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2358900000022

第22章 红颜多是祸水:温柔乡,英雄墓(5)

有一次,他来到夫人的阁里,在饮酒品茶之余,诗兴大发。这时,刚好桌子上有把小扇子,赵佶对随从学士说:“我先写下两句,你们再续。”于是他拿起毛笔,挥毫疾书。众人一看,是两句有关生活琐事的诗:

造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

赵佶写完之后,随从学士相继和吟,但没有一个中赵佶之意。最后,众学士只好请皇帝再续下两句,赵佶一听,微微一笑,又挥毫续了后两句:

人间美味都尝遍,不如江梅一点酸。

这首诗信手写来,极富生活情趣,又有一定的人生哲理,确实表现了赵佶较高的写作才华。

但是,诗人与国君是不同的,写作与治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作为赵佶来说,尽管有较高的艺术才华,却玩世不恭,醉心于享受玩乐。当了皇帝,照理应日理万机,处理国家大事。何况北宋王朝到了宋徽宗时,由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国家已经多灾多难,迫切需要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来力挽乾坤,否则,赵宋江山危在旦夕。但是赵佶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当皇帝好像不是为了处理天下大事,而是为了享受、玩乐。因此,北宋王朝在他手中断送了。

常言道“才子多情”,宋徽宗虽贵为人君,也不例外。不过,他的“多情”是喜欢嫖妓。按理,皇帝后宫是不缺女人的,可赵佶偏偏对这些宫女极为厌倦,而对民间的“野味”却兴趣盎然。每隔三差五的就要领高俅、杨戬等大臣去妓院打几回野鸡。皇帝的尊严可以不要,国家大事可以不管,百姓安危可以不问,但“野鸡”却不能不打。至于他与开封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则是他的嫖妓生活中的一大轶闻。

据《大来宣和遗事》载:有一次,赵佶微服出访时瞧见了李师师,一见,赵佶就有点魂不守舍了,就伙同高俅来到李师师的迎客楼:周秀茶坊。一坐下,赵佶出手大方,马上排出宫内大钱一百,自称是殿试秀才,要见李师师。鸨母一见,眉开眼笑,就领赵佶转入曲曲回廊、深深庭院,来到了李师师住的地方。但见房间摆设,铺陈甚雅,红床设花茵绣枕,四壁挂山水羽毛,可谓风尘名妓,别有情趣。赵佶一见大喜,命高俅、杨戬和李师师与自己痛饮。

在饮酒间,李师师问赵佶:“殿试先辈,不审何郡,敢问尊姓?”也许是多喝了几杯酒,赵佶自吹自擂,暴露了皇帝的面目。“娘子休怕,俺是汴梁生,夷门长。休说三省并六部,莫言御史与百台,四京十七路,五帝霸王都,都属俺所管。咱八辈儿称孤道寡,且今住在东华门西,西华门东。姓赵,排房第八,俺乃赵八郎也。”

李师师一听,以为这个嫖客有神经病,自称是皇帝,肯定是骗子,讹诈钱财的,因为皇帝怎么会到妓院里来?于是连忙出房,要鸨母去报官。

维持地方治安的汴京里外缉察皇城使窦监,听说妓院里有骗子,觉得敲诈发财的时候到了,就点起二百士兵,把妓院周秀茶坊包围起来,大喊大叫要抓人。

赵佶见外面人声喧哗,就要高俅去看看。高俅见是窦监,喝骂道:“匹夫!怎敢惊御?”窦监见是平章(宰相)高俅,吓得两腿直抖,连呼求饶。为了赎罪,窦监只好率人在周围巡查,保护赵佶,由抓嫖客的兵士一下子变成了保护嫖客的保镖。

以后,赵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一直宠爱李师师不衰,风流天子与风尘名妓演了一出千古流传的风流剧。但是,赵佶却不知国家大事为何物了。任由高俅、蔡京这些玩弄权术,谋求自己私利的奸臣为所欲为。

赵佶不仅自己信仰道教,还要把自己的信仰推广到全国,要人民也信奉道教。于是,他把道士抬上了天,道士们可以拿到国家的补贴,一个寺院的上千亩田地可以免税,仅开封一个道教寺院,就有道士两千多人,整个开封有道士十万人,全部由北宋王朝养着。而这些道士拿着国家的钱,到处招摇撞骗和胡吹,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和毒瘤,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百姓苦不堪言。

经赵佶这么一折腾,赵宋王朝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了:官吏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南方反了方腊,北方反了宋江,雄踞中国北方的金国更是虎视眈眈。只要有一个契机,北宋王朝就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点评:

诗词有诗词的艺术,治国有治国的学问。“多情才子”终败国,可见,我们在对待“红颜”的问题上,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因一时的风流倜傥,而毁掉整个人生。

9.冲冠一怒为红颜

就在吴三桂进抵山海关的第二天,李自成开始攻打北京,两天后城破,崇祯帝上吊自杀,明王朝垮台。25日李自成农民军开进北京。26日吴三桂进抵丰润,听到京城陷落、崇祯自杀的消息,下令停止西进,撤回山海关。

形势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是吴三桂未能料到的。父亲吴襄在北京成为农民军的俘虏,舅父已投降清兵,他自己则处于农民军与清军两支强大而又敌对的势力之间。何去何从呢?

