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阶级压迫与反阶级压迫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阶级战争中曾经涌现过许多光辉伟大的领袖人物,他们英勇悲壮的一生可歌可泣。其中,古罗马奴隶领袖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起义,曾经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起义军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奴隶,为后来的奴隶解放指引了光明的方向。
在古罗马,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们在大庄园中从事繁重不堪的劳动。奴隶主们为了取乐,还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这些角斗士们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胜利者才有继续生存的权利,失败者或被胜利者杀死,或是躺在地上等待观众们的“裁决”。一场角斗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
罗马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爆发了。
经过:斯巴达克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在反抗罗马征服的战争中负伤被俘,沦为卡普阿角斗士训练学校的角斗奴。斯巴达克在那里受到了非人的虐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对伙伴们说:“大丈夫宁为自由战死在沙场,也不能为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
公元前73年春夏之交,70余名角斗士们在斯巴达克的鼓动下拿了厨房里的刀和铁叉冲出牢笼,决定逃往附近的维苏威山聚众起义。在路上,他们夺取了一些武器装备自己,沿途还集结了不少奴隶。上山之后,斯巴达克率领起义者在那里安营扎寨,建立起一个巩固的阵地。
远近各地逃亡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为数千人。罗马当局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克劳狄乌斯率军3000人前往镇压,包围维苏威山。起义军在夜色的保护下顺着野葡萄藤编成的梯子滑下悬崖,绕到罗马军营寨侧后发起突然进攻,击溃罗马军。起义军自此名声大震,队伍很快扩大到上万人。
斯巴达克被推为领袖,克里克苏和恩诺麦伊为其副手。斯巴达克按照罗马军队的形式将自己的部队进行了改编,除有数个军团组成的步兵外,还建立了骑兵、侦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辎重队。除夺取敌人武器外,起义军兵营里还组织制造武器。斯巴达克还对士兵进行训练,制定了严格的兵营和行军生活规章。
同年秋,罗马派执政官瓦利尼乌斯率两个军团约1.2万人围剿起义军。斯巴达克采取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法,首先击溃瓦利尼乌斯副将傅利乌斯率领的2000人,继而在萨林纳击败另一副将科辛纽斯率领的援军。瓦利尼乌斯调整部署,挖壕筑垒,把起义军压缩在一个崎岖的山区。斯巴达克施巧计迷惑敌人,趁着黑暗的掩护率军沿狭窄山路撤出包围圈,占领有利地形设伏,打败追击的官军。
公元前72年初,起义军人数已经增加到了6万,斯巴达克将部队开向阿普利亚和路卡尼亚,在那里人数达到12万。被起义的巨大规模震惊的罗马元老院,于年中派遣以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里乌斯为首的两支军队讨伐斯巴达克。
这时,起义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包括斯巴达克在内的大部分奴隶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认为在意大利本土建立政权比较困难,主张离开意大利,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在那里他们可以摆脱罗马的统治,返还家乡或者自由地生活。但是,参加起义运动的还有不少当地的牧人和贫农,他们不愿离开意大利,希望继续与罗马军作战,以夺取失去的土地。由于这种意见分歧,克里克苏率一支3万人的队伍脱离主力,在阿普利亚北部的加尔加诺山麓被罗马军队击溃,克里克苏阵亡。
斯巴达克闻讯后赶忙赶过去救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斯巴达克杀死了300名罗马俘虏,祭奠了阵亡战友的“亡灵”,继续向北推进,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离开意大利。公元前72年,起义军沿亚得利亚海岸穿过整个意大利,在齐扎尔平斯高卢省的摩提那遇上了卡西乌斯总督的军队,起义军很快将这支军队击败。在胜利的鼓舞下,并且考虑到越过阿尔卑斯山确实有不少困难,斯巴达克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返回意大利,挥师南下,从一边绕过罗马。
这支驰骋于意大利的起义队伍,使罗马统治集团惊慌失措。罗马元老院非常惊慌,担心起义军攻打罗马,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最后,元老院授予大奴隶主克拉苏相当于独裁官的权力,令其率6个军团镇压起义军。
公元前72年秋,起义军避开罗马城,在意大利布鲁提亚半岛集结,预计乘基利基海盗船渡过墨西拿海峡。但海盗不守信用,没有提供船只,起义军自造木筏渡过海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这时,克拉苏率领近10个军团追来,在起义军背后布鲁提乌姆半岛地峡处,构筑一道横贯半岛的大壕沟(长约55公里,深宽各4.5米),用以围困起义军。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斯巴达克利用敌人疏于戒备之机,指挥起义军在一段不长的壕沟中填满树枝、泥土和木材等,而后以骑兵为先导突破封锁线,直奔布伦迪休姆,企图由此渡海去希腊。在突击中,斯巴达克的军队损失了约三分之二。
为尽快歼灭起义军,罗马当局从马其顿调回鲁库鲁斯的军队,从西班牙调回庞培大军,协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起义军接近布伦迪休姆时,鲁库鲁斯的军队已在该处登陆,庞培率军从北面压来,而克拉苏也从后面追来。在此危急时刻,起义军内部再次发生分裂,一支1.2万人的队伍脱离主力行动,被克拉苏消灭。
为了不让罗马军队会合,斯巴达克决定对克拉苏的军队发起总决战。公元前71年春,双方在阿普利亚境内激战。起义军虽在数量上比罗马军队少得多,但战士们仍然顽强战斗、英勇不屈。斯巴达克身先士卒,骑在马上左冲右突,杀伤两名罗马军官。他决心杀死克拉苏,但由于大腿受了重伤,只好跪在地上继续战斗。
在罗马军队的疯狂围攻下,师旅疲惫的起义军最后战败,6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6000名被俘官兵全部被钉死在卡普阿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约5000名起义军逃往北意大利,在那里不幸被庞培消灭。但是,一些分散而没有统一领导的起义队伍在意大利许多地区仍然坚持战斗,达十年之久。
结果与影响:轰轰烈烈的斯巴达克起义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没有一个能够联合广大受剥削群众的总纲领;参加起义的罗马各阶层的社会成分和民族成分复杂,对之缺少必要的教育工作;作战指挥上由于缺少经验,也有许多错误等。但是,斯巴达克起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起义的本身,它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促使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帝制过渡。并且,这次起义对奴隶解放与自由运动是一次巨大推动,在人民群众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迹。
斯巴达克起义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基础,奴隶主被迫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做出某些改变,并开始改变控制奴隶的方法和对奴隶的态度。他们尽量收买不同种族的奴隶,避免把同族的奴隶集中使用,提防他们联合在一起。奴隶主开始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奴隶就在这样的方式下开始演化为“隶农”,而释放奴隶的数目也渐渐增多。
列宁在评价斯巴达克起义时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帝国,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
在起义中,斯巴达克表现出的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作战行动的主要特点是:步骑协同,隐蔽机动;出敌不意,外线进攻;避强击弱,各个击破;设置埋伏,实施突袭。马克思称斯巴达克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说:“斯巴达克是大约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