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227700000006

第6章 无所谓好人坏人,你我都是经济人6

第一章 无所谓好人坏人,你我都是经济人6

与狐谋皮——利己的前提是不损人

【寓言典故】

从前有个人,他非常想有一件皮袍,同时又爱吃精美的佳肴。他整天都羡慕别人有华丽的狐皮大衣,梦想着自己也有一件这种价值千金的大衣。可是他没有钱去买这样昂贵的狐皮大衣。怎么办呢?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找狐狸商量,请它们献出它们的皮。

他在野地里转悠,碰到了一只狐狸,他便十分亲热地对它说:“可爱的狐狸,你身上的皮实在漂亮,你不如把皮献给我。” 他的话刚一说完,狐狸吓得转身就窜进山里去了。

这个人没得到狐皮,回到家里又想起了精美的佳肴。可是他没有钱去买猪、买羊。于是,他又一转念,跑到外面去寻羊。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羊,便立即对羊说:“我现在正打算做一桌上好的酒菜,请你为我献上你身上的肉。” 他的话还没说完,羊飞也似的逃进树林里躲起来了。

这个人要狐献皮、要羊献肉的事情在狐狸群和羊群中传开了,它们都远远地躲开他。五年过去了,这个人没有弄到一只羊;十年过去了,他没有做成一件狐皮大衣。

(选自宋代的《太平御览》)

【趣味解读】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如果所谋求的东西直接危害对方的利益,对方是不可能答应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有利己之心,都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的。但人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前提,即“利己不损人”,利己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经济学承认人的一切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承认利己的合理性与上述的“损人利己”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根本上说,利己与利人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实现利己的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损人利己最终将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损人利己”之所以为人痛恨,是因为它会增加交易费用,导致社会损失。例如,由于偷盗者的损人利己行为,所以防盗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物,就会去买财产保险,或者是加固房门,把自己的住所装修得牢不可破,这些都是为了对付盗贼的花费。若没有盗窃行为,这些费用就不会有。正是因为损人利己的行为有害无益(准确地讲是害大于益),所以人们要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不可否认,利己是人的本性,但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一定非得以“损人”作为前提。在经济活动中“利己不损人”,只有互助才能互利。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有一对兄弟,哥哥仗着自己年龄大,经常抢弟弟的玩具。弟弟的玩具被抢了,就跑到爸爸那儿去告状。可是爸爸很忙,不想总是管兄弟俩的小事,所以规定:如果来告状,不管是谁的过错,兄弟二人都将被各关在屋子里一天且不许玩。

如果弟弟是一个理性经济人,当他的玩具再次被抢的时候,他会怎么办?选择无外乎“告状”或者“不告状”。告状的后果就是自己被关,这绝对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不告状的话,等哥哥玩腻了,自己尚且能有一点玩的时间。“经济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忍气吞声——为了最大的利益。

但是现实中情况很大程度并非如此,即使面对惩罚“弟弟”会选择“告状”,以此来惩罚“哥哥”。而作为哥哥,抢了弟弟手中的玩具,完全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但结果却造成了“双输”的结局。损人利己并没有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损人利己并不能有效获得自己的利益,甚至还会受到一定的损失。现代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利己的需要,并且产生利己的行为。但是,利己不可损人,这是一条行为底线。因此,我们一定本着“利己不损人”的原则去做每一件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利己”的目的。

【经济学点睛】

实现利己的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损人利己将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本着“利己不损人”的原则去做每一件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利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