吴三桂作为明朝将领、大官僚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会与农民军联手的,他曾扬言“为复大仇、歼大寇”,与农民军誓不两立。但凭借自己的力量又难与强大的农民军匹敌。李自成则希望吴三桂归降自己,以减轻军事压力,就派人带着四万两犒银和吴襄的亲笔信,去招降吴三桂,并提出另派二万农民军代他守关。吴三桂收下犒银,表示愿意谈判罢兵,率军离开了山海关。

关外的满族政权看到明朝已亡,夺取中央政权的主要障碍已变为李自成,于是就把矛头指向了农民军。当时,皇太极已于上一年病死,由六岁的儿子福临即位,摄政王多尔衮掌握实权。多尔衮为达到消灭农民军的目的,采取拉拢、招降包括吴三桂在内的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策略,扬言“为崇祯报仇”。这一招,对于汉族大官僚地主来说,颇具吸引力,因为他们与清统治者有着共同的敌人——李自成农民军。多尔衮断然决定,清军自盛京西进,准备南下入关。

吴三桂行至滦州,听到从北京传出消息,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掳占。这就斩断了吴三桂归附农民军的最后一丝可能性,下定了联合清军的决心。

陈圆圆名元,江苏武进人,自幼在“好歌曲”的父亲的培育下,学会唱歌。稍长,不幸父死家破,堕为青楼歌妓。因为色艺俱佳,名噪苏州。她还擅作词,表述自己不幸的身世和苦闷惆怅的心情。她在《转应曲·送人南还》中写道:“堤柳,堤柳,不系东行马首,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当时的著名才子冒辟疆等,对她倍加赞赏。吴中歌妓陈圆圆芳名远播,为京城权贵所垂涎。约在1642年春,皇亲田宏遇(田妃之父)把她买到北京。一次,青年将军吴三桂在田家的宴会上,得见陈圆圆芳颜,二人一见倾心。田宏遇为拉拢吴氏家族,慨然将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但这时关外军情吃紧,吴三桂不得不舍下心爱的陈圆圆返回宁远军营,把陈圆圆留给父亲照料。农民军攻人北京后,刘宗敏占据田宏遇的府第,得知陈圆圆其人,就从吴襄家中掳占了陈圆圆。

吴三桂下定联合清军的决心后,引兵杀回山海关,赶走了李自成的守关部队,1644年5月,派人致书多尔衮,答应以“财帛”和“裂士”为代价,乞求清兵迅速入关,全力攻打北京,共同消灭农民军。多尔衮回书称:在攻占北京后,清军要实行对全国的统治;对吴三桂“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多尔衮以封土为王作诱饵,希望吴三桂彻底降清。吴三桂答应了清方的条件。在镇压农民起义这一共同目标之下,满汉贵族地主势力联合起来了。这就是历史的真像。陈圆圆作为青楼歌妓,一个弱女子,她绝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卷进这惊天动地的斗争旋涡,在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北京的农民政权对于吴三桂与清军勾结,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等发觉形势严重,为时已晚。5月18日,李自成一面亲率20万大军东趋山海关,一面派人再致书吴三桂,作招抚吴三桂的最后努力。无奈吴降清之意已决,再次拒绝了李自成。5月24日,李自成包围了山海关,截断吴三桂与关外清军的联系。吴三桂陷于被围困之中,急忙遣部将赶赴清营,请多尔衮尽快发兵救援。两天后,急速南下的清军到达距山海关10里之外,并在一片石击溃了唐通指挥的农民军后,吴三桂则突出包围,直达清军大营,拜见多尔衮,剃发称臣,正式投降。5月27日,清军开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多尔衮命吴军以白布系肩,作为先导,随后清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山海关。这场遭人唾骂的一幕,是吴三桂为自己的历史写下的最肮脏的一页。

点评:

陈圆圆终究成为了历史上又一个误国的“红颜祸水”。吴三桂因她而背上了千古骂名;李自成、刘宗敏因她而兵败身亡。其实,她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偶然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