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2336200000008

第8章 “麦克马洪线”埋下的祸根

“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的一条印藏分界线,其西起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将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印政府。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但该线却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并终致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

1914年3月,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施展阴谋手段,趁“西姆拉会议”之机和辛亥革命鼎革之际,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于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北、中西姆拉召开,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由于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得逞。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1914年3月24日,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等人在德里以赠给西藏5000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帮助西藏赶走汉军等条件为诱饵,胁迫夏扎在秘密换文上签字,秘密换文的附件上有一张以粗略红线划分印藏东段边界线的地图,换文中对此图既没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没有说明是依据什么原则、条件划出的,而仅划在比例尺为1英寸等于8英里的地图上。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围包括西藏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区,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有着丰富的矿物、生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印度。划定后的印度东北边界,就从喜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后来,英国给西藏提出的两个承诺并未能实现,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对“麦线”也不承认。由此可见,“麦线”是非法的、无效的,但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于内务和抗美援朝战争,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之机,派兵100余名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迁;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951年至1954年侵占中国约245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9年3月22日,即西藏反动上层在拉萨发动的武装叛乱被我平息,拉萨战役结束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尼赫鲁不仅要求将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划入印度,还要把西段边境一直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的阿克赛钦等地区3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尼赫鲁无理要求的中国领土总面积约有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改变业已形成的边界状况,并不断制造流血事件。

1959年8月25日印军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驻朗久附近的工作队开枪射击,在印军遭我还击2人毙命后,于27日仓皇撤逃。

1959年10月20日,印军3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侦察,遭我边防巡逻队扣押后,60多名印军于21日越境围攻我巡逻队,我被迫还击,双方互有伤亡,在我击毙印军9人,俘7名后,印军余部狼狈逃窜。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掀起反华浪潮,配合当时联合国在辩论“西藏问题”时对我国的诬蔑;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我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在东段,1962年6月印军又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约11公里的拉则山脊(印方称塔克拉山)作为边界。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余人向择绕桥头我军哨位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撤。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战士1人,我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我桥头哨位主动后撤。印军得意忘形,得寸进尺。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于10日进攻我军各哨所。到20日前,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在西段边境,印军不断包围我巡逻小组,伏击我运输人员,射击我哨所。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领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间,入侵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0余架次。

1960年1月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对此,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1960年4月,周恩来飞赴新德里,同尼赫鲁举行边界问题高级会谈。尼赫鲁态度无丝毫转变,再次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1961年,中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均被一一拒绝。进入1962年,局势越发紧张起来。6月,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截至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了100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嵌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印度军队一步逼近一步,显然要上门来闹事了。

1962年9月,印军第7旅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并向驻守择挠桥的中国边防部队开火,打死打伤中国官兵47人。10月16日,中国政府决定:为了打击印军疯狂气焰和侵略行动,决心在东线歼灭越过“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西线拔除红山头和加勒万河谷印军14个据点。从10月20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东段、西段奋起自卫反击。在西段,痛快淋漓地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立的43个侵略据点;在东段,赶走了侵入克节朗、达旺等地的印军。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11月中旬,印军再次在中印边境地区向中国发起新的军事进攻。

中国边防部队于11月16日再次反击。中国边防部队在西山口以一部兵力正面牵制,主力从两侧夹击,迂回包围,18日晨对入侵西山口地区的印军达成合围,战至当日16时,中国边防部队先后收复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19日夺回邦迪拉,21日逼近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其他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同时向当面入侵印军实施反击,攻占了梅楚卡、塔克辛、瓦弄等地,全部拔除设立在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的印军侵略据点,粉碎了印军的再次进攻,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军精锐打得一败涂地。整个反击作战歼灭印军8700余人,其中生俘达尔维准将以下3900余人。

这一仗打得印度全国震惊,尼赫鲁慌忙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摆开拼命的架势。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全线停火,12月1日开始后撤,至1963年3月1日,全部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内的地区。并将缴获的人员、武器、装备全部还给印方。这一招,大出印度和国际社会的意外,国际舆论普遍叫好。

毛泽东评价中印边境之战说: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印度人说捉了我们的俘虏,结果交不出一个人来。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十年的稳定。

历史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见。事实上,从1962年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印边境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这个局面的取得与这一仗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这一仗,是难以维持这么长的和平稳定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即使在印度将中国视作敌人的日子里,中国也没有将印度视作敌人。在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在国与国领土和主权争端上,试图以武力相威胁,或者诉诸武力解决争端,都是注定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