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2374800000022

第22章 信守“共同赚钱”的经商之道(3)

证券界认为:“流产的原因,是收购价偏低,收购方对嘉宏的评估与实际业绩的差异。和黄出价太低,远不及1987年上市供股价4.3元的水平。李嘉诚素来关注小股东的利益,而和黄的收购建议对小股东照顾不够,有失长实系的一贯作风”。

据传,嘉宏主席马世民表示不提高收购价,也是私有化失败的原因之一。另外,小股东反对私有化,除认为和黄条件“苛刻”外,看好嘉宏的前景,舍不得“忍痛割爱”,又是私有化失败的一大原因。

这对嘉宏来说,无疑是鼓舞及鞭策。李嘉诚还会将嘉宏私有化吗?按规定,私有化失败,一年之内不得再提私有化建议——嘉宏何去何从,将于一年后见分晓。

“大限”满后,1992年5月27日,和黄重提嘉宏私有化。收购价每股5.5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高出32%,涉及资金58.38亿港元。李嘉诚当日表示,私有化目的在于简化机构,对和黄是否供股集资来筹措收购资金,李嘉诚不做表态。在7月10日的嘉宏股东会议上,私有化建议以96.7%赞成票获得通过。

这次私有化,和黄以每股5.5港元的价格收购小股东36.6股权,实际动用资金50.84亿港元。这次的收购价,比上一次的出价4.1港元提高了36.62%,但比资产净值每股6.4-6.5港元的水平仍有折让。而收购之所以成功,是大股东既保全了自身利益,又顾及了小股东的利益。

这次私有化,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总而言之,照顾小股东的利益,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容易失败。也就是说,利人方能利己。

[投资金律]

李嘉诚有句众人皆知的名言:“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俗话说:“利人才能利己”。一个聪明的投资人,总是在不断的调整经营策略,不能总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别人的利益之上,要学会利人法则。在公司私有化的过程中,尤其要懂得这一法则。

7.“合作”,做大的必经之路

李嘉诚对祖国、对大陆的前景一直看好,他激动而深情地说:“祖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只要国家安定,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在香港的中资公司或来港资历浅,或会计制度不合上市要求,一般很难通过正常途径上市。因此,中资上市,只有打一些资产少或经营差的上市公司的主意。在协助中资的过程中,李嘉诚看好“借壳上市”,这和在港中资公司董事长荣智健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有买壳者,就有造壳者——有的集团有意分拆上市,或掏空某上市公司的“肉”,使其变成空壳,待价而沽。“醉翁之意不在酒”,买家买的不是肉,而是壳——即上市地位。

李嘉诚和荣智健在股市多方寻找、权衡,最终相中了泰富发展公司,泰富发展的前身在香港证券大亨冯景僖的旗下,几经改组,控股权落入毛纺巨子曹光彪的手中。1988年8月,曹氏拥有泰富发展50.7%控制性股权。

泰富经营地产及投资,状况良好。但当时曹光彪的大项目是港龙航空,与太古洋行的国泰航空展开激烈的空中争霸战。曹氏不敌对手,财力枯竭,焦头烂额,为摆脱困境,只好“减磅”。

李嘉诚的英籍高参杜辉廉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的财务顾问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1.2元一股的价格购入其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

泰富市值7.25亿元,是当时的“蚊型股”。中信并无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复杂的换股,以及物业作价的步骤完成的。李嘉诚和荣智健都曾是港龙的股东,与曹光彪打过交道,因此这次收购是经各方缜密协商的,是互利的公平交易。

到1991年6月,泰富经改组、集资、扩股之后,股权分配是: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5%、曹光彪5%。泰富正式改名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从股权分配上,可见李嘉诚旨在促成这件事,而无意从中获取权益。

从1990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与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最终李嘉诚又选择了首钢为合作伙伴。

