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238100000002

第2章 咬定志向不放松

第一章大师人生:从容淡定笑洒然

天下之大,本就无物不可谅解,无事不可享受,无人不可与之为善。每个人都在从此岸走向彼岸,而这段距离,就是在心中。心定,风自定;心欢,世界自欢。只要心有所向,认真地对待走过的每个瞬间,生命之花就能绽露芳香,芳香四溢,不觉自己已陶然其中。

1 咬定志向不放松

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言志》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梁漱溟先生也曾经历过这样动乱又不知将会走向何方的时代。那个时候,各种运动风起云涌,每一股力量都可能推动中国走向一个新的天地。如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作为个人,很容易在各种此起彼伏的思潮中迷失自我。梁漱溟先生说:“在这混乱的中国社会,无论在思想上、在事实上,都正是彷徨无助的时候。这时候做人最难有把握,有脚跟。”因此,他希望有人能够为大家指出一个方向,这样大家就能够跟随着他的步伐前进,然后散漫纷乱的社会才仿佛有所依归,回归到应该有的秩序之中。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后人面前。

事实上,不只是那个年代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遭遇这样的季节,徘徊在高山与低谷之间。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八面来风,吹向自己,不知不觉就迷失在了半道,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一切云雾都消散,等待朗日见晴空,但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是有价值的。等待可能意味着蹉跎岁月,而人原本可以在这段时期内去搏斗的。人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为心中的理想而搏斗。有了志向,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能够摆脱彷徨。

马莱伯和拉冈都是法国诗人,他们还是极为亲密的忘年之交。马莱伯比拉冈年长一些。

有一天,拉冈跑来请教马莱伯:“我想请您指点一下,您人生阅历丰富,一定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在,我正面临一个选择的难题,我苦苦思考却无法决定,依您看,我应该何去何从呢?您对我的家世、门第、财产以及能力都很清楚,那我是否应该结婚并到外省去?或者投身军队还是去政界供职?”

马莱伯想了想,告诉他:“无论是参军,还是为政界服务,或者是结婚,不管你作出什么选择,都请记住: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标,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自己的路吧,其他的都不重要。”

马莱伯说得没错,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地遇到十字路口,要不断地作出各种选择。最差劲的选择就是一直踟蹰不前,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样蹉跎的人生,是最没有价值的。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志向和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那些占3%者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按照自己的志气规划出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

那些占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那些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的人,不会主动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于是只能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被社会所边缘化。而但凡是想做成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必须要警惕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像是被各种可能的方向所包围,却并没有真正地去作出选择。没有志向或者总是转变志向的人,永远都走不了太远。而梁漱溟先生在树立了自己的志向后,从此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再动摇。

从1974年2月到9月,政协学习组对他进行了百次批判的批斗。几个月后,再热血沸腾的组织者也觉得喊口号索然无趣了,况且梁漱溟先生虽然听得认真却极少发言。组织者口干舌燥无词可寻准备鸣锣收兵时,气馁地问他可有感想。没想到梁漱溟先生竟然作答了,而且答案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梁漱溟先生一字一句地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满座哑然。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就是梁先生对志气持有的信念。他说,在国家前途未明之时,少数人盲目地在干,而大多数人却在消极鬼混,挨磨日子。而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如果怀着这样的态度生活,生活又怎能有方向呢?