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与行的风景
2371800000028

第28章 把胜利和光荣写满大地

在黑龙江西部,在美丽的嫩江畔和雄伟的小兴安岭脚下,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她的名字叫九三。

九三,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是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光荣。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第二天,中国政府下令举国欢庆三天。从此“九三”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胜利节日。

以这个伟大的日子为起点,在黑龙江西部的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如神话般地耸立起一片农场,它的开拓者就是从战争的硝烟中走出的战士,他们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们的理想之火并没有熄灭。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独立起来的民族的强国富民之路,还要从开发这片土地开始。于是他们点起烧去荒凉的烈火,然后用伤残的身躯拉起了铁犁……

我曾怀着景仰的心情走进九三这片光荣的土地,寻找一位叫郝光浓的独眼英雄,正是他和28位战友,拉起大犁,最早翻开沉睡千年的土地。他的战友们有人无手,有人断腿,那空荡荡的衣袖像旗帜一样在大地上飘扬。他们伏身弯腰,汗水滚落,低沉的歌声在莽原上回响——

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

我们荣军来生产。

前方流血打老蒋,

后方流汗支前线。……

后来我在《仰视你,北大荒》那部书中写下这样的话:“共和国的那些伟大的元勋们领唱的这部‘铸剑为犁、解甲归田’的壮歌,最早唱响在这片沉寂千年又被侵略者欺凌和蹂躏的黑土地上。那首歌的主旋律是用‘火犁’代替铁犁,用机械化代替人力,因为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和‘老牛破车疙瘩套’的小农经济,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的。”

最近我的朋友、北大荒卓越的诗人张玉林又走进了这片土地,他用豪迈深情的歌声记录了这次“壮丽的九三行”。

在玉林的歌声中,我们听到和看到了“文化广场悠扬的小夜曲”“风情万种的莱河小镇”“源明湖关于水的猜想”“南阳湖的秀水清风”,还有建边农场的“田园诗”、鹤山农场的“楼宇成群”、大西江农场的“百栋别墅”……

当然更让我感动的是诗人为我们讲述的来自历史深处的故事,那才是我们眼前的美景的源头。

这是一位将军点了一下手杖

就长出一片农场群的故事

这是一群黄棉袄喊一声号子

说让荒草翻动成麦海的故事

是磨破肩膀拉动关东弯钩犁

穿越风雨 荣耀地走进博物馆

当年的“关东犁”以及将军和黄棉袄的故事留存在我们老知青记忆的“博物馆”里,而诗人为我们展示的是,北大荒的前辈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理想和比梦想还美好的农业现代化的美景。

世间千种万种顶尖的作物

到这片精致的土地上汇聚

成了新时代农民笔下浓艳的色调

画出春晖夏日下塞北农耕图

艺术与科学

在这高天厚土之间

迎着风雨 展开翱翔的双翼

现在九三农管局整个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水平和发展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诗人说——

仿佛看见

那一双铁肩拉动开荒的第一犁

怎样变成从春种到秋收都在欢跑的大马力

看见一片神奇的土地

地上有人在管

天上有“星”在管

怎么会不出现人间奇迹

是呀,我们的前辈如何也想不到北大荒会出现“卫星导航”的精准播种机。当然他们也想不到可以在家用手机操纵的育秧机。农业现代化已经为北大荒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今的北大荒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而九三成了中国绿色大豆之乡和中国旱作农业的示范基地。这是北大荒人的光荣!

特别值得敬重的是九三人为了保卫国家的粮食安全,大面积耕种非转基因大豆。作为国家最大的安全优质大豆的示范区和交易中心,九三曾三次举办“绿色北大荒活力大豆节”。诗人张玉林认为这大豆种子来历非凡——

从第一代拓荒者手里传来的种子

被老铁兵老知青珍藏在心头

数年光泽不改馨香永存

播种了 发芽了 开花了

一年年长出的是尊严是富庶

是支撑经济枝繁叶茂的树干

这片沃土

生长着绿色

生长着责任

生长着社会承担

北大荒人就有这样的胸怀,以保卫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食品安全为己任,为此他们不怕付出汗水和辛劳。在黑龙江垦区中耕种条件并不好的九三管局所属农场,努力推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旱种作物的耕种方面又有大的突破。最近三年,农业连续丰收,粮食总产节节高。今年又是抗灾夺高产,大地一片金黄,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九三人的脸上。

九三人的智慧是不仅重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还着意农牧比例的调整,他们的认识是“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现代化大农业”,于是这片山河又开出了《不凋的花朵》——