首都钢铁企业总公司是中国特大型四大钢铁基地之一,职工数27万人,经营多元化,包括钢铁、采矿、电子、建筑、航运、金融等18个行业。在国内拥有一百多家大中型工厂和70家联营公司,在海外拥有独资、合资企业18家。

李嘉诚选择首钢,还有一个机遇因素。香港有一家“东荣钢铁”上市公司。该公司业务以经销钢铁为主,1990年,光钢筋一项就进口33万吨,占香港同年市场的1/3。东荣钢铁为李明治的联合系集团所控。李明治是香港股市著名魔术师,不停地将全系各上市公司的股份倒来倒去,据说买家卖家都是他一人,害得小股东叫苦连天,不知所措。因此,李明治涉嫌触犯证券条例,招致证监会等机构的大调查,如证据成立,李明治及其联合系集团将会受到严厉处罚。在这种情况下,李明治走为上策,有意将旗下上市公司作壳出售。

东荣钢铁的境况与首钢的入港发展的方向相吻合,它既可消化首钢的钢铁,还可将部分钢铁销往海外,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1992年10月23日,首都钢铁、长江实业、怡东财务、东荣钢铁在北京签订有关收购东荣的协议,收购价9.28角/股,涉资2.34亿港元。收购方的股权分配是:首钢51%,长实21%,恰东3%,一共为75%东荣股权。收购停牌前,东荣市价为9.2角。

东荣的市价及收购价均低于股票面额,可见东荣当时在股市信誉之低,东荣是一只没有肉的微型空壳。但是就这只小壳,并不可限制它的未来主人将其发展成大型中资企业。

李嘉诚与首钢第二次合作,是收购三泰实业。

1993年,李明治的联合系进一步斩缆,将旗下的上市公司出售。4月2日,首钢、长实、怡东又一次联手,收购联合系的三泰实业67.8%股权,每股作价1.69元,共涉资金3.14亿。收购后,三家的股权分配是:首钢46%,长实19%,怡东2.7%。5月,东荣从长实和怡东手中购回其余三泰股份。同月,东荣正式改名为首长国际。大股东仍是首钢、长实、怡东三家。三泰实业则挂在首长国际旗下。

1993年5月18日,首长国际开始投资,经重整后,将其改名为首长四方。8月12日,收购建筑公司海成集团,斥资1.74亿港元。9月12日,首长国际全面收购宝佳集团,涉及资金11亿港元,是首长国际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

经过五次收购后,首长国际在香港站稳脚跟,实力大增,于是,调头又向内地进军。与内地政府及企业合作的投资项目,累计资金达百亿以上。

从1992年起,中资公司在香港股市借壳上市、招股上市蔚然成风,红筹股成为股市中令人瞩目的股种。香港证券界评出1995年中资上市公司四大天王,市值排名如下:

第一名,中信泰富,474.7亿港元;第二名,粤海投资(广东省政府驻港投资机构),89.4亿港元;第三名,首长国际,63.6亿港元;第四名,越秀投资(直属广州市政府),50.9亿港元。

1994年,中信泰富跻身香港十大财团榜,据1995年1月1日的《快报》,中泰以375亿市值,排名第8位。风头之劲,连香港老牌华资英资大财团都感到可畏。

有人说,中信在香港坐大,是其背景大。它拉香港超级富豪助威,其中一位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另一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权势加财势,任何一家大财团都莫与争锋。

有人认为,李嘉诚之所以帮助中资上市,是想捞一点政治资本,好为日后作打算。当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李嘉诚一贯主张:“利益共享”的投资原则,他深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份赚钱的机会。即便不是中资,如果他可以帮到忙,也是会毫不犹豫的去帮的,何况他在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不少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投资金律]

“合作”是经商必不可少的策略,除非你不想做大自己。但合作之难又是显而易见的,这要牵扯到利润分配的关系。因此,真正的合作建立于诚挚的基础之上,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而谋划。

