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225000000059

第59章 3生而自由的被监禁者

第二篇第五章3生而自由的被监禁者

“人生而自由的,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写在《社会契约论》开头的这句话,既是对人生与社会矛盾本质的揭示,也是他充满矛盾的一生的写照。

有人批评卢梭是一个极其神经质的人,这也许是正确的。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让?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卢梭曾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的仇敌。卢梭是一个极度自我矛盾的人,他总是在不停的思考,不停的自我反驳,所以,他虽然留给后世无数的精神财富,却令自己在生活的那个年代十分贫瘠,尤其是情感方面。

这与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作为美学家,康德有着厚重的著作,但却没有完整的人生,“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这是康德墓碑上所刻下的两句话,也是康德一生的写照,从这些话上就可以看出康德的为人是多么的执拗和不平凡了。

当然比起卢梭来说,康德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卢梭过于耿直的性格,使得他从1762年起,因为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的一些同事开始疏远他。

虽然有些人对他表示友好,但他却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同他们每个人都争吵过。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他是一个充满真情的人,1749年当狄德罗被捕入狱时,卢梭曾经四处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罗放出来。卢梭还经常前往狄德罗被关押的监狱探望他。而使卢梭名声大振的一件事就与他去探望狄德罗有关。

有一次,卢梭步行去看狄德罗,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以便走累了休息时可看看书。

在这本杂志上,他忽然看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事:《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而这个题目,好像千道光芒刺射卢梭,使他许多富有生气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从心中涌现出来。

卢梭把这件事告诉了狄德罗。狄德罗鼓励卢梭写出文章去应征。卢梭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写成了论文寄出应征。1750年,他这篇论文获得了头等奖。

卢梭就是这样一个真情真意,但又不懂人情世故的男人,他是拥有复杂性格的人,他与泰雷兹?勒瓦瑟有五个孩子,因为怀疑他那年幼的老婆对他不忠和记恨他丈母娘的刻薄吝啬,他把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勒瓦瑟结婚)。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

但他又有崇高而合理的教育理想和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而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尔》则成为世界性的教育名著。里面提到过的观点影响深远;“我不怕促使爱弥儿心中产生他所渴望的爱情,我要把爱情描写成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并使他对荒淫的行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为情人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

而康德的一板一眼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一生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每天下午3点半,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

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

康德和卢梭都将自己的生活弄的乏善可陈,因为他们都是充满了矛盾的人,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勇于坦白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可是他们却明显地感觉到他们不是。他们有时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会与人相处,但他们认为是他的朋友们合计害他。

他们是可悲的,是善良的,他们尽量让自己是公正的,他们的理想的社会也是公正的,但在现实中他们无法做到公正。因为康德和卢梭虽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供后人研究和探讨,但他们的一生其实并不充实,不过对于他们这样的天才,不能要求的过于苛刻。

好比卢梭在出生开始就是不幸的,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10岁时,父亲被放逐,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他一人发奋自学,并当上了德?蒙泰古伯爵的秘书,伯爵到威尼斯当大使,他随同前往,不到一年即与德?蒙泰古闹翻。

同期他发表了《爱弥儿》,名声大振。但不久《爱弥儿》一书被警察没收,在巴黎索尔邦大学受到批评,遭国会查禁。

卢梭风闻当局下令逮捕他,立刻逃往瑞士,到达伊弗东,匿身在沃德山村。这时日内瓦也查封《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并下令逮捕卢梭。卢梭只得再次逃亡,躲在属普鲁士的纳沙特尔公国内的莫蒂埃。

卢梭后来结识了狄德罗,并参与了《百科全书》的创作,但很快与狄德罗发生争吵。卢梭感到幻想失落的悲哀,爱情和友谊都把他抛弃了。他开始怀疑存在一个巨大的阴谋:所有的老朋友串通一气要坑害他。他精神颓唐,放弃许多写作计划。

“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不要为了照顾我身后的名声,埋没这部关于我的未被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可靠记载。最后,即使你曾经是我的一个不共戴天的敌人,也请你对我的遗骸不要抱任何敌意,不要把你的残酷无情的不公正行为坚持到你我都已不复生存的时代。这样,你至少能够有一次高贵的表现,即当你本来可以凶狠地进行报复时,你却表现得宽宏大量,如果说,加害于一个从来不曾或不愿伤害别人的人,也可以称之为报复的话。”

这是卢梭的内心直白,他一生在痛苦中度过,还有康德,研究美学,但他晦涩的文章却令许多学者望而却步,在自己的性格与追求的纠葛中所经历的苦痛,他们是值得怜悯的。

麻辣说史

康德最崇敬的人就是卢梭了,在康德的房间内,贴着一张卢梭的头像。康德看《爱弥儿》因为行文太精彩不仅忘记了散步,而且还看了不只一遍,用康德的话说是因为《爱弥儿》的行文实在太美了,以至于第一遍只关注了文笔而没有仔细看内容。卢梭虽然自己能写出《爱弥儿》如此著名的教育学著作,但他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养孩子,所以他的那几个可怜的孩子只能被送到孤儿院。康德一辈子未婚,倒是没有了养孩子的烦恼,一辈子可以专心侍奉哲学。康德是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是辑亚里士多德以来在哲学领域的集大成者。后人是这样评价康德哲学的:“康德哲学是个蓄水池,康德以前的哲学都汇入了这个蓄水池,康德以后的哲学都从这个蓄水池里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