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2327800000007

第7章 主动沟通协调处好人际关系(1)

一个现代企业具有规模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分工精细、信息量大、联系广泛、动态多变、功能综合的特点,经理应善于沟通协调,巧于处理人际关系,以便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整个企业有节奏地运营,顺利地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理要有良好的交往形象

一个人的形象集中地反映了该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聪明才智和文化教养。经理的形象好,人们敬佩、信赖,经理的影响力就大,沟通、协调的工作成效就高。否则,经理如果以权谋私、办事不公;虚情假意,言而无信;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懒惰无能,轻浮不羁,那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形象必然低下,甚至叫人家在自己的背后指脊梁骨,惹人反感、鄙视。试想,这样的经理仅仅依仗手中的权力,怎么能有效地开展社会交往活动呢!

因此,经理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应把它看做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

经理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要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为企业献身的精神。在追求实现企业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不怕挫折,不怕困难。

经理的情操要高尚,应像毛泽东同志称赞徐特立同志的那样:“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拒腐蚀,永不沾”,先人后己,为人民“甘为孺子牛”。

经理要有正义感,善于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向不道德、不正义和一切腐败行为进行斗争。不能好坏不分,是非不辨,也不能感情用事,即使是好朋友做了错事,也应当批评、制止。只有这样,社交形象才能鲜明。

经理要有宽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一是要有共容性,不计较小事,不分亲疏,不讲恩怨;二是要有全局性,具有远见卓识,能从全局、从整体把握事物、考虑问题;三是要有忍耐性,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经得起误会、委屈、冤枉的考验,自觉抛弃个人间无原则的纠纷、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经理要以身作则,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以令率人,不若身先”。意思是:下命令统率、指挥别人,不如亲身走在前面。经理要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在职工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

经理要忠诚老实,光明磊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掩盖事实,不歪曲事实;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大话;要干实事,不图虚名;要行言一致,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特别在无人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经理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才能赢得更多的好朋友。经理待人要热情、礼貌,这可使人感到亲切、自然,能创造交往的轻松的气氛和良好的开端。

二、组织离不开沟通

陈云曾说:“只有通气,才能团结。”通气就是意见沟通,如果没有正常的意见沟通,任何一个组织将不复存在。

(一)沟通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沟通指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组织体与组织体之间传达思想、意见和交流信息的过程。沟通包括以下因素:信息传递者、信息的内容(即意见、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沟通的径路或渠道、沟通的工具和信息的收受者。

实践证明,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大小、士气的高低、团体战斗力的强弱、工作效率的高低,无不与意见沟通是否顺畅有关。如果没有沟通,大家不明确共同的目标,思想不统一,不知道如何协作,就不能发挥管理组织的系统功能。沟通有以下具体作用:(1)便于开展领导活动。进行决策、制定计划,要听取意见,收集信息、资料,有的学者认为,决策科学化的关键是90%的信息。实施决策方案,要通过沟通把其内容传达给执行者,又通过沟通,把执行情况反馈给领导者。(2)增进组织成员的相互了解,获得共识。信息沟通是人们心理上的基本需要,是组织成员消释心理紧张、表达思想感情与态度倾向、寻求友谊和支持的重要手段。在组织内,如果大家达到心理相容,有共同的心理感受,便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满足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的士气。(3)影响与改变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人们接收不同的信息,就受到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行为。信息的内容是科学的、先进的,就会使成员产生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并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4)提高组织的生命力。美国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作为协作系统必须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协作的意愿;二是共同的目标,三是信息联系。试想,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外部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不知道市场供求动态,企业怎么能正常开展营销活动呢?

(二)意见沟通的种类

1.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一方发送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而不再向发送者反馈信息。其优点是传递信息快,适于上级做了周详准备、内容严谨的需下达的命令、指示等。其缺点是发出者得不到反馈信息,由于发出者听不到接收者的意见,而容易犯主观、片面的毛病;接收者无论理解还是不理解都要执行,易于产生抗拒心理;由于没有反馈,对接收的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双方都会有些疑虑。双向沟通是沟通双方互相传递信息,其发出与接收的地位不断变换。由于双方多次重复交流,得到共识,因此沟通的信息准确。由于发出者能充分听取接收者的意见,使其受到尊重,产生参与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双方相互理解,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前者指组织中各平行或同一层次的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可以加强各部门间、各工种间的联系、了解、协调与团结,减少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使办事程序、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后者又分下行沟通与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是组织中上级对下级的信息沟通,如组织的目标、计划、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评价等传达到基层。通过下行沟通,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步调一致,协调行动。这种沟通的缺点是逐级传递,容易出现搁置、误解、歪曲等现象。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100家工业机构的下行沟通的效率如下:在董事会那里的信息为100%,通过逐级传递,到了副总裁、高级主管、工厂主管、总领班和职工那里,他们对信息的接受率分别为63%、50%、40%、30%、2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与他们的文化程度,理解和接受能力,工作积极性和沟通的内容、方式、时机以及上下级的关系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组织中的各级领导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上行沟通是指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要求等等。领导者应通过座谈会、意见箱、定期汇报、民意测验、家访谈心等方式,鼓励下级人员提意见,包括批评的意见。只有上行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才能改善上下级关系,领导者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如组织与组织间的公函往来,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等。非正式沟通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如组织内员工之间私下交换意见,议论某人某事以及传递小道消息等。这种沟通可能真实地表露或反映人们的真实思想动机,还能提供正式沟通难以获得的各种消息。但这种沟通可能被出自不同动机和目的人所利用,如散布小道消息、制造流言蜚语,达到中伤他人、使组织涣散的目的。精明的领导者对非正式沟通比较重视,常常利用个人间交往,和职工同娱乐、同吃、同劳动,广泛听取呼声、意见,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4.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前者是指通过书面形式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其优点是在信息传递前,经过了加工浓缩,减少了模糊度与多余度,内容比较集中、凝炼。可以在远距离多次传递,既便于利用也便于储存。它适于传递精确而内容一致的意见,比较严谨,具有权威性,有备于日后学习、查考之用,可防止信息传递的遗漏、曲解。其缺点是受文化水平和其他条件的限制,由于信息加工、传递者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影响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口头沟通是指口头汇报、会谈、讨论、演说以及通过电话、广播进行联系等。其优点是节省时间、较快地传递信息,双方可以交流,直到听清、理解或共识为止,除了语言之外,往往还可用眼神、手势、姿态等伴随语言表达。

