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处世艺术
222100000049

第49章 淡泊名利妙处世

第7章第2节淡泊名利妙处世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人生在世要活出点价值来,何以见其价值,只看他对金钱与权力的态度,便一目了然。

一般来说,对权和钱有两种态度。为了生存,为了发展,采取正当的手段,努力获

取金钱与权力,没有什么不好。所以,有人终生勤劳,终于从贫汉变成富翁,这是命运对勤

劳与善良者的报答。或者,有人有远大的抱负,出众的才干,为给大家谋一份福利,也为自

己一生能做一番事业而勤奋努力,渴求权力,以权力实现自己的志愿,这也是大好事。所以

,对于权与钱,只要目的是好的,手段光明磊落,没有必要故作清高。

所以,尽管姜子牙贫困潦倒时就只有杀羊卖酒度日,甚至到朋友家骗饭吃,但后来周文王起

用了他

,他有了权力,他就可以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万马千军,把天下百姓从商纣王的魔爪中拯救

出来。唐朝政治家刘禹锡在朝廷改革失败后,被贬到边远的地方,他忍受委屈并赋诗说

:“马思边草卷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他仍想有朝一日能回到中央的权力中心,以施展

自己的政治抱负。

以上可谓是对权与钱的正常态度,也是人格的正常表现。但是中国历史上,卖主求荣,损人

利己,见利忘义的历史人物还不少。其实人生在世,在权力与金钱的争斗场上的成败不过是

表面的东西,作为人立身之本的是人格。所以,在功利与人格发生矛盾时,应当义无反顾地

维护自己的人格。应当说,这样做很难,也因其很难,我们更应该学习陶渊明那种“不为五

斗米折腰”的精神。

南朝刘宋年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每月领五斗米的薪水。陶渊明的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陶渊明从小就表现出出众的才华与抱负,但他讨厌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

尔虞我诈。他本来在皇帝身边做官,但他主动要求做地方官。天下混乱,陶渊明壮志难酬。

一天他在内室里写诗抒怀,正在这时,他的手下人来报告,说有个督邮来彭泽视察。陶渊明

一听,便捻着胡须沉思,什么视察,无非是来打秋风。想到自己两袖清风,能给他什么好处

呢?不过虽然这样想,陶渊明还是准备跟着手下人去见督邮。

他手下看了看陶渊明身上褪了色的便服,便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系好腰带去迎

接才好,怎么能穿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讨厌那些狗仗人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这话,更受不了了。他愤怒地说:“

我可不愿为这五斗米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

说完,他干脆不见督邮,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下人,便辞职不干了。

就这样,陶渊明告别了权力,也告别了权力带来的金钱,以后就只有过穷苦日子了。这或许

是他的失败,但他免受了无休无止的屈辱,维护了自由自在的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让世

世代代的人景仰他,这也是中国人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之一。

功名富贵于我如浮云

无论钱与权,还是功名富贵,说起来虽有些俗,但实际上概括了人们生活的核心内容,古今

中外,无一例外。

实际上功名富贵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梯,或者说是人生成就的链条。功,事业成功;名:出

名;富,发财;贵,做官。成功不一定能出名和发财做官,但成功却是后三者的基础。但有

更高智慧的人看到的却是另一种事实,产生的是另一种理解,那就是,功名富贵,过眼云烟

。

求功名富贵者,常常不一定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者有

之;河里打鱼网网空者有之。另外,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但往往直取不行,必然曲求

,如此却坏了心情,得不偿失。再者,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即使既富又贵,倘无功德,很

快就会被人唾弃。这样,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呢?顺其自然,进可以成功,做

一番事业;退可以做一个受人敬重的好人,岂不万全。

李白曾有诗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王虽富贵一时,但无功无德,最

终只化为一堆黄土。屈原因其人格的伟大,他的辞赋流传后世,永垂青史。

还有唐代的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时代,人与人交往讲

门户

高低。建康城中,宰相王导及后来的大将军谢安的门户高得百姓不敢仰视。时过境迁,子孙

平庸,再也产生不了英雄人物了,权钱腐蚀了他们的子孙。

隋炀帝,杀了父亲,占了父亲的小老婆,算是功名富贵到顶了。但他终因人品太恶劣,为人

所不耻。又如清末的慈禧,排斥异己,镇压政敌,统治中国几十年,人民受难,也被人唾骂

。

而先秦的诸子百家,历代的文化名人,大多清贫一生,毫无功名富贵可言,但他们的思想道

德、行为风范,却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是他们智慧的永存,更是他们人格的永存!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以貌取人。穿着不是什么大事,但一身好衣着可以给人良好的自

