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与行的风景
2371800000004

第4章 史铁生和他的地坛

史铁生是在2010年12月30日下午去世的,再过一天,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再过一天就是他60岁的生日,可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他的死,让每一个热爱文学的国人都很难过,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诚的朋友,失去了一个能照亮我们人生的灯塔。而我的心情尤其沉重,我特别后悔,后悔在许多文学界的集会上,我们只是远望而没有近谈。本来我们是有共同的话题的,都是知青,他在延安插队,我在北大荒当兵团战士;我们的文学又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获奖,他是短篇小说,我是报告文学。然而,我自以为没有和他对话的资格,他是把文学当成生命,而我只是把文学当成偶然相遇的朋友。他是文学圣山上的神,而我是行走在山下对诸神仰望的圣徒。

还好,伟大的作家都是永恒的,因为他们的作品还在,那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圣火,它会点亮这个时而暗淡的社会,也会点燃人们时而迷茫的人生。当然,我们为铁生的英年早逝而遗憾,因为他本该给我们民族留下更多的文学辉煌,他还有许多想写而没有写的作品,那将给他带来更高的荣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但已经足够了,史铁生留下不算多的作品,够后人世代相传,读不胜读的。稍感宽慰的是,史铁生的那篇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的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荣获我们黑龙江省创立的首届“萧红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奖。在颁奖仪式上,迟子建主席说,我们没有在史铁生的名字上加上黑框,是因为他还在我们身边。

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我特别喜欢史铁生的中篇散文《我和地坛》,就像我喜欢前辈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的猜想》、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一样。其实一个作家有一篇作品让后人永远难忘,他的一生就不白活。如果命运之神重创了史铁生的身体,但能让他活下来,而他只为我们留了这篇《我和地坛》,我们就应该感谢上帝。因为没有这篇文章,中国现代文学史都会有几分暗淡。

当然最应感谢铁生的是这个在400年的历史风云中日渐荒芜的古园,只因一个摇着轮椅的青年和这个园子15年的朝夕相处,并写下一篇触景生情思考人生、探索生死的哲思式的散文,才重现生机。这是篇隽永的散文,每次都读出不同的感受,有时被母亲和作者的深情感动得落泪,有时被园中流连过的人物的命运浩叹不止,有时被作家笔下园中四季变幻的风景牵动思绪……后来,我把文中这样的话记在我的笔记本上:

“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我们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有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和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我想,史铁生的“地坛”,那是我们必看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