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227700000001

第1章 无所谓好人坏人,你我都是经济人1

第一章 无所谓好人坏人,你我都是经济人1

老僧纵虎——本性难移

【寓言典故】

太行山附近有位老和尚。有一天,他下山化缘捡到一只小老虎,便带回住处饲养。老和尚吃素,只好喂粥饭给它吃。小老虎也不挑剔,渐渐养成了吃粥的习惯。在老僧的精心抚养下,两年时间过去了,小老虎长成了大老虎,但仍非常温顺,与所有人都很亲密。

有一天,老和尚带着老虎出门,突然流鼻血。老虎无意间舔到人血,觉得特别香甜,终于按捺不住,将抚养它的老和尚吃了。从此,这只老虎不再吃别的食物,整天蹲在路边,专等行人经过以便扑食。

每当太阳偏西时,人们就互相告诫:停止行路。人们议论说,太行山一带的老虎吃人成性。

(选自明代《悬榻编》)

【趣味解读】

这篇寓言意在说明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不易改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虎不可能改变自己吃肉的本性。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自古以来,围绕着人性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我国古代圣贤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是邪恶的。千余年来,关于人性本源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经济学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经济学世界中的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就是经济人假设。经济学正是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利益最大化问题: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对国家而言就是GDP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换句话说,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经济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每个人都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在经济学世界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人是自利的,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

可以说,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根基,没有理性经济人假设,就不能正确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人假设只是一种人性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处处都以经济人的视角观察世界。如果一味把经济人的观点运用到一切生活准则中,生活将不可避免会变味。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这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如果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经济学就不能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传统社会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把利己的人性看做是万恶之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如今,市场经济承认人性利己的合理性,承认人利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正是对这一人性的尊重,才促使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并不是赞扬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承认理性经济人的存在只是对人类趋利本性的一个认识和引导。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不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不择手段,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法律制度的约束,将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为变成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经济学点睛】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进行现代经济分析和把握经济规律的重要工具。经济人就是在约束条件下希望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人,承认理性经济人的存在是对人类趋利本性的正确认识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