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正确认识自我
卡耐基非常重视“自我实现”(Self Concept),也即自我观。他认为“自我观”是决定人们各自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每一个人,无论是聪明或愚蠢,他的表现都是与其当时的“自我观”相符的行为。没有人会去做一件在当时他认为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能力以及他本身任何一方面不相宜的事情。就像穿衣服,你会选择和你的年龄、职业相称的服装,讲话时会选择和自己身份相称的词句,甚至外出吃饭也会选择与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相称的场所……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依照他的自我观点,来决定哪些事他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或是该怎样去做好一件事情。因此别人也就能够根据他通常所表现出的行为,对他有所了解和认识。
如果某一个人对于自己各方面的印象,认为都和实际情况颇为接近,也就是说,他有着比较正确的“自我观”,那么他所表现的行为自然会很恰当。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一个人之所以不易于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往往是因为许多方面的品质不能直接衡量,而间接得来的资料又不十分可靠的缘故。
卡耐基认为,当一个人走入人群,不能很清楚地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只是成为人群中的一份子的话,这个人的个人形象明显存在缺憾。缺乏个性化的特质将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当然更谈不上与人成功沟通了。
卡耐基认为,自我认识也是了解他人的欲望与行动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欲望、动机与情感,并由此推测别人,你便能够了解他人的欲望、动机与情感。只要你具有洞察自我的能力,你就可以这么想:“既然我对这件事会有这样的反应,我相信对方一定也是如此。”例如,你的面前有一盘很好吃的蛋糕,你很想吃,这时你就可以推论,坐在你身旁的那个人同样也想吃那块蛋糕,于是你就可以分一半给他。相信他在高兴之余,一定也会因被你猜中了心事而对你表示出由衷的佩服。
想要真正了解自我,必须养成与自己“对话”的习惯。需要提醒的是,这里所说的与自己对话,不是指单纯地将目光转向自己。
相信你也曾注意到,平常人们在做事时若身边有其他人在,所表现出的态度便会和一个人独处时不一样。还有,有些人总是会对别人的事情过分介意;总是过度担心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理想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和自己好好“对话”的缘故。
要怎样才能做到与自己良好“对话”呢?你只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当你一个人独处时,你可以把自己此刻的感觉、感情、想法等在心中一一过滤,检视一下自己的心态是否正确、是否平衡,这就是与自我进行“对话”的最好方式。
想要更好地与自我对话,就必须正确认识所谓的“自我”。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意识中的自我,另一个是无意识中的自我,而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全部是在无意识的自我控制之下进行的。看清无意识中的自我,并与自己“对话”,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真正在想些什么?自己的性格倾向为何?怎样做才会使自己心安理得?出现障碍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待人处事等。如果这些你都能做到,那你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了。
接下来要做的是设法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大家都迫切地想了解自己,但有些人却认为真正看清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尤其难以接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旦有人当众指责自己的缺点,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恨意,心中油然升起对此人的厌恶感。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不会主动指出他人的缺点。
卡耐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向亲人或较亲近的朋友询问你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听听他们对于自己各方面的看法。当然,对于别人的指责,我们应该冷静地接受。不过,只向亲友讨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应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有关自己特性方面的认知,这样准确性会高一些,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