我感

觉,这是人之常情。衣着常常是一个现实境遇、人生成败或者本身能耐的标志。因而,从古

至今,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重复着一个错误:以貌取人!很多志士仁人、大智大慧者都曾感

叹:世上只有人眼浅,只重衣冠不重人。而更不用说名声、地位,方便了多少恶少歹徒,伤

害了多少贤良俊杰。

因此,当时世混乱,小人当道,名实颠倒时,志士贤人只有退隐。或小隐于朝廷,或中隐于

市,或大隐于山林,以求独善其身。如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以待天时,所谓“短竿长钱

盘溪,这个机关哪个知?”或如诸葛亮自述从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

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而这所有人生的进退,社会的治乱,其实就是权与钱在变戏法。权与钱既会使人满身闪闪发

光,手眼通天;也可以使人心黑如漆,人面兽心,饱食终日,完全成为应声虫与木偶。相反

的,倒是“卑贱者”最聪明。他们的成功,是由于他们的勤奋智慧,也还有他们未被权与钱

污染

的人格力量。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没有人知道发明者的名姓;纸的发

者是蔡伦,东汉皇朝的一个太监;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的毕NB021,一个小印刷

人,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的无名之辈。然而,对于民众,对于历史,他们都是大大的功臣。

正因权与钱的扭曲作用,古代贤明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都纷纷走向民间。因而

,姜子

牙、诸葛亮、王猛、李泌、刘伯温才能从水滨、从田埂、从密林、从陋巷走向当时最需要他

们的地方。然而,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毕竟太少了,所以,我们不能只靠他们,要让那些

能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的人处于权力中心,给他们权力与金钱,实行民主与法治,让他们为

公众办事。这是对他们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人格力量的肯定。

以貌取人造成了权与钱对人格的扭曲、对人才的压抑。豪杰贤干往往是那些不修边幅、满脸

晦气、衣衫破旧、栖身于穷乡僻壤、出没于寻常百姓之中、遭人白眼而故我依然者。他们以

自己的人格鄙视贪官污吏,傲视芸芸众生中的势利之徒。唐代大诗人韩愈赞扬这是不平则

鸣,它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得志草包的嘲弄。

不为物欲所惑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欲生会引人

进入没有止境的求利之路,而没有止境的追求利益,贪婪物欲,恰恰会损失利益。

庄子是老子道家学说的继承人,他对先哲的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庄子看来,无私是人的

立身之本。他把利欲熏心比喻为眼观浊水,而把心境淡泊比喻为处于清渊。一个人有了私欲

,就会利欲熏心;利欲熏心就会迷惑自己的心志;心志一旦被迷惑住了,那就连自己的生命

都难以保住,至于事业、生活,那就更谈不上了。

人一旦观于浊水,就会忘记清渊,而这种利令智昏,也就失去了人的纯洁本性,最后必定要

遭殃。《庄子?山木》篇中,就讲了一个“观于浊水忘清渊”的故事,故事说:

庄子在一个名为雕陵的栗园里面游玩,突然从南面飞来一只鸟。这是一只翅膀有7尺长,眼

睛有1寸大的奇特大鸟。它的翅膀擦着庄子的额头飞过,但它并没有感觉到庄子的存在,最

后径直落在栗林之中。

庄子感到很惊奇。于是,他撩起衣服,加快了脚步,赶到栗林之中,并拿出弹弓,准备将这

大鸟打下来。到了大鸟的眼前,庄子终于明白了,原来大鸟的目的是为了捕捉一只螳螂。

庄子再一仔细观察,见栗林中还有一只蝉,正借着栗树的树阴,在那里美滋滋地休息。可

是,正因为它找到了一个好的休息处所,只顾了享受,便忘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螳螂向它

