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2325500000020

第20章 刚柔鉴附录(19)

老国王秦昭王驾崩的消息一传出,全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片哀悼、肃穆的气氛之中。殡葬的礼仪是隆重的,这是秦国五十六年历史中的第一次大丧。百官和宫女、宦官个个身着孝服,普通百姓也都严禁喜庆欢乐,满朝文武不免为埋葬国王的繁文缉礼而忙乱一番。陵墓是早已建好的,那是在灞水东岸的洪庆原上的芷阳,与先昭王而去的王妃唐八子合葬。原来继昭王之位的孝文王(即安国君)并非昭王的正妻太后所生,而是一个媵妾——八子的儿子。昭王死后,孝文王继位,第一件事就是主持其父的葬礼的同时,“母以子贵,孝文王尊自己亲生母为太后,并将唐太后与昭襄王合葬于在阳。

夕阳、蓑草和秋日的蛙鸣,伴随着低沉的哀乐,将叱咤一世的秦昭工送入冰冷黑暗的芷阳墓穴之中。当送葬的臣下刚刚散去,哀悼的气氛尚未在落叶飘零、苔侵殿阶的咸阳宫消失,就有人禁不住喜形于色,公开欢庆了。

首先为昭王去世而高兴的是吕不韦,他所追求的目标毕竟又接近了一步。

因为昭王去世而欢欣鼓舞的第二位是公子异人。他终于因父亲孝文王继承王位,而使自己成为王太子。登上秦国国王的宝座,也只有一步之差了。

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安国君赢柱。这位五十三岁的太子,在苦苦地等待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坐上了最大的一个诸候国的王位,其兴奋之情则可想而知。

登基大典以后,孝文王就连续发布笼络臣民的政令:赦罪人,弛园囿。把正在服刑的罪犯赦免出狱,开放国王国囿,令民众出人采摘果物。这本是秦昭王极力反对的、因情枉法的政策。但孝文王一反其父的作风,迫下及待地宣布了这几项伪善措施。此外,孝文王又犒赏先王功臣,赏赐王室亲族,这些做法无非希图在臣民面前造成贤明君主临朝的形象。

可惜这位待位多年的王储,大约在宫中长期沉醉于安逸,在脂粉堆中过惯了淫乐生活,又长期迷恋华阳夫人这样妖冶的女色,身体早已空虚,一旦临朝掌政,无力应付繁杂的政务。加之称王时的激动,在当了三天秦王之后,就一命呜呼,猝然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功名富贵乃人的大欲望。人人都想活得满洒一些,轻松一些,快乐一些,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下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拴住了、缠住了、卡住了?这些东西就是功名富贵。功名与利禄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其实,功名也罢、利禄也罢,都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只要你钻进去了,就无法自在逍遥。没有功名利禄,又想得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得到了高功厚禄,又怕失去了功名利禄。世人只知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岂不知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与祸患。为了功名利禄,人们去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人们去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人们去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人们表要阴谋、施诡计、拍马屁。真可谓求功名、求利禄、求富贵,泯灭了人生本质,误尽了天下苍生!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自然不会急躁、轻狂,丰富的知识使得他们思想深沉,涵养有素;气节坚贞的人壮怀激烈,应当修德以养性,融解自身的偏激。君子的为人处世,不轻易表现出喜怒无常。有喜怒,则自己的心思、好恶皆被他人所掌握,感情用事则正是受外物所牵累的表现。

秦王政十八年,王翦率兵向赵国发动总攻,消灭了赵政权,赵王迁投降厂秦国。

接着,王翦又指挥王贲所部,对燕国展开了全面攻势,致使燕王喜远逃辽东,燕政权名存实亡。

这样,三晋中的韩、赵已纳人秦国版图;残燕和梁魏唾手即得。东部齐国遭受齐燕争战之苦,国力衰弱,入主齐国指日可待。由此观之,秦国唯一的劲敌则是南方的楚国。

因此,秦王政在灭燕后,将军事打击重点集中在南部的楚国。但在对楚用兵问题上,王盟与秦王政有较大的分歧,造成了秦王政对王翦的一度不信任。

其实,楚国在楚怀王事件之后,国势每况愈下,日渐衰落,已失去了往日霸主的雄风。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特别是楚国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各部族都有一定独立作战能力。再加上有幅员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后盾,形成了可以抗衡泰国的能力。若秦国要彻底击败楚国,就必须尽国力而行事。

秦王政在伐楚问题上犯了个大错误。一来他手里没有多少可征调之兵,因为新占领的赵、燕地区需要驻军防守;再者将秦国所有兵力托付一人,他又心存顾忌。因此,他怀着饶幸的心理,希望能以较少的兵力赢得伐楚的胜利。

在讨论攻楚方案会议上,秦王政看中了年轻的大将李信。他问李信:“如果由你来主持这次伐楚战争,你需要多少人马?”

李信回答:“也就是二十万吧!”

秦王政又将目光转向王翦,说:“你觉得呢?”

王翦说;“照我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说:“王将军年老了,也不应如此胆怯。还是李将军年轻有魄力,就依李将军吧!”

