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238100000015

第15章 山登绝顶我为峰

第二章8 山登绝顶我为峰

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内成就的多……眼前的求学重在成己,末后却要重在成物。

——《人生的意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打磨得越锋利,剑气就越盛,就更加能够体现出它的威力。如果是一把钝剑,如何披荆斩棘?只不过,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自己剑刃的精良薄韧,而有的人,认为足以用就够了。想要让山变得更高,首先必得能够攀上高峰才行——此谓之“山登绝顶我为峰”是也。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登山之术。

梁漱溟先生说:“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内成就的多。”有的人渴望赢得身前身后名,有的人只在追寻着一个完整的自己。他们其实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外在成就大的人,并不代表他内在成就就没有,只不过这个人没有意识到而已。内和外都是相对而言的。要成就功业,首先必然有一个有潜力担当大任的“自己”在那里。梁漱溟对青年学子说:“你们眼前的求学重在成己,末后却要重在成物。”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一直自诩甚高,求学的道路也一直很顺利,但是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认为世间无伯乐赏识自己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有一个老人从这里走过,见到他的举动,就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

他说:“为什么优秀的人才却没有人能够看到呢?如果没人知道我的价值,为什么我还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老人听了,就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他那粒沙子随便地扔在了地上,说:“请你把刚才我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能做到吗?”

年轻人摇了摇头说:“这根本不可能!”

老人没有说话,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像刚才那样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年轻人自语地说:“这当然可以!”

“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自己得不到别人的欣赏了吧?”

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那么首先就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值得别人认可的人。要知道,是珍珠总是会发光的,但问题是,即使是珍珠,如果被层层的泥土紧紧包裹,又怎能看得出它与其他的泥有什么区别呢?就算自己是人才,如果不打碎泥层的话,那么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哪些潜力,但是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能够看穿你内在的才学思想。所以,想要获得别人的欣赏,首先要展示出一个光彩照人的自己,这份光芒自然会吸引有慧眼的人前来。而在自己还没有打碎泥层,还没有具备那种兰心蕙质的时,还是先停止抱怨吧!

抱怨是因为不满于自己的地位,认为和自己的价值不符,但是只要是人才,肯定不会被埋没在草莽之中的。

王守仁和同辈人不一样,他从小立志要做圣人,也就是去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为此,他习读百家书,曾遵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去格万物,最后从陆九渊那里找到了圣人之道,还领悟出了“知行合一”的道理。

他的哲学,最后不仅可以用于政治——扳倒严嵩的徐阶就是受其影响;也可以用于军事,他自己就亲身平定了很多次的叛乱。一介文人,作战百无一失,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他所做的,只是一直在修养自己。但是火候到了,就如同里鱼跃龙门,化身为龙,自由地游走在天地之间,无往而不利。

同样,诸葛亮为何能够让刘备三顾茅庐?后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个本不求闻达于诸侯之人,最后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满腹韬略谋划,这才能够折服众人,使五虎将都听命于他,使司马懿都叹道:“真乃天下奇才也!”

梁漱溟先生书对年轻的同学说,眼前不必忙着有表现,却必要立志为民族为世界解决大问题,开辟新文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真的是美玉,就会像西施一样,纵然整日浣纱在乡间野里,也能够为人所赏识。当我们还没有办法去向外开辟一片天地的时候,就像梁漱溟先生所教导的那样,先静下心,好好修炼自己吧!楚庄王的一鸣惊人是向外展示自己的实力,而这些实力是他在不鸣的时候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想要在一日之内建功,必先得有千日辛劳的养兵。如果能够面壁十年,自然会有壁为你有破,那破壁之中,也会有花香在等着你去享受;如果能够登上山峰,自有万般风景入你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