伸出了双爪,并在瞬间捉住了它。螳螂因此而得意非凡,却忘记了隐蔽自己的身体,被大鸟

在空中飞过时发现,于是,大鸟俯冲下来要啄食它。而正因为这只大鸟专注于要啄食那只螳

螂,结果连庄子这么大一个人也没有看见,以至于庄子用弹弓很容易打到它。

庄子对这种情形很是感叹。他深为这几只小动物悲哀,觉得它们太不懂得生命的轻重了。为

了眼前的些许利益,而忘记了上天给它们的自然生命,忘却了贪恋眼前利益对自己的生命可

能带来的危害。同时,庄子想到自己也可能陷入了这种悲剧性的境地。为了捉住那只大鸟,

他也

忘记了对自己生命的警戒。想到这里,庄子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赶快扔掉弹弓,扭头就往

回跑。果然不出他所料,刚才守园子的人见他急匆匆地往栗林中钻,以为他是偷栗子的,正

拿着东西要捉他。现在见他慌忙往园外跑,便在后面追着骂他。

经过这一次经历,庄子三个月都没有到庭院中去散步。一天,庄子的弟子蔺且问庄子:“先

生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到庭院中去走一走?”

庄子回答说:“我的先生曾经教导我,到了哪里就要遵从那里的规矩。我为了得到大鸟的形

体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体,这就像是见到了浊水而忘记了清水一样。况且,只顾要弄清楚那只

大鸟为什么擦着我的额头看不见我的原委,却忘记了自己身处栗林之中,违犯了栗园的规矩

,并因此遭到了园吏的追逐和辱骂。回来后,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所以没有心思到庭院中去

。”

《庄子》记载的这个故事,的确发人深省。大鸟的眼睛有一寸大,为什么没有看见被它擦额

过的庄子呢?因为捕捉螳螂的欲望遮蔽了它的眼睛;庄子在栗园中游玩,为什么钻入了栗林

之中,看不见正在捕捉他的园吏呢?因为捕捉大鸟的欲望迷惑了他的心。蝉、螳螂与大鸟、

庄子一样,都陷入了物欲的迷茫之中,不能自拔。由此可见,物欲对人心的迷惑作用是多么

的巨大啊。人们一旦被物欲所迷惑,就会连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置之脑后,至于家庭、亲朋

、事业,这一切,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庄子告诫人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根本,不要忘却了自己本来具有的

纯洁清渊而陷到那片浊水之中。否则的话,就可能会导致身败命丧。

给自己一片宁静的天空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虽然生存有了保障,但个人在工作、社交及其他社会事务上却耗费

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人应该有大量的闲散时间消闲和独处,可以用来玩耍、独坐和奇思幻

想,这是十分必要的。犹如读书一样,读了一些后,应该从书中退出来,对它们进行思考反

省和整体考究。没有这个工作,人势必淹没在书籍内容的浩渺烟波中,不能真正读懂和受益

。有人也许能获得一鳞半爪的知识,但绝不可能在大的方面把握,也不可能深入。人生也是

如此。一个人必须经常从生活中退出来,回到自身,用心灵和性情对生活进行审视、反思和

玩味,以辨明生活的是非曲直,得失和目的。这就需要大量的闲散时间做保证。这样有益

于调整人生,修正人生,让有限的生命比较合理地度过。

生命在本己关怀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存在之本——不生不灭或超然状态的终极存在。对生命

终极关怀才体现出了小我的极大悲悯、道德力量和自我的超升。不同的人,会因为自身所具

备的内在或外在条件不一样,以及把握机遇的能力不同,而和生命自身的亲近及进入的程度

不同。这没有一个底线,也没有一个至高标准,但是出发点或起跑线却是存在的。一个人之

所以不幸,不是因为他或她没有走到这种选择的终点和绝高层面,而是他或她连这个起点

都没有找到或达到。现代社会的人们应给生命一些宁静的时光,这样你会发现生

命更多的意趣和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