8.朋友就是生产力

在投资领域,一个人没有朋友,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正是由于李嘉诚在做生意时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才会有那么多人成为他的朋友,愿意与他合作。李嘉诚与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意大利倍耐力三方合作,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就体现了他在生意场上的“好人缘”。

2002年5月初,在香港举行的“2002青岛推介会”上,青岛黄海橡胶集团与和记黄埔、意大利倍耐力签订合作备忘录,三方合资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此前有消息称,和记黄埔只是该项目工程的中国总代理,与黄海橡胶合资的是意大利倍耐力。但青岛市经委对外经济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记黄埔实际是和黄海橡胶、意大利倍耐力三方合资生产轮胎。

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宣传处说,三方合资的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橡胶工业园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该项目投资7000多万美元,总体按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的规模建设,先期开工建设70万套,厂区规划面积约20万平方米。

知情人士透露,在与和记黄埔、意大利倍耐力接触前,黄海橡胶曾和别的国际轮胎制造巨头谈过,但是没有成功,当李嘉诚表示了相关意向之后,三方很快就敲定了合作计划,这也足见李嘉诚的魅力。事实上,这个项目早在去年就已谈定,5月份的香港签约活动不过是走走形式。

青岛市经委对外经济处负责人认为,三方现在还属于浅层次的合作,没有确定出资额多少及由谁控股的问题。但据了解,三方初步的合作意向是,意大利倍耐力主要出技术,和记黄埔主要出资金。

和记黄埔染指轮胎业与其制造业的赢利压力有密切关系。和记黄埔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瓶装水及饮品,目前主要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经营业务。瓶装水业务已扩展至意大利及法国,目前已在欧洲7个国家经营业务。但和记黄埔2001年度业绩通告表明,其销售虽然增长了7%,但赢利却在下降,主要由于各地市场进行削价竞争以及欧洲方面在扩展业务成本。

对于2002年的情况,李嘉诚认为:“将与2001同样变化不定,甚至可能更具挑战性。”但他表示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展望极佳,相信可以提供更大的投资机会”。但瓶装水及饮品市场,在中国内地竞争十分激烈,和黄若要在此领域异军突起十分不易。李嘉诚对此也看得十分清楚,认为2002年瓶装水及饮品市场的增长,应该是海外而不是中国内地。和记黄埔制造业务要在中国内地有显著增长,就不得不考虑新的机会。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业务总部副总经理、高级研究员陈廷国分析认为,轮胎制造业显然为和记黄埔提供了这样—个机会,因为“中国将来是一个汽车大国,和记黄埔介入轮胎制造业,从汽车最基本的需要做起,为进入汽车市场打开了一个通道”。“这是李嘉诚的一块敲门砖”,陈廷国笑着说。

中国轮胎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对李嘉诚有着现实的诱惑力。按照发展规划,国家还将继续加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且中国汽车工业总量将继续增加,加上保有量,国内轮胎市场尤其子午线胎前景看好。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去年轮胎行业出现了近年来首次负增长,产品产量同比下降2.14%,但市场需求较大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胎则劲增34.68%。

那么,和记黄埔初次进入轮胎制造业,会不会存在投资风险?陈廷国认为,三方合作是优势互补,黄海橡胶有70多年的轮胎生产史,有着成熟的销售网络,意大利倍耐力是世界著名的轮胎制造商,其和住友、大陆轮胎分享16%的世界轮胎市场份额,和记黄埔恰好可以借助这两者的优势,避免初次进入轮胎行业的风险。

陈廷国所在的海通证券,负责为青岛黄海橡胶集团下属的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包装上市,与将来的合资公司是姊妹公司,李嘉诚以后要在子午胎上做大,可以将其购并,迅速壮大子午胎生产规模,十分方便。

[投资金律]

在生意场上,少不了与人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各种缺点,都不可能完美,需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企业也是如此,需要合作来优势互补,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益匪浅,这就是所谓的“双赢”。李嘉诚对此驾熟就轻,因此也能在“帮”与“被帮”之中获得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