好机遇为借口,这只能使他们再次尝试失败的痛苦,殊不知,人际关系中的机会也需要人去创造。如果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进一步发展关系,你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做客;如果你想追一位异性朋友,你更得挖空心思寻找机会和借口跟她或他接触;如果你想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重温旧情,回首往事,你可以试着组织一次同学聚会。

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彼此间距离就可能越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一个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所以,要想和人深交,就要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要成功地找到一个与人接触的机会,你必须对他的信息、生活安排有所了解。对方什么时候起床、吃饭、睡觉,什么时候上班、回家,从这些信息出发再确定跟对方接触。如果打个电话,对方不在或者去找他时他正好很忙,这样就白费力气。因此,详细把握对方的工作安排、起居时间、生活习惯,瞄准对方最想找人聊天或者最需要的时候去打交道,很容易获得成功。

和别人取得联系,建立初步关系之后,你还不能放松,最好抓住机会深入一下。你最好让对方明白你的交际目的,如果对方不明白你的交际意图,就会产生戒备心理,那样就很难跟对方深入下去。

未雨绸缪:春风得意时不忘打造人际关系网

在办公室里,我们整天都在为获取上司的赏识、同事的信任而努力。不过,我们仍不能否认,即便是老练的上班族,也未必能应付所有敌对派,正所谓“一山还比一山高”,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轻视自己的对手。

我们知道,古代作战,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说。同样道理,在如今的人事战场上,仍然存在类似的现象,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若你失意于办公室,被反对派击倒之时,就是你收拾包袱之日,理应自行引退,另觅新巢。

优秀的上班族都应懂得这个道理,一定要未雨绸缪,不要临渴才掘井。要知道,尽管你现在与同事上司的关系非常美满,也不要忘记在外建立一些网络,以应不时之需。从另一个方面说,只有在你春风得意时,打造人际关系网才更容易。

当然,在外所建立的人事关系必然是对你现在或将来有着直接帮助的,否则,倒不如花多点时间在你的同僚身上来得合算。

所谓四通八达,就是对外伸展个人权力、地位、声望和影响的活动。目的当然是使个人不要过分倚赖任职公司而生存,随时有后路可退,以防被人牵着鼻子走。

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发生人事纠纷,更甚者双方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再者,在一些绝对找不到乐趣而只有斗争、压力的环境下工作,必定严重损害个人身体健康。认为此地不宜久留之时,便应改变工作环境。

要想让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离开公司,而又不致影响经济收入,闲时就要多下点功夫,例如和外间多一点接触,在同行内建立名望,尤其是与一些工作上有联系的人士,更应保持密切往来。一则可以加强工作上的合作,二则可为他日另谋高就铺排一些后路。

建立交际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无后顾之忧。当你基于某种情况不再逗留现职公司时,而很快便可找到另一份工作的话,大可潇洒地离去,而不用作多番内心挣扎,确实是件赏心乐事。

建立交际网络,也就是建立一个提供多元信息的中心。交际广阔的上班族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其他同业的资讯,对本身工作自然有裨益,还可形成别人心目中的信息来源的形象,有助与同事间沟通和联系。

当你塑造了一个良朋满天下的形象后,公司内无论上司还是同事,必然对你另眼相看,对你的外间的交际手腕、人缘、表现都毫不怀疑,他们便会相信你对人际关系确有一手。而交际网络广阔,多少反映个人办事的能力。所以,在这种关系下,你自然会成为办公室里优秀的一员。

这种威望不但可提高你在公司内的地位,而且当你欲另谋高就时,也可为你提供一些优越条件。今天,许多新兴行业,如公关业、广告业、传播业和旅游业等,都需要一些交际范围广的从业人员。在这种形势下,建立个人交际网络可以说是一种一本万利的做法。

你择业的范围越广,跳槽的机会越多,上司就会越看重你,你在公司内的地位就会越稳固。

入乡随俗:真正融入集体,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我们常说“异性相吸”,这也确实是自然界与真实社会的运作法则。因此当你看到别人的作风跟你截然不同时,一定对他印象深刻。许多人在寻找事业上、感情上的伙伴时,也常秉持这种“互补”的原则。

然而根据学者的反复推敲,发觉双方若想保持长久而良好的互动,就必须在许多地方都有共识。这包括价值观、生活经验、理念与奋斗目标、行事风格,乃至于外表。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

有专家曾邀请了38位女性与28位男性,针对“上班族服饰”做讨论。他们看到模特儿穿着不同的服装登场,一种非常另类,一种接近休闲服,另一种则是典型的工作服。专家让他们从这些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推断出哪种人比较聪明?哪种人比较有钱?哪种人在事业上比较成功?哪种人比较有吸引力?哪种人比较外向?哪种人比较讨人喜欢?哪种人比较可靠?哪种人比较好相处?