于是,秦王政拜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往南方去。王翦托辞有病,告老还乡休良。

此间,秦王政又任命王贲为大将,率军士去攻打魏国。王贲命令大军将大梁团团围住。时值阴雨连绵,河水猛涨。王贲让士兵决堤灌城。大梁不攻自破。魏王假被俘,魏国灭亡,秦国在魏的辖地设立三川郡。

出乎秦王意料的是,攻楚的大军却遭受致命的打击。李信和蒙武兵分两路,一路攻打平舆,一路攻打寝丘,约定会师城父。李信攻下平舆后,一直打到西陵,与楚国大将项燕相遇,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李信的军队被打得大败。有七名都尉被杀死,士卒死伤无数,秦军只得退回秦国境内。

秦王政闻讯大怒,将李信革了职,并骑马兼程到王沈家乡,亲自请王翦出马王翦推辞说:“我巳经老了,大王还是另请别人吧!

秦王政说:“上次是我错了,这次非将军亲自出马不可,望千万不要推辞0”

王翦说:“那么,还是非要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政说:“好吧,就照将军说的办。”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动员了全秦的力量,集中了六十万兵力,亲自送王鹦出征。

一年后,王翦的部队擒获了楚王负刍,楚国正式灭亡。

同年,王翦又率军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统一了长江流域。

王翦之子王贲在灭燕后,又挥师南下,兼并厂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

这样,在公元前221年,几十万秦军攻打齐国时,长驱直人,如人无人之境。齐国的军队根本没作抵抗,临淄很快就被占领了。齐国也就宣告灭亡。

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秦王政用了十年工夫,吞井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在中国历史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想得到珠宝,封他公爵还想封将相,这种人虽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甘论于乞丐。“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被铜臭包围,将自己变成财富的奴隶。为财富不择手段,为权势投机钻营,这种人只会场受世人讥笑;自知自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香美,穿粗布衣也比利时穿狐皮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说身为平民,实质比王公贵族还要高贵。

干大事有成功也就有失败,功劳越大祸患来得越快,须知“位高震主”,手握倾国之兵权的一下翦极能明白此理,不仅抑制住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的心态表现,而且绝不“伸”出志向来,为儿孙留条后路。

一个生长在豪富之家的人,丰富的物质享受,会令人养成各种不良嗜好及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不良的嗜好对人的危害好似烈火,专权弄势的脾气对心性腐蚀如同凶猛的火焰;假如不及时给一点清凉冷淡的观念缓和一下其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将其烧得粉身碎骨,也会使用权其贪心“贪”完自己。

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以人们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缓和自己的贪欲,尽量避免“伸过头”、“蛇吞象”的现象出现,如此才能潇洒的走完人生历程。

霍光是骠骑马大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汉武帝时,他做了大司马,大将军,权重一时。武帝去世时。他接受遗诏辅佐太子,以托孤大臣的身分,主持朝政,皇帝对他都有几分敬畏,举国上下都把他看成国家最高领导人。

14年后,年轻的昭帝病逝,没有留下亲骨肉,霍光和群臣拥立刘贺做了皇帝。刘贺是个淫棍加笨蛋霍光建议废除了他,又迎立刘询做了皇帝。在这走马灯似的换皇帝的过程中,霍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朝廷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简直炙手可热,他的亲属朋友亲威们借他的赫赫威势,飞扬跋扈起来。渐渐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刘询本来巳有妻室,他感念结发妻原先不嫌弃他贫贱,立了她做皇后。霍光的夫人显女士利令智昏,嫌霍家的势力还不够大,一心要把女儿扶上皇后的位置。她派人毒死了原来的皇后,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询,做了皇后。这样霍家的权威如虎添翼,如日中天。在霍光死后,仍然把持朝廷军政,女儿做着皇后,儿子、女婿们担任军界和政界的官职。

刘询收到许多报告,是揭露霍家罪行的,考虑到霍家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开始削弱霍家的权力。

完颜亮还大兴土木,修建了新的首都。宋朝有一个书呆子,叫柳永,写了一首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被完颜亮看到了,顿生无限慕羡之意,自己的土地上黄沙遍地,尸横遍野,哪有江南那种锦绣繁华。脑子一热,便下令发兵江南,征讨宋朝。他的母亲徒单太后稍稍说了几句反对的话,便被力大如牛的完颜亮夺过卫兵手中的狼牙棒,将母亲活活打死。

完颜亮率兵60万人,一路所向披靡,毫不费劲地就攻到了安徽和县,然后令60万旱鸭子们收集船只,准备南渡长江。谁知虞允文带着残兵败将,驾着捉泥鳅的小船,蚂蚁似地出江作战,打败了完颜亮的第一次进攻。完颜亮勃然大怒,将败退回去的金兵全部赶进江中喂鱼,自己带领大军,来到下游的瓜州准备渡江。谁料想根据地大本营的人早已忍无可忍,趁他远在江北,发动政变,拥立完颜雍为蒂。消息传来,完颜亮深感不妙,怕受两面夹击,命令士兵强渡长江,江没渡成,金兵死伤惨重。完颜亮不但不安抚士卒,反而残暴地斩杀败兵,结果大部分士兵溃退回国,部分士兵趁夜杀死完颜亮,揣着他的头回国报功升官去了。

