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兴趣第一——斯皮尔伯格、费曼等人的深切体会
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机械式的学习,为了应付而学习;没有兴趣的工作,就是被动的工作,为了生存而工作。这不应该是每个人在做事情时正常的状态,因为这样只能让一切毫无趣味可言,那么,做这件事情的本身也就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所以,作为父母,要懂得以兴趣作为孩子行为的动力,这才是最巧妙而且最为有效的做法。
“宝贝,学小提琴吧,你看多高雅!”
“可是我不喜欢!”
“宝贝,这可是我和你爸爸一直的心愿,你看,我们给你买了最好的小提琴,又给你请了那么好的老师,你就学学吧!再说了,会拉小提琴显得你多有气质啊!”
苦心婆口之后,孩子勉强学了小提琴,可最后,父母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什么高兴的神色,反而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为什么?孩子被逼着学,能学好吗?就算最后能弹奏乐曲,相信他的琴声里定然没有感情。人只有在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才能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
犹太人就深知这一点。
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他12岁的生日时,做电气工程师的父亲送了他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8毫米的摄像机,以便使他能够用“电影记录往事”。显然,斯皮尔伯格被这神奇的玩意儿迷住了,爸爸的鼓励和引导让斯皮尔伯格爱上了摄影,从此,拍电影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天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所创造的“费曼国”,被人们拿来和电子元件中的“硅片”相提并论,二者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在效果上千百倍地延长了科技人员的寿命。诺贝尔奖得主汉斯?贝特曾说天才有两种:普通的天才完成了伟大的工作,但人们觉得那工作别人也能完成,只要足够努力就行了。特殊的天才,他做的工作别人谁也不能做,而且完全无法设想。贝特认为费曼属于后一种天才。
为什么费曼能成为这种“特殊的天才”呢?据说,在费曼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买了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给他玩,让他摆出各种花样。等他稍大后,父亲又经常带他散步和做游戏,和他讨论为什么小鸟会不断地啄自己的羽毛之类的问题,借以激发他认识事物的兴趣和习惯。稍大一点,父亲不仅帮助他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还培养他成为修理收音机的能手。
父亲对儿子兴趣的培养和教育让费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4岁,费曼获得博士学位,28岁担任康内尔大学教授,47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极为深远,以色列的第一任女总理梅厄夫人的成功同样源于她的兴趣。
梅厄夫人从小就对政治活动感兴趣。小学毕业后,她到了姐姐家。因为当时姐姐家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大本营,常常有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者在此讨论至深夜,小小年纪的果尔达?梅厄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对她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她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政治家。很小的时候,她就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或募捐或演讲。父亲虽然最初表示反对,但最后还是支持了女儿。
凭借着神圣的民族责任感和狂热的政治热情,梅厄和姐姐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生活,返回了故土巴勒斯坦,并成为以色列出色的女外长和优秀的女总理。也正是她从小对募捐和演讲的天赋,使她在后来的中东战争中临危受命,一举在美国募捐了5000万美元,比原计划超出了一倍。正如“以色列之父”本?古里安所言:“有一天要写历史,将写上一位犹太妇女,她弄到了使这个国家能生存的钱。”
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充满激情,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全力以赴,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这些都是强迫式教育所得不到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请家长务必注意,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和其他事情才能真正有效。兴趣第一,这是诸多犹太名人对教育的告诫!
温馨小贴士
人们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文雅一点的古训是:“人各有志。”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强求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尊重他的兴趣,并试图给他提供更多的发展兴趣的平台,他就会乐在其中。但如果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会事与愿违,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想要把学习和读书当成孩子的兴趣,其实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需要父母在这方面花一点心思。比如像说书先生一样抖包袱,或者给孩子讲点经典,或者自己首先就是一个以读书为乐的人。著名的文化学者易中天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教育女儿的也有自己的妙招——罚你不许念书。很多孩子一听说不用念书了,不知道有多高兴;但是易中天的女儿听说不让她念书了,急得直认错。为什么念书有这么大的魅力?一个有学问爱读书的老爸本身就是答案。
在易中天的书柜中,有很多好书可读。易中天自己深陷其中,天天读得乐以忘忧,女儿也就跟着念书了。慢慢地,孩子就喜欢上了读书。
很多人的文学启蒙读物都是家人的书或者亲戚的书,可以想见,一个藏书可观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多大的正面刺激。如果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像样的书籍,孩子肯定也不会亲近书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