我看家乡的黑白花

那是一年四季不凋谢的花

莺飞草长的时候

肥壮的奶牛在草场徜徉

牧牛姑娘美丽大方

手中的鞭儿不舍得挥下

静静的冬夜

吃草的声音

是牛舍里的小夜曲

沙沙地响在月光下

富裕生活在悄悄变化

辽阔的九三大地

十万头奶牛

好大一幅画

为我们的家乡祝福

盛开的黑白花

“民以食为天。”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英雄的北大荒三代人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今天他们辛勤的劳动也得到应有的报偿,终于过上了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特别是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上,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诗人这样讴歌——

现代化城镇星罗棋布

是广袤田野闪耀的珍珠

而自豪与幸福的花朵

在每个拓荒者的面颊绽放

一片片森林公园四季清新

一座座水上公园阳光旖旎

劳动者生活在诗意的画卷

甜美与温馨 装满了心房

记得我在鹤山农场采访时,在鹤园小区看到了顺山坡而上一排排的楼群,还有不锈钢的鹿形雕塑、花团锦簇的公园和银珠飞落的喷泉。令人大喜过望的是,在这里遇到了返城后又回来办家庭养鹿场的天津老知青矫淑梅一家,他们正在搬进小区的别墅。四十多年前矫淑梅刚下乡时当老师,学生问她什么是“楼房”,她告诉孩子们就是“摞起来的平房”。现在住进这小区的都是当年不知楼为何物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前辈和后辈。后来我撰文说:“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北大荒人毕竟走进了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都有劳动的权利,都有为祖国尽力的机会,人人可以享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正是几代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实现了,意义就更加非凡了。”

其实在鹤山像这样的小区还有鹤湖、鹤林、鹤鸣,仙鹤永驻的地方,是吉祥幸福的“伊甸园”。而在九三的每一个农场都会看到这样令大都市的人们都羡慕的环境幽雅、设施齐全的居民小区。而那个被省委书记命名的“莱河小镇”更是别具风情——

莱河 莱河

是闪动蓝光的莱茵河

还是蜿蜒而流的老莱河

都是优美的诗篇唱给辽阔

小镇 小镇

是塞北一块通灵宝玉

明亮地悬挂在九三城的脖颈下

闪烁着光阴的魅惑

幸福的小镇人

愿更多的春雨浇洗如茵的草坪

愿温暖的夏风吹动千树的婆娑

让笑容挂满充实的生活

六十几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是什么力量让九三人在嫩江之滨兴安脚下这片寂静荒芜的土地上建起这“北国江南”和“人间桃源”?诗人告诉我们——

艰苦奋斗 传递光荣使命

勇于开拓 顶峰耸立眼前

顾全大局 黑土凝聚情绪

无私奉献 为了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精神是黄金铸造

烙印在农垦人宽广的胸怀

十六个大字是光灿灿的灯塔

把通向未来的航程照亮

2007年8月16日,在纪念北大荒开发60周年时,《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中指出:“在创造巨大的财富的同时,垦区孕育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农垦事业的灵魂,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诗人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北大荒精神对垦区如灯塔般的意义,九三人在继承发扬北大荒精神中又有自己的创造,如:“高峰不是顶峰,前进不是成功,前面有第一,我们就是落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这就是九三人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和第二次创业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什么人间奇迹,都是不足为奇的。

诗人的“九三壮行”为我们展示了北大荒西部的那片热土昨天的艰辛和今日的辉煌。张玉林像嫩江奔涌一样的激情,让我们也心潮澎湃,像战士归队一样,仿佛也投入九三人“二次创业”的伟大进军。他用如椽的大笔描绘了新一代北大荒人创作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最壮丽的图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的希望、中国现代化的希望。我们为曾经是北大荒人而骄傲,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洒下汗水而自豪。

听吧!诗人又吹响九三人向胜利进军的号角。看吧!一支雄壮的队伍正从秋天走向新的春天——

看那嫩江的春潮在奔涌

看那沃野的东风在鼓荡

十七万意气风发的九三人

从未如此气宇轩昂

有一个春天

名字叫壮丽旖旎

有一个秋天

名字叫金碧辉煌

是谁接过先辈留下的薪火

是谁把炯炯目光投向远方

有一群奋斗不息的人

高歌猛进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九三,那片写满胜利和光荣的大地,让我思念,让我向往,多么希望再一次走进你的胸怀。

2012年秋天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