忍有多种。完颜亮之忍,实是一种残忍,丧失天良,灭尽伦理,残忍得连猎狗都不如。秦始皇残忍狂暴,自己没受到报应,却报应到子孙身上。贾庄自以为杀掉了赵家三百余口,最终仍然死于黄乳之手。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忍可以换来成功和幸福,再不济也足以保身,颐养天年,而强以救“伸”则必遭覆灭。愿世人戒之。

老子说:名声与生命相比较哪个更亲近?生命与财产相比较哪样更贵重?得与失相比较哪样更有害?过于爱惜必然要付出很大的耗费,过于积藏财富必然会导致更加惨重的损失。所以要意识到:知足就不会招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上危险,因此就能够保持永久的平安。

老子说:五彩缤纷令人眼花镜乱;五种嘈杂的音调令人听觉失灵;五样增强食欲的味口,令人舌不识味;纵马驰骋狩猎令人心情激动发狂:难得的稀世珍品,容易激起人们的贪欲而令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的准则是:只求得温饱和宁静而不追求声色娱乐。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各地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闹得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起义。其中的义军领袖朱元障顺应民心,广召天下英雄豪杰,决心推翻元朝统治,把民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朱元津见各路英雄好汉应召而来,独缺一位运筹帷幄的领兵元帅,便召集众将举荐帅才。部下胡大海想到自己的姑表兄徐达。从小曾受高手名师指点,不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而且熟读兵书,胸有韬略,可称天下奇才,只因不满于朝廷的昏庸,因而隐居山庄,过着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于是便向朱无璋举荐。朱元津一听喜出望外,当下备了一份厚札,派胡大海前往,要他务必把徐贤士请出山来。

胡大海领命后,立即来到徐达的住处,说明来意。谁料到徐达说道:“多承贤弟美意,只是愚兄久居深山僻壤,一向孤陋寡闻。往日所学已荒废,怎敢担此重任?加之父母年迈,愚兄未进寸孝,怎好撇舍远离?因此实难从命!”

徐达这一番话,把胡大海说得从头凉到脚心。他知道徐达为人谨慎,他对朱元璋不大了解,怎肯轻易出山呢?于是胡大海又苦婆心地劝说半天,徐达仍不点头。胡大海心想,不把徐达请出山,我的差就交不了哇!就干脆信下来,准备跟徐达“泡”到底。

第二天,胡大海又去徐达家“磨”他。可徐达的家人说,他有重要事情出远门了,胡大海明白这是徐达故意躲避出动了。这咋输送呀?胡大海急得来回直转圈子。他瞅了眼徐达家干净、整洁的四合院,猛地想了个主意。

这天半夜时分,徐宅突然起火,庄上的乡亲们从睡梦中惊醒一看,只见浓烟滚滚,烈焰腾空,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直烧得棒竹林木噼噼啪啪,吱吱冒烟。大火一直烧了大半夜。好端端的一座徐宅,烧成了一片灰烬。

当徐达闻讯赶回来,得知自己年迈的老母亲竟葬身火海,直急得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就在此时,只见胡大海骑着马气喘吁吁地赶来说道:“表哥莫哭,赶快追拿强人,为姑母报仇血恨要紧。小弟看得真切,这火是一伙强人所放,不弟追截了半夜,这伙人且战且退,无奈小弟身孤力单,只好赶回来徐达一听,急切地拉着胡大海就去追,嘴里还骂道:“我非擒住这伙毛贼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

约莫追到天亮时分,前方果然看见有一伙人马在往南行。徐达一见,便打马猛追。那伙人一见有人追来,也加快了马速,直到徐达的马跑不动了,放慢了速度,前面的人马也慢了下来,好像在故意跟胡大海和徐达逗着玩。就这样追了好长时间,怎么也迫不上。气得徐达干着急,没办法。胡大海一看把徐达气得不轻,就劝说道:“哥哥不要过分上火,谅他一伙毛贼也走不脱。这都怪你不听小弟之言,才闹出了今天这烧身大祸”一句话提醒了徐达,他心里一动:莫非是胡大海请不动我因而设下的计?想到这,他一把揪住胡大海要问个明白。

胡大海这才赔礼告罪,把事情真相说了出来。原来胡大海见请不动徐达便想出了一个笨办法,他吩咐手下人连夜备好车辆,假装一伙强人闯进徐宅,将其姑母及嫂子、侄儿一并接走,又把所有值钱的东西装了几车,然后放了一把火,把徐宅烧个片瓦无存,好让徐达断了留恋故园之心。胡大海最后笑着说:“老哥若想见俺姑母,只有随小弟去军营走一遭。”

徐达见事已到此地步,闹得自己无家可归,哭笑不得,只得长叹一声,随胡大海到朱元璋大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