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226800000045

第45章 老生常谈的“老调”也能弹出“新曲” (2)

第八章2 老生常谈的“老调”也能弹出“新曲” (2)

季羡林先生在《谦虚与虚伪))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季羡林先生的这些话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必须把握谦虚的度,发自内心的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谦虚,否则一味的表现自己的谦虚便会给人虚伪的感觉,那样就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在现实的生活中,季羡林先生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面对“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国宝”的三个荣誉称号,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就纷纷予以谢绝。

一辞“国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文集《此情尤思一季羡林回忆文集》出版时曾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洛、吴宓,我算什 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 长些罢了。”对于自己的国学知识,他说: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二辞“学界泰斗”

季羡林先生对“学界泰斗”这个荣誉称号也加以谢绝。他说: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

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

季羡林先生对“国宝”这个称号更是不以为然。他曾说:大约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 “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 3亿‘国宝’吗?”

从季羡林先生辞去“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 “国宝”三个荣誉称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自己的成就有着清醒第认识,他绝不虚伪的谦虚,说自己毫无成就可言。相反,他的谦虚发自内心,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应当肯定给与肯定,对别人追加的荣誉,他认为过了,就给与谢绝,这就是真正的谦虚,这种谦虚才是真诚的谦虚,才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为了让我们掌握谦虚的分寸,避免使我们的谦虚变成虚伪,季羡林先生在《谦虚与虚伪》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青少年朋友们:在我们与人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来表现自己的谦虚,而不是刻意地在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谦虚,注意谦虚的度,那样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如果缺少了真诚的养料,你播下的这颗谦虚的种子便很可能结出虚伪的果实。那个时候你收获的将是你自己种下的苦果!所以,真诚地谦虚吧,而不要让谦虚过头变成虚伪!

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稍不留意,时间就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会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停留片刻。有时时间是无情的,对于挥霍它的人,时间让夺走它的青春让它一事无成,有时,时间又是有情的.对于珍惜它的人,它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人们经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觉出时间有多么的可贵。

季羡林先生一生珍惜光阴。如今他虽然是一位即将步入百岁的老人,但是他仍然坚持笔耕不辍,和时间展开赛跑。每天清晨季羡林先生早早地起床,然后开始自己一天的阅读写作生活。这种习惯即使是在自己住院疗养的情况下,他也坚持不懈(见《病榻杂记》) 。因为在季羡林先生的眼里,时间实在太宝贵了。季羡林先生在((一寸光阴不可轻))一文中,就曾经这样写到: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我现在抄给大家: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一首诗,不但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对我们老年人也同样有教育意义.文字明白如画,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季羡林先生的话,平实而深刻,我们只有爱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有所得,如果我们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都头来只会一无所得。珍惜时间的人,往往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弟周,在他上学的时候就特别珍视时间。就是因为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刻苦学习,才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童第周从小就爱学习,但因为家庭贫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家里种地干活上了。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跟父亲认了一些字。十七岁的时候,他才好不容易考进了宁波师范学校的预科班,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童第周特别珍惜。可是,这所学校里所学的数、理、化和英语,童第周在以前根本没有学过,所以他学习起来特别吃力。

因为从小就营养不良,童第周的个头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要矮,因为穿着也比较土气,所以在学校里没人肯搭理这个来自穷山村的孩子。一次,童第周刚走出教室,就听见有几个同学在议论自己,其中一个人很不屑地说:“我敢说,童第周在这儿不出三个月,就得回家去种地!”这句话像钢针一样,刺痛了童第周的心。于是,童第周更加刻苦学习了。

可是自己的基础毕竟太差了,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的时候,他的平均分数只有四十五分。按照学校的规定,平均成绩不及格的人,只有两条路可走:退学或留级。退学是肯定不可能的,留级呢?童第周也不甘心,因为他现在就比同班同学大三四岁,自己再也不能留级了。他鼓起勇气去找老师,老师摇着头说:“这是学校里的规定,不可以改变。”他又硬着头皮去恳求校长:“校长,您就让我跟着上吧,我一定会赶上去的,我向您保证。”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校长终于松了口:“好吧,那你就试试,不过半年以后你必须出成绩。”

没等校长说完,童第周就激动地抢着说:“校长,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他发现早上头脑比较清醒,记单词的效果比任何时候都好。所以从那天开始,他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在幽静昏黄的路灯下,认真地阅读着英语教材,苦苦的背诵这像天书一样的英语单词。

学校规定,每天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必须熄灯。为了抓紧时间学习,童第周总是等其他同学刚睡下之后,又拿起书本和笔记,悄悄地溜到路灯下,温习当天所学的功课.过了不久,校长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把童第周叫到办公室,训斥道:“你不想要命了?不好好休息,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以后一定不要违反学校的作息制度!”

童第周说:“老师,对我来说,现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更重要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因为我只有这一次机会了,如果赶不上,我就只能退学。老师,我在家吃苦已经吃惯了,身体能吃得消,您就让我学习吧。”

校长听了,心里十分佩服:这孩子真有骨气。就这样,在他默许下,童第周依旧每天早晚都在路灯下看书学习。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的平均分数超过了七十分,而且几何还得了满分。这件事情使童第周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一样能够办到,只要我足够努力,能够坚持不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我就会取得优秀的成绩。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天才都是用勤奋换来的。

后来,童第周又以优异的成绩留学比利时,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的研究,并在留学期间取得了累累硕果,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

童第周的故事告诉我们:惜时如金的人,只要经过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古今中外一切有大智慧的人,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中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青少年朋友们:时间就像是一只装满水的水桶,如果水桶的底部有一个小洞,水很快就

会漏光。虽然它会流很长的时间,但这和我们直接把水倒掉的结果是一样的。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人生中有所成就,就应该珍惜时间,只有你不轻视时间,不虚度光阴,你才能得到时间给你的巨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