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3节让听众“看见”你的话
演讲者的首要目标是获取并把握听众的注意。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巧,这就是景象描绘。景象描绘就是使用能造成图画般景象的字眼。让人听起来轻松愉快的演讲者,无一例外都是能塑造景象于你眼前的高手。
卡耐基总结他的成功之道说:“景象!景象!景象!它们如同呼吸空气一般,是免费的。把它们撒在演讲里,你就更能欢娱别人,也会更具影响力。”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段演讲,它用了很大的篇幅,用形象的景象来描写由于资源得不到利用,人民生活贫困乃至许多人无钱来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情况。
“我听说在国内有几百万的民众,他们是胼手胝足地过着日子,面目憔悴显得营养不足,他们缺乏面粉来充饥。可是,在尼亚加拉地区,每小时却要无形中消耗相当于25万块面包价值的瀑布能量,我们可以想象,每小时有60万只鸡蛋越过了悬崖,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鸡蛋饼,跌落到飞流而下的瀑布中。如果从织机上织下来的白布,能够有400丈宽,它的价值也等于尼亚加拉瀑布所消耗的一样。我们还可以想象,有一家极大的百货公司,每天由意瑞河的下流,把公司里所有的货品全部抛落到160英尺的山涧中,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消耗啊!对于这个无形的消耗,有人主张政府应拨出一笔款子来利用这一巨大的水力资源,可是想不到有人竟会强烈反对!”
这段演说词,景象鲜明,把所说的问题形象地展现在听众眼前。
一个会演说的人,他会使他说的影像浮映在听众的眼前,而那些不会讲话的人,只是笨拙地使用平淡无味的语言,结果让听众昏昏欲睡。因此,你应该把图像用在你的演说中,用在你日常的谈话中,这样,你就更能感染他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了。
你可曾注意到,在那些流传了好几个世纪而且广泛使用的比喻里,也不难发现同样的图画效果:“如狐狸那样狡猾”、“僵死得像一枚门钉”、“像薄煎饼那般平板”、“硬得像石头”等等。
把眼睛看向明确而特殊的事情上,描绘出心灵的图景,使它独立突出、显著而分明,如衬映着落日余晖的公鹿头角的长影。说“一匹黑色的坛特兰小马”是否比说“一匹马”逼真了许多?“一只白色、断了条腿的矮种公鸡”,难道不比光是“鸡”一个字给人更确切而显明的图像吗?
要有勇气把你对事情的看法说出来。例如,在《圣经》记载的诺亚大洪水之后不久,一些最富创意的人首先使用了这个比喻,“冷得像条胡瓜”。这个比喻太好了,因为它极具新鲜感和生动性。即使是在后来的贝尔夏加的著名盛宴中,这个比喻可保有它的原始新鲜感,而值得在一场宴后的演说中使用。但在今天,以拥有创造力自负的人,若再重复使用这个比喻,难道自己不会感到羞愧吗?
趁你现在还有这份兴致,你可以想想你自己的比喻,用以表达寒冷的感觉。要有与众不同的勇气,把它们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