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227700000034

第34章 谁赚走了你的薪水:识破商家的鬼把戏5

第五章 谁赚走了你的薪水:识破商家的鬼把戏5

秦士好古——“冲动是魔鬼”

【寓言典故】

战国时秦国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

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城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财产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剩下的院落给了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

(选自苏轼的《艾子杂说》)

【趣味解读】

故事中的读书人在购买古物时不能理性思考,最终造成了倾家荡产以至于最终乞讨度日的结局,说明冲动消费实在不可取。

当你在商场中看到一些比较便宜,或者很讨你喜欢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你经常看到但从来没有使用过的。你猛然间觉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它,于是将其买下。但是事后却发现你根本不需要它,或者它的作用很小。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冲动型消费。

冲动型消费是指在某种急切的购买心理的支配下,仅凭直观感觉与情绪就决定购买商品。在冲动消费者身上,个人消费的情感因素超出认知与意志因素的制约,容易受商品(特别是时尚潮流商品)的外观和广告宣传的影响。

而女性无疑是冲动型消费的主力军。日本一个专门研究消费者形态的机构统计,女性冲动性购买的比率为34.9%。换句话说,每3个女性消费者里面,就有一个是冲动性购买者。女性的非理性消费彻底颠覆了经济学家所能预测的消费模式,常常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她们在进入超市之前做了周密的购物计划,但在购物的时候却买回不少自己喜欢却并不实用、甚至根本还用不上的商品。

有人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一个女人可以在冲动之下专程打“飞的”去扫荡名牌,也可以在一时兴起买下上万的穿不了几次的衣服。经济学家说,女人们的这种消费轨迹无法琢磨,因为没有一丝规律可循。

所以,琢磨女人的消费动态,就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她们消费的理由林林总总,总是不乏借口。但困扰着经济学家的是:女性为什么倾向于非理性消费?

女性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是心理更不成熟、更为脆弱的群体。女性中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化消费。据统计有50%以上的女性在发了工资后会增加逛街的次数,40%以上的女性在极端情绪下(心情不好或者心情非常好的情况),增加逛街次数。可见,购物消费是女性缓解压力、平衡情绪的方法,不论花了多少钱,只要能调整心情,80%左右的人都认为值得。这也可以佐证上文中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当然冲动型消费还容易受到人为气氛的影响。当消费者光顾的门店在进行商品促销的时候,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物冲动。对于某些商品来说,可能消费者处于可买可不买的边缘,但由于促销折扣,往往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冲动购物。

事实上,具有冲动消费的不仅仅是女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冲动消费的倾向。因此,冲动消费涵盖各类人群,其中属新婚夫妇最易冲动购物。因为这一部分消费者往往更没有消费计划,消费冲动行为较多。在消费者最容易冲动购物的商品类别上,男女是有区别的,男性一般青睐高技术、新发明的产品,而女性在服装鞋帽上很难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

手头拮据的生活很可能就是因过多的非理性消费造成的。所以说,非理性的消费,对于个人的经济生活对没什么好处,广大消费者还是尽量控制,减少此类行为。冲动型消费其实是一种感性消费,而作为经济人的我们,应该控制随兴而起的购物冲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购物,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购物后悔感,做一名真正的理性人!

【经济学点睛】

冲动型消费是指在某种急切的购买心理的支配下,仅凭直观感觉与情绪就决定购买商品。而作为经济人的我们,应该做到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