调查结果,发现男性对服装款式的反应不大,女性则比较敏感。这点并不令人意外。有趣的是,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往往都靠外表来分辨自己人与外人:如果他们的穿着打扮跟你很接近,就比较愿意接纳你。另一项研究报告也指出,倘若两个人的肢体语言很接近,彼此就比较投缘。

所以当你进入一个新单位,若是发现这里的人都很“e化”,品味十足,那你千万别打扮得像个老古董。假如你每天穿“中山装”来上班,大概不太可能升到总经理。反过来说,如果这里的风气比较保守,你一来却是“紧身衣加迷你裙”,虽然惊艳声四起,却注定要被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

为了要给别人一个好印象,或许就该“入境随俗”:打算盘的就戴个老花眼镜,跑工地的就叼根烟,做业务的就拎个公文包。假如你是在传统产业服务,穿“制服”会比较容易融入这个大家庭,千万别尝试什么“今年最流行的巴黎秋装款式”。

既然人们都这么主观,在人际关系方面是否该用点技巧?专家建议我们“以夷制夷”,利用“影子”、“应声”等技巧来搏取对方好感。也就是说要让自己变成对方的“分身”,他穿什么你就穿什么,他怎么讲话你就怎么讲话。连他的沟通技巧、做事风格,乃至于办公室的布置都可以学学。这绝对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话虽如此,你应该先区隔“影子”与“应声”,而这两者跟“模仿”也不能划上等号。

假设某人的穿着很特殊,多少反映出他的品味与价值观。你肯学就代表你愿意认同,愿意接纳,他当然对你有好感。但若是学得太像,譬如他的衣服印有“XX大学”,你也去找一件一样的;他打红领带,你也照打,还是同一个牌子的,就有点过火了。学是可以的,照抄就没意思了。他可能觉得你怪怪的,没有个性,甚至把你给看扁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对方躺在沙发上看报,叫你也坐下来聊聊,你有两种选择:如果你也学他躺着,代表你此刻也很轻松,彼此有很多话题可聊。若是你正襟危坐,腰杆打直,他可能会很不好意思,最后干脆连报纸也不看了。反过说来,倘若他正在批阅重要公文,表情严肃,你一坐下来却开始伸懒腰,打呵欠,他或许会白你一眼。

说话也可以学。若是某人的讲话慢吞吞的,口气平静,表示此刻的心情没有起伏。如果你也学他,就没有隔阂。反过来说,假如他说话愈来愈急,口沫横飞,代表他相当激动。你肯学他,意味着你也认为事态严重。他一定认你这个朋友。

就整体策略来说,你还要揣摩对方的心态。假如他对你有好感,不妨也释出同等的善意。若是他对你推崇有加,也回赠几顶高帽,礼尚往来。

当然,想要真正融入别人的圈子内,在模仿时就要“有点像,但不要太像”,给自己跟别人都留点想象空间。若是意图太明显,立刻会引起对方的排斥,将你跟“伪君子”划上等号,不然就是觉得你居心叵测。一旦你沉不住气,露出狐狸尾巴,马上前功尽弃。这是非常不值得的。

深度合作: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团队中去

传统的人际关系,总是在告诉你如何与人保持距离,警告你千万不要发展办公室友谊,并教给你在办公室内如何步步为营、巧技暗施、克敌制胜——私底下一副与人不共戴天的模样。可静下来想,在上班时,你与同事每天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一起,有必要这样吗?

当现代社会发展至21世纪,人际关系也有了新的走向。近年来最流行的辞藻也许就是“Teamwork”(团队协作)。既是“Teamwork”,首要的就是“Team感”,原来处处设防、各自为政的传统本位主义一夜落伍,新世纪人际讲的是彼此沟通,随时交流,深度合作,团队利益至上。它对封闭自我的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了很多人不容回避的现实。

回避办公室政治,拒绝参加公司活动,只会让人感觉你性格孤僻。漠视企业文化是拓展事业的一大弱点;为人冷漠是团队领导人的大忌。现代化的商业操作在考核员工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法则:一个忠于自己职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员工并不见得就能出类拔萃,与人沟通、协调、协作能力的强弱是考核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现代社会,竞争虽是无处不在,但同事之间十之八九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更何况现在讲的是双赢、多赢?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部门的效益上不去,谁也别妄想有升迁机会。很多时候,同舟共济比同室操戈更有意义。把自己融进去,而不是孤立出来,这是新世纪“团队协作”的要义。很多人都承认在自己的行业内构建人际关系网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为自己打开门路,创造商业机会,而与此同时,人们却常常忽略另外一个其实更为重要也更为基本的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确保“后院”安宁。

如果你想接近某个同事,了解这个集体,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会餐、郊游、野营等。在那里,人们会脱下紧绷绷的外壳,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讲述自己的苦乐,你会听到真实的抱怨,真诚的赞誉,包括客观的评价,你也会发现谁和谁走得近,谁和谁走得远。不要自贬为偷窥他人秘密的好事之徒,只要你摆正心态,具备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你就会发现谁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谁将仅止于同事关系。

当人们在办公室里忙碌奔波时,人们的思想与活动大都被严格地禁锢在本职工作的范围之内。当人们走出办公室,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就会发现原来需要放松的并不只是我一个。很多事情会进入我们的耳畔,即使与我们原本并无利害关系,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是会有兴趣地仔细聆听。与同事闲聊可以帮你跳出平常的一亩三分地,让你对公司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