(三)沟通效果的提高

1.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由于意见沟通双方存在着某些差别而发生种种沟通障碍。这些差别包括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利害关系、认识水平、文化程度、心理特点、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等。沟通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有的人从一己私利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甚至热衷于小道消息和谣言;有的人由于轻浮、不诚实,给人们的印象不佳,所传递的信息就很难令人相信;态度偏激者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往往会发生偏颇;由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差距,在传递信息时,分不清主次轻重,接受者也不知所以然,就会使信息漏失;由于互不信任而妨碍沟通;领导者由于不能自律,或处理事情草率而朝令夕改,长此以往就导致“信任危机”,严重阻碍信息沟通;在口头传递中,由于口齿不清,感知能力差,或记忆力不佳,而使信息失实。正如通常所说:“锣敲三锤必变音,话传三遍定走形”。

严重的是有的领导者好大喜功,只听好话,不纳逆耳之言;下级人员畏惧上级而不敢讲真话、实话,报喜不报忧、掩盖事实真相。有的下级人员为讨好上级领导,而弄虚做假,大吹牛皮,或在传达上级指示时,把自己的主观动机掺杂进去,导致信息失真、走样。

上述问题均须从信息发出与接受的两方面改进,关键是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2.选择适当的沟通类型和方式。根据信息的内容、接受对象的特点、传递的目的和具体的场合、条件,选择适当的沟通类型和方式,是提高沟通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要了解对方的反馈信息,最好选择口头沟通的交谈方式,以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如果向很多人传递重要信息,最好选择书面方式。

3.信息沟通渠道要畅通无阻。企业应控制与降低信息传递中的噪声,减少直至消除各种人为设置的沟通障碍。所谓噪声,指各种干扰,如对信息、意见的曲解、生枝加叶,使真实的信息变异、遗漏等。在企业中建立互助互信的人际关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上下级定期对话等,都有利于消除沟通的障碍。

4.精简机构,减少信息沟通的中转环节。组织机陶臃肿,层次过多,信息无论是下行传递还是上行传递,中间要经过许多层次,信息的接受率会层层降低。官僚主义是造成信息传递迂回、循环往复周转的根源。

三、协调使企业组织富有生机

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假定A是某企业的一位科长,A在这个企业的地位就好比是一个网络系统中的枢纽。这个枢纽拧开了,好多零部件、齿轮就动了起来;否则,它们就会受到牵制,束缚,不能发挥作用,整个网络系统也就没有了“生机”。因此,经理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充分发挥组织内各要素的作用,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一)协调的基本要求

1.主动。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自己领导的范围内,要主动发现问题,积极热情协调各方,迅速解决。对下边反映或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态度冷淡、漠然置之、敷衍塞责、推托责任者,是不称职的。

2.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防止矛盾激化、减少损失。如果一拖再拖,到问题成了堆再去解决,可能就更加复杂化,就增加了解决的难度。所以,在协调中,领导要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3.妥善。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治本。否则,不从根本上去解决,就可能出现此消彼长、“按住葫芦起来瓢”的现象。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要根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

4.满意。通过协调,不仅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使与问题有关的人员、单位满意。增强他们之间的团结,同心协力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任务。

5.简捷。领导者进行协调,方法要简便、切实、可行,不能搞烦琐哲学、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

(二)组织协调的内容

1.目标是协调的方向。一个组织内的各个方面的目标应取得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另搞一套。否则,就会分散力量,形不成拳头,组织目标就难以实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要有整体观念。一个管理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各要素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都必须服从于整个系统的共同目标。企业的各部门、环节、岗位,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任务,为其他部门、环节、岗位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互相要主动帮助、支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搞好协作。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部门要为生产经营第一线服务;下级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服从上级部门的领导。

2.沟通是协调的杠杆。组织内部信息、意见传递迅速,彼此联系密切,相互了解、理解,矛盾就少;即使产生了矛盾、摩擦也容易解决,发生了误会也易于消除。

3.协商是协调的重要手段。协商不是强迫命令,而是感情与信息的交流。因此,协商要发扬民主,遇到问题能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来商量解决。上下级之间发生的矛盾、摩擦、误会、隔阂,上级领导要主动与下级沟通联系,诚恳解决矛盾,消除误会和隔阂。

4.明确责任是协调的得力措施。领导者在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职权范围的同时,还须明确各自与有关单位协作的责任,建立必要的协作制度,并提倡主动支援、配合的精神,这可以减少“扯皮”现象。

5.利益是协调的基础。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奋斗。协调要充分注意各方面的利益,这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基础。

(三)组织协调的类型

1.指导型协调。分为两种:一种是等级式协调,在管理系统中各种活动都置于一个中心权力之下,使之得到统一。另一种是指挥式协调,即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来完成的,如工艺加工路线单,可使不同作业单位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

2.自动型协调。即依靠组织中的成员或单位自动地搞好协调工作。这种协调要求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充分了解组织的目标,并及时获得有关组织活动的信息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