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徐达确是经天纬地之材,于是拜徐达为三军大元帅。徐达见朱元津果然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也看出此人今后必成大业,方才相信胡大海所言句句是真,也就没有再推辞,一心一意帮助朱元捧出谋划策,领兵东征西战。
荀子说;有涵养的人,在心志宽广时,就敬重天道,遵循常规;在心志狭窄时,就敬畏礼法,自守操节;智虑所及,就精明通达事理,触类旁通;有智慧闭塞时,就老实诚恳地遵守礼法。当受重用时,便恭敬处事,不轻举妄动;不受重用时,便肃敬庄重;心情愉快时,便和颜悦色地办事;心情忧虑时,便静待守理;地位显赫时,就用文雅的语气阐明事理;处境穷困时,就用含蓄的言辞阐明事理。没有涵养的人则不是这样:他的心志宽广时。便傲慢粗暴;他心志狭窄失意时,就好邪倾轧;受重用时,就逢迎巴结,傲慢不逊;不被重用时,就怨天尤人,阴谋活动;心情愉快时,便轻浮飘忽;心情忧虑时,便垂头丧气,胆小怕事;地位显达时,便骄傲偏激,不可一世;处境穷困时,便自暴自弃,颓唐没落。重‘“后天”,不说“人圣,只谈“成仙,说“登真”,“修仙的事,说“修真,并且常说返朴归真”,“反本归元”,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禅宗教人一个最简单的原则是:“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立地成佛。”这里所说的明心就是本心、真心。所说的见性,就见这个“电性”“真性’,除此之外别无他图。
这里的一切大机大锋,大体大用,大彻大悟,都是在寻求这个,领悟这个,了解这个。而历代掸宗大德中,大多数豪杰,也在这个根本之处参悟,在这里修养人生。确实,在天地间与人性中,只是一个好的流行,只是一个真的流行,只是一个美的流行。
一个人只要能抛弃自己的欲望,不受外界所扰乱,不被外物所引诱,不被外全所迷惑,而保全生命中内在的、本来具备的、真善美的神奇潜力,扩充、发扬光大它,便自然能产生无穷无尽的伟大力量,甚至能持撑天地弥纶宇宙。
有人问道:“君王也有屈服的时候吗?”回答说:“君王因道义而伸杨自己的意志,也因道义而屈曲自己的意志。”君王欢喜时如同春天的阳光,发怒时如同秋天的冰霜,显威时如同雷霆震荡,施恩时如同雨露下降。这样浩气充沛,又有谁能抵抗呢?
清世祖玄烨于公元1662年登基,时年仅八岁。
别看他如此年幼,却不乏雄才大志。
最初,太皇太后考问康熙,当皇帝后想干什么?
康熙回答说:“没有别的愿望,只愿天下大治,百姓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巳。’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抱负。
然而康熙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井非一帆风顺,阻碍他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鳖拜。
由于康熙登基年龄尚幼,即由顾命大臣鳌拜主持国政,致使鳌拜权倾一时,炙炎滔天。日子一久,自命不凡的鳌拜,根本不把玄烨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
特别是在处理正白旗圈地之事上,螯拜更是一手遮天,玄烨连一点音讯都不知道,使得直隶总督朱昌拃、巡抚工公登联,户部尚书苏纳海都成了鳌拜的刀下鬼。因此,引起了朝中众大臣的愤慨,慑于他的淫威,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为了达到篡位的目的,鳌拜私设一计,假装身体有恙不能上朝,要玄烨亲自去看望他。玄烨果然前在其府第探疾。进入鳌拜的卧室后,御前侍卫和芘发觉鳌拜神色有异,急忙冲到鳌拜的榻前,揭开席子,里面有明晃晃的利刃一把。玄烨是何等聪明智变之人,只见他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说:“刀不离身,是满族的习惯,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说毕,马上返驾回宫。
回到宫中,玄烨即着手策划除去鳌拜的事宜。为此,他从众小内监中,选择了部分身强壮者玩“布库”游戏,这是一种争斗赌力的运动。
鳌拜每每进人宫内奏请政事,玄烨也从不避开他,继续带领小内监玩“布库”。这更给鳌拜造成了错觉:康熙是软弱可欺的,是不谙世务的,我要怎样就怎样,准也拿我没办法。这样一想,鳌拜心里更加坦坦荡荡,所有的事情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天,鳌拜又大摇大摆地进人内宫。只见康熙一声令下,数十个小内监一拥而上,将平常玩“布库”的招数全用上了,把鳌拜放倒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此时,鳌拜才明白康熙的用心。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是鳌拜万万没有料到的。这就是康熙的聪明之处。因为康熙深知;假如在外延捉拿重权在握的鳌拜,恐怕难免要激起事端,弄不好还要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而在宫内悄悄解决的方法,是万无一失之举。就这样,康熙略施小计,诛杀了鳌拜,亲自执掌朝纲。如此少年英雄,真不简单!
