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4引导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
要说起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的好处来,小羽的妈妈最有发言权:
“我们家小羽,以前是个不会说话的孩子,什么叫不会说话呢?就是见了长辈不会问好、上课老师提问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小朋友在一起插不上话的总是他。小羽这样的性格,以后是一定会吃亏的啊,哎,你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有多着急。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个心理医生,带小羽去看,医生说要改善这样的性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于是回来后我们就带小羽报名去爬上、去敬老院献爱心,在学校也鼓励他参加运动会、兴趣小组。你还别说,一年下来,小羽的性格果然变了不少,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腼腆害羞了,人也变得活泼大方了许多。”
为什么参加了团体活动的小羽会有那么大的改变呢?
这是因为在团体活动中孩子容易寻找到热情和快乐。世界著名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一个人的幸福快乐80%来自于与他相处的人,20%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一个正面、积极的团队是你热情的源泉,家长可以召集孩子一些思想积极的朋友、同学,每个月聚会一次,一起讨论达到目标的方法,彼此激发脑力。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和他人更好地交流、相处,家长就需要教导孩子学习更多的交往技能。哈佛人认为团体活动能为孩子提供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许多性格和能力要在集体生活和游戏中才能养成,如团结、大方、礼貌、遵纪、自尊自爱、竞争意识、牺牲精神、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集体观念和服从精神等。这些品质和能力是集体之外的活动所不能够培养的。
要想孩子有良好高尚的品质,家长要教育孩子多为集体做好事。例如,在学校主动打扫卫生、为朋友打开水、帮老师擦黑板等;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为集体争光。遵守集体规则,维护集体荣誉。如果轮到自己的孩子做值日生,家长不要认为会累到孩子,一定要他们早点到学校去,不要迟到;家长也不要阻拦孩子参加班级活动。集体因为每一个人的存在才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集体活动中缺少了谁,这个有机体都是不完整的。你的孩子参加一次班级篮球赛,在赛场上会学到团结与合作;参加一次班级春游,会发现因为有了同伴的陪伴而使春天更加灿烂;参加一次班级合唱团,能知道他所在的那个音阶对整首曲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些,都是孩子一个人玩球、一个人爬山、一个唱歌时体会不到的,是从集体活动中获得的。
家长还要让孩子多参加社区的服务,在美国许多中学都要求学生们参加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而现在全国国立和私立中学中,超过30%的学校已经这么做或正准备这么做。参加服务的时间要求不一。在我国,尽管有些社会团体搞了一些社区服务活动,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定期参加类似的帮助老弱病残者的活动,因而就没有亲身体会,也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即使父母不断地把这些思想灌输给孩子,但是只有亲身经历过了,自己才能真正受到影响。
并且在锻炼个人能力方面,不要忽视团体协作能力,家长更应该告诉孩子,集体是成长的动力。也会渐渐培养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并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为人处世技巧,而这些恰恰是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所需要的。
所以让孩子立刻行动起来参加团体活动吧。现在许多学校都设有“青少年志愿服务团”,参加到这些团体中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社区的服务中。让孩子到养老院中去看望孤寡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用一份童真带给老人一份快乐和安详;将孩子们组织起来将路边的长椅擦干净,看着行人坐在干净的长椅上休息时,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性格。
课内育子小结
1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
2家长要教育孩子只有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才能增进友谊,建立人际关系,发展个性。
3愿意倾听别人,就等于表示自己愿意接纳别人,承认和重视别人。
4告诉孩子对活动要有绝对的热情,但是也要适当,有度,不能以耽误学习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