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说佛
238000000046

第46章 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第三篇第三章 化愚痴为觉醒

1 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头一天晚上,与自己的学生话别。学生们对老师能割舍一切遁入空门既敬仰又觉得难以理解,一位学生问:“老师何为而出家?”

法师淡淡答道:“无所为。”

学生进而问道:“忍抛骨肉乎?”

法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人世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世上人,无论学佛的还是不学佛的,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能做到的,能有几人?如弘一法师这般放下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与大好前途、离别妻子骨肉的,可谓少之又少。

“放下”二字,诸多禅味。我们生活在世界上,被诸多事情拖累,事业、爱情、金钱、子女、财产、学业……这些东西看起来都那么重要,一个也不可放下。要知道,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可能会为物所累,导致一无所有。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达到人生至高的境界。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必须学会放弃。弘一法师为了更高的人生追求,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一切。丰子恺在谈到弘一法师为何出家时做了如下分析: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座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层地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

丰子恺认为,弘一法师为了探知人生的究竟、登上灵魂生活的层楼,把财产子孙都当做身外物,轻轻放下,轻装前行。这是一种气魄,是凡夫俗子难以领会的情怀。

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背囊在人生路上行走,负累的东西少,走得快,就能尽早接触到生命的真意。遗憾的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自身无法摆脱的负累还不够,还要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烦忧。禅宗的一个公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希迁禅师住在湖南。禅师有一次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禅师问:“那你见过马祖道一禅师吗?”

学僧回答:“见过。”

禅师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

因为在希迁禅师处无法契入,这位学僧就又回到江西见马祖禅师,讲述了他与希迁禅师的对话。马祖道一禅师听完后,安详的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少重?”

“我没仔细量过。”学僧回答。

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很惊讶,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南岳那么远的地方,背了一堆柴来,还不够有力气?”

仅仅一句话,这位学僧就当做一个莫大的烦恼执着地记在心中,从湖南一路记到江西,耿耿于怀不肯放下,难怪马祖会说他“力气大”。我们的心有多大的空间能承载下这些无意义的东西?

天空广阔能盛下无数的飞鸟和云,海湖广阔能盛下无数的游鱼和水草,可人并没有天空开阔的视野也没有海广阔的胸襟,要想能有足够轻松自由的空间,就得抛去琐碎的繁杂之物,比如无意义的烦恼、多余的忧愁、虚情假意的阿谀、假模假式的奉承……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花园,这些东西就是无用的杂草,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杂草铲除。

放弃实权虚名,放弃人事纷争,放弃变了味的友谊,放弃失败的爱情,放弃破裂的婚姻,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放弃异化扭曲自己的职位,放弃暴露你的弱点、缺陷的环境和工作,放弃没有意义的交际应酬,放弃坏的情绪,放弃偏见、恶习,放弃不必要的忙碌、压力……勇敢大胆的放下,不要像故事里的那位学僧,把一捆重柴背在身上不放手。如果不懂得放下,我们会比那位学僧更可悲,因为我们面对琐碎的生活,需要担起的柴火,比他要多得多。

滴水佛音

1、走江湖 “江湖”一语现在指老练世故,甚至有卖膏药杂耍不实之意。其实最早在唐代,“江湖”是指参学忙碌的意思。当时研究佛学的青年学者,不是到江西马祖大师处参学,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处参学。从江南到湖南,从湖南到江西,由此产生了走“江湖”一词。

2、《五灯会元》 “五灯”指五部禅宗灯录: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五灯”共150卷,内容层见叠出,诸多重复。《五灯会元》合“五灯”为一书,叙录简要,遂除叠合之弊,使“灯录”更符合禅宗史书的性质。在体例上,《五灯会元》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叙述,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