有人问:“达到天下安定的关键在于君王吗?”回答说:“这要靠君臣双方面合好才行。没有天地的相互配合就不能生长万物,没有君臣的共同努力就不能使天下太平。创造世界的是天地,统治天下的是君臣。”
从前的君王之所以成为英明君主,靠的是教化儆诫,及臣下的辅助,才使国家达到大治,才使邻国敬慕归顺。
邪僻的念头一生出,就会去做坏事,做了坏事就会使用使正道堵塞。正道堵塞,公正也就无法进人心中了。所以说下放纵、不偏颇就是公道,做事只依从公道就是明智。
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是容易的,但能做完一件事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些人,头脑一发热,没有估量到困难,但困难出现后,便退缩了;有的人,头脑冷静一点,估计到了困难,可没估计到困难有那么大,于是也退缩了。眼看与成功仅一步之遥,一纸之隔,就是挺不住,结果,前功尽弃。盂子说,一个人的作为就像挖井一样,挖呀挖,没水,再挖还是没水,一眼看就挖到水了,却停下放有些人,也懂得屈伸之理,就是不依从这方面的道理去做,还有的人既想留种,又想留金。
高士奇,华亭人。少时家境贫穷,靠卖字维持生计,为纳兰明珠所赏识而推荐至内延。《红楼梦》中的宝钗有人即认为是影射他的。
康熙帝非常喜爱他敏捷的才思,凡遇巡狩出猎都让他与羽林诸将一同随驾,所以他的诗中有“翡翠丛中列,鹅黄队里行”之类的句子。高士奇生性乖巧,善于揣摩他人心思,深得康熙宠爱一日,康熙在打猎中坐骑突然失蹄,尽管没摔下来,但康熙被弄得很不高兴。高士奇听说此事,就故意将污泥涂到衣服上,催马来到康熙身边。康熙见他满身污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是何原因。高士奇说;“臣刚才落马坠人污泥中,衣服还未来得及更换。’康熙听了哈哈大笑,说;“你们这些南人身体就是弱。刚才我的马也突然失蹄,竟没有掉下去。”语言中露出几许得意的神情,刚才的不快早巴忘到爪哇国去了。
高士奇随康熙南巡,在杭州的灵隐寺,寺僧跪求康熙赏匾额。康熙写“灵’字时,“雨”字头写得太大,下半部就不好写了,康熙犹豫半天落不下笔。高士奇灵机一动,在手掌上写下“云林’一字,假装替康熙磨墨,暗中将手掌亮给他看。康熙马上醒悟,即改为云林二字,所以灵隐寺又别号云林,来由就在于此。
当康熙游镇江金山寺时,寺僧也求匾额。康熙想了半天未动笔,高士奇连忙用一张纸写四个字呈给康熙。康熙打开一看是“江天一色’四色,康熙大悦立即挥毫而就,所以这四个字比其它地方所题匾额尤为精神饱满。
苏州的狮子林,亭台奇秀,曲径通幽,康熙游毕,赞之日“真有趣”,并从高士奇所请,去“有”
题“真趣”匾额。在其偏殿中,康熙与明珠、高士奇同站在一起,康熙笑着问:“今儿我们像什么?”明珠抢着回答说:“像三尊菩萨。高士奇却跪下说:“高明配天。明珠至此时才意识到什么,不觉汗流满面。
高士奇的发迹,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髙士奇自己肩扛着铺卷进人京都后,即手书联扇遍赠朝中权贵的宠仆,以作为进身之阶。明珠府的司阍见他会写字,就请他去教自己的儿子。一天,明珠要写几封急件,仓促间找不出口到人,司阎就将高士奇召到明府代笔。顷刻间即完成了任务,明珠大喜,就让他在明府担任书记,后来入翰林,入直南书房,都是明珠出的力。
高士奇有些小聪明,身居显赫的权位之后,口袋也渐渐地满了,但他并不甘心做个“土财主”,而是用这些财富去交结康熙的近侍,来探取宫内皇帝的一举一动。内侍每报一声,高士奇就酬谢一颗金豆。他每次人朝时满荷包都装的是金豆,天黑退班时荷包全都掏光了。因为有这样一招,内廷的任何